【摘要】適應社會發展需要,高職院校專門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在國家提出“專升碩”的政策后,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任務日顯緊迫。本論文在分析高職院校英語教育當前之現狀,以國教學生專升碩英語教學為例,提出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材選擇、師資力量、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評價方式等方面的具體方法和建議,對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高職高專 英語教學 雅思考試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高職高專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以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應用型人才,就是要求在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延伸下,能夠對實際問題進行解決或處理,并且能夠靈活應對實際環境中的突發情況。這就要求應用型人才具有敏銳的思維能力,同時也要求他們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大學英語課程中改革,是全球化的結果,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結果。2018年國家對高職應用型人才的更高要求,提出“專直升碩”的政策方針。對于大部分英語基礎薄弱的高職學生來說,英語教學的任務異常艱巨。
一、高職英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高職英語應用人才培養目標不清晰
據調查,一方面,目前高職英語專業課程設置中,盡管和本科院校的課程設置有所不同,但只是在難度上有所降低而已。另一方面,教師在進行高職英語教學時,對課程目標的認知也比較模糊,使學生在英語專業知識學習時缺乏對其應用性的思考,一味追求課程考核分數的高低,這同樣也是當前高職英語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一大問題。
(二)高職英語專業課程設置落后
高職英語和大學英語的課程結構幾乎一樣,主要是理論教學,缺乏對其實際應用的訓練。雖然課程改革一直進行著,效果不甚明顯。最主要的是教師對高職英語教學框架的理解不夠清楚,教學重點依然放在理論教學與學科意義的發現的意義上,并未強調英語在工作和生活實踐中的直接應用。導致部分學生認為高職英語的學習目的是考試,對自身發展作用不大,而缺乏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重視。
(三)高職英語課堂教學觀念和方法陳舊
英語是一種國際通用的語言,是交流的一個工具而已。然而受當前應試需求的影響,英語學習逐漸演變成習題訓練。第一,這不利于學生英語學科素養的培養;第二,更不利于學生應用型英語的學習。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畸形,導致學生“聽不懂”和“不會說”的啞巴英語,這樣更使學生認為學英語沒有實際用處,只是紙上談兵。導致高職英語課堂上很多學生融入不進課堂的現狀。
(四)教學評價機制陳舊
高職學生參見的英語考試主要是四六級,少量英語專業的學生參加專四、專八等級考試,還有極少數學生參加商務英語翻譯,CATTI等級考試以及雅思或托福等出國考試,包括受英語課程期末考試在內的考核需求的影響,高職英語的學生在日常課程體系學習中重點關注其英語單詞和詞組的背誦,以及英語語法的反復學習記憶,并針對考試題型進行專題訓練。忽略了英語知識在實際生活的實踐應用,也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日常用語的聽說訓練。
二、以高職國教雅思英語過關考試為例的應用型教學
(一)確定培養目標
“能力為本,重在應用”。高職英語教學應面向市場。專升碩的高職人才,是國家對高職院校提出更高的要求,旨在培養既精通一門技術,又能進行國際交流的人才。重在應用以就業導向為原則。我校國教的會計、物流、市場營銷和護理四個專業和澳方合作辦學,旨在培養專直升碩的高技能國際人才。雅思考試必須6.0分以上的標準,對于高職國教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在學習英語知識過程,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就業指導,將外語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和交際實踐的具體目標細化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從而培養和引導學生結合專業和崗位自主學習、終身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為高職英語教學賦予旺盛的生命力。
(二)加強師資力量
高職高專英語課程建設應提高教師水平,尤其是教師職業能力的培養。提高師資力量的途徑有多種:委托培養、合作培養等形式。第一種方法是聘請企業相關人士到學校進行上課,對高職英語教師進行業務能力培訓,尤其要加強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培訓。第二種方法是推薦教師去企業進行短期掛職鍛煉。提高教師的職業化專業化水平,跳出“輕教師語言水平提高,輕技術指導,輕與時俱進的變化現實、輕個性化培養”的傳統思路,使教師真正在高等職業教育中起到應用指導和文化導師的作用。第三種方法是校企合作。社會很多企業在英語專業考試方面做得專業細致。校企合作,一來減輕在校教師的壓力,二來降低輔導費用,三來學生針對考試的訓練有效快捷。
(三)確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性質和教材選擇
課程設置上,應遵循“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兼顧語言基本技能和職業技能訓練,明確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性質,選擇適應教材。結合高職國教學生英語基礎薄弱的特點,英語課程應該分為基礎英語和針對雅思考試英語。地基打牢固,才又可能蓋高樓。傳統高職高專英語教育重教學輕學習、重知識輕能力、重語言輕文化、重輸入輕輸出、重書面輕口語、重教授輕交際、重結果輕過程,不利于人才達到既定的培養目標。基礎英語分為語法、語音、聽力和口語。針對雅思考試英語,需要專業人士做專業的事情。和培訓英語的企業合作辦學,比如新東方等。
(四)教學方法和手段要創新
現代技術日新月異,電子產品鋪天蓋地,學生的目光都在電子產品上,可以把現代技術引入外語教學中。現代化教學手段,包括音頻、視頻、學習軟件、多媒體等,創造信息量大、適合學生學習的環境,使英語教學朝著個性化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學習、主動學習方向發展。比如,把英語精讀每課的單詞做成一個微課,常用詞組做成微課,句型語法做成PPT,課文內容做成錄像課等。課前把這些教學內容發到班級微信群,讓學生課前預習,學習。使不同程度的學生有時間去消化知識。教師團隊把這些資源上傳到學習平臺上,及時查看、督促和檢查學生完成預習學習的情況,課堂上有的放矢,有針對性的講解。創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應體現高職英語教學的實用性原則,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在技術上應體現交互性、可實現性和易于操作性,實施真正的翻轉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更實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五)英語課程考核制度需改革
考試方法科學化,考試形式多樣化,促進英語教學質量評價社會化。單一的成績測試作為測量學生英語水平的方法不科學,也不能全面反映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考試形式應多樣化,獨立完成與分組討論完成相結合、課下與課上考查相結合、筆試與口試相結合等方法,不僅可達到考核的目的,同時還可將考試變成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的重要手段。學校應該重視過程性評價考核,教師采用各種方法對學生進行多次評估,這樣不僅減輕了學生的考試壓力,而且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的發展。堅持形成性診斷考試為主,總結性評價考試為輔,增加教學過程中經常性的考核,加大平時成績的比重。
本論文分析了英語專業當前發展現狀,理解其人才培養過程中所應遵守的教學原則,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培養策略歸納,以高職國教學生為例,提出更加有效現代英語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李向民.關于高職院校英語教學與培養職業化人才的思考[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9):160-161,
[2]盧曉方.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探索[J].英語廣場,2017(10):89 -91。
[3]王崇凱.談高職高專英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J].中國成人教育,2017(10):169.
基金項目: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2019年科研項目,高職高專英語人才創新發展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19KY018)
作者簡介:楊麗納(1978-),女,河南省鄧州市,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英美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