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傳統的蒙學教育承擔著啟蒙的職責。蒙學教材是我國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幼兒教育思想和教育內容的承載者,也是豐富的教育遺產。宋代的蒙學教材繼承和發展了前人編寫蒙學教材的經驗,開始出現分類按專題編寫的現象,加上印刷術的興起和發展,宋代的教材也就容易編寫和傳播,促使我國古代蒙學教材發展進入了一個鼎盛的階段。這些教材作為蒙學教育的載體對當時的幼兒教育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
關鍵詞:宋代;蒙學教育;蒙學教材;識字
一、 兩宋時期蒙學教材及其發展史
我國的啟蒙教育開展很早,伴隨著啟蒙教育開展,蒙學教材也逐漸發展起來。從先秦到明清這段歷史時期的蒙學教材的發展趨勢都不盡相同,總的來說,蒙學教材是從單一的識字教材逐步發展到知識含量廣的綜合性教材,走的是一條多元化的發展之路。以宋代為分水嶺,宋代以前的蒙學教材內容,形式比較單一,主要是一些以識字為目的的字書,如史游的《急就篇》等,這些識字教材,影響深遠,正如清代學者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所說:“漢魏以后,童子皆讀史游的《急就篇》。”到了兩宋時期,蒙學教材的發展達到全盛,出現了眾多不同類型的蒙學教材,這些蒙學教材普遍具有內容豐富,形式適應,類型多樣,思想富有時代氣息的特點。在我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蒙學教材主要以儒家思想為主導,以傳授封建倫理道德為主,這主要是由封建統治者為了維護其統治需要所決定的。
宋代作為蒙學教材發展的繁榮期,各種蒙學教材大量涌現,層出不窮,有全國通用的蒙學教材,也有某一私塾為教學編寫的蒙學教材,還有私人為了教育小孩而專門編寫的蒙學教材。印刷術的發明為蒙學教材的廣泛流傳,提供了強大的物質條件。儒學理學的確立也引發了社會各個層面對各種類型教材的需求。在這一時期,宋代蒙學教材的組成主要有兩部分,一部分來源于對前代蒙學教材的加工整理,改編,另一部分則是宋代學者,蒙師的新作。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的許多學術大師,思想大師也加入到蒙學教材編寫者的隊伍中來,他們給予了蒙學以極大的關注,甚至親自動手編寫蒙學教材,如:朱熹的《童蒙須知》,《小學》,《訓蒙詩》,王應麟的《三字經》,《小學紺珠》等等。這些由大師們編定的教材,不僅質量高,而且權威性強,使得蒙學教材的編寫更加典雅和規范,也促使了蒙學教材更為廣泛地流傳,影響深遠。
二、兩宋時期蒙學教材的類型,特點
從教育內容的角度來劃分,宋代蒙學教材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 以識字為主,兼有各種常識的綜合性教材。可以“三”,“百”,“千”為代表。其中“三”指《三字經》,關于此書的作者,歷史上有不同的說法,但一般認為是南宋著名學者王應麟所作。自成書以來,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在我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其流傳之廣,影響之大,其它的蒙學教材都望塵莫及。全書三字一句,僅1500來字。但就這短短的一千多字卻包含了豐富的內容,涉及教育的意義,禮儀,倫理道德,博物知識經學詩賦,歷史知識等,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百”指《百家姓》,上文已經詳細介紹過,這里就不作介紹 。“千”指《千字文》,這部教材內容廣泛,有人倫,歷史,博物,天文,教育,生活等等方面的知識。
(二) 倫理道德和行為規范教育的教材。這一類兒童思想品德的教材,有程端蒙的《性理字訓》,呂本中的《童蒙訓》,呂祖謙的《少儀外傳》和佚名的《名賢集》等,該類教材主要是以儒家及宋代理學思想對兒童進行倫理道德,為人處世,待人接物行為規范方面的教育。教材多用格言成語,文字通俗,趣味性強,頗便兒童接受,因而影響也相當深遠。
(三) 歷史教育教材。這類教材以黃繼善《史學提要》,胡寅《續古千文》及王令《十七史蒙求》為代表,教材文字簡潔,便于兒童記誦。從內容上看,或為歷史發展沿革的提要,或為歷史故事與歷史人物的嘉言善行。蒙學大師通過這一類教材,既向兒童進行了歷史知識的傳授,又對兒童進行了思想品德的教育。
宋代蒙學教材的內容已如上述,分析其特點,有以下幾點:1內容豐富,淺近易學, ? ? ? ? ?兒童易于接受,易于理解2形式適應性強,3.類型具有多樣性,按專題專類編寫的教材模式,注意到了知識的體系化,如《十七史蒙求》,《千字詩》等均能就某易方面知識進行系統地傳授教育4.思想具有時代性,綜合教育,將識字,文化常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兒童全面發展。
三、兩宋時期的蒙學教材對現代幼兒教育的啟示
在本文的前半部分,通過介紹兩宋時期的蒙學教材及其發展史,兩宋時期蒙學教材的類型,特點,能給當今的幼兒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鑒。教材是文化的載體,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作為教育一線的幼師應充分挖掘蒙學教材中的文化內涵,更好地開展幼兒園教育。
我國古代蒙學教材歷史悠久,早在先秦時代就已經編寫了一些有影響的蒙學教材。宋代蒙學教材在繼承和發展前人編寫經驗的基礎上日臻完善,從而進入了我國蒙學教材發展的鼎盛階段。這些蒙學教材雖然受到封建倫理道德為主要目的的傳統教育內容的制約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們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貼近生活,歷來為古代蒙童所喜愛,實踐也證明,宋代蒙學教材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對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有很大幫助。因此,在當今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對宋代蒙學教材加以選擇,借鑒和創造性的運用,區其精華,去其糟粕,以便更好地開展幼兒園教育。
參考文獻:
[1]喬桑等主編.《蒙學全書》[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
[2]潘國琪.注評《蒙學故事百則》[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3]徐梓.《蒙學讀物的歷史透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張志公.《傳統語文教學研究》,《張志公文集》(四).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作者簡介:周宇瓏(1991--),女,漢族,籍貫:江西吉水。學歷:碩士研究生,單位:江西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