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雯月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教育的重要性逐漸突顯出來,我國教學改革在不斷深入,對于小學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小學階段所開展的教學內容都應該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核心。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是成長發展的黃金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思維能力發展非??欤绻處熌軌驅W生進行正確的教學指導,則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了更好地響應我國提出的素質教育,在小學教育階段開展了科學教育,通過科學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更好地認識現實生活中的事物,為學生日后的成長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分析
科學教育的作用遠比想象中要更大,通過高效的科學教育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還有助于學生形成嚴謹的科學思維。通過參與科學實驗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這是傳統理論知識教育所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想要不斷提高科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則應從多方面入手來開展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活動。
一、把握課堂節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科學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掌握課堂節奏,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效率始終無法得到有效提高的重要原因是因為教師沒有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導致學生長時間處在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下,教師只是機械式地將知識點傳授給學生,并沒有關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這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還會削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教師應該積極運用多媒體來進行教學,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音樂或者是影片,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感興趣。多媒體能夠對學生的感官進行全方面的刺激,讓學生有良好的學習體驗感,同時學生還能接觸到更多豐富的課外知識,這有利于學生逐漸構建起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
二、注重課堂的溝通和交流,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教學主要由兩個部分構成,一方面是教師的“教”,而另一方面則是學生的“學”,二者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教學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如果僅由教師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則很難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溝通和交流,不斷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發現問題并且解決問題。教師對于學生的成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可能會影響學生的情緒和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以鼓勵的方式來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為學生營造一個活躍的課堂氛圍,轉變學生被動式配合教師完成學習任務的模式,當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時,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思維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高。教師在課堂中的一個眼神或者是一句話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教師應該時刻注重自身的言行舉止,將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學生,以積極樂觀的態度來對學生進行教育,并且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可以對原有的教學內容進行高效革新,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進行結合
科學這門學科與普通學科最為本質的區別就是其與現實生活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科學源自于生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科學內容與實際生活進行有機融合,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相關知識點,如果脫離了現實生活來進行科學教育則失去了本應有的教學意義。一味地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會讓學生覺得科學教育十分乏味,長此以往,學生甚至會出現厭煩情緒,這不利于學生的個人成長,同時也不利于提高科學課堂的教學有效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一些生活情景穿插在小學科學課堂中,這樣既能讓學生更加深入地對知識點內容進行理解,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學的內容來將科學知識和日常生活進行聯系,全面激發學生對于知識探索和思考的欲望,這樣能夠有效提高科學教育的效率。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讓學生更好地接觸大自然,在玩耍娛樂的同時來學習科學知識,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在對教輔資料進行選擇的過程中,盡可能選擇一些與實際生活聯系比較緊密的教輔資料,教師需要對各種資料進行細致的鉆研,從中選擇出最適合學生學習的教輔材料。將現實生活與教學內容進行聯系,能夠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科學知識的特定應用,這樣能夠為后續提高學生的科學實踐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引導學生大膽猜想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大膽的猜想,以課堂提問的方式來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在引導學生進行大膽猜想的過程中必須要在合理的范圍內,不能毫無邊界地進行發散和猜想,要在對已知事物認識的基礎之上來進行合理的猜想,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思維發散效果。由于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并不完善,在進行猜想的過程中就需要教師對其進行正確的指導。例如,當學生在學習《植物有哪些相同特點》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植物的相同點以及不同點進行大膽的猜想,學生在前期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猜想,在后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每一個猜想進行驗證,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同時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能得到極大的提高。
結語:綜上所述,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轉變原有的教學理念,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現實生活與教學內容進行緊密的結合,讓學生對科學知識進行深入的探索,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推動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白潔.小學科學課堂有效教學探析[J].中國農村教育,2019(33):87+90.
[2]歷晶.小學科學課堂有效教學行為的特征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4):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