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成果導向理論在教育行業中的受歡迎程度也逐漸變得越來越高了。提高成果導向教學模式在現階段的中職機械類專業教學中的普及程度,具有提高中職機械類專業教學效果的作用,同時其還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徑。基于此,本文立足于當下的中職院校機械類專業教學情況,分析在實際的中職院校機械類專業教學中導入成果導向教學模式的有效策略,以期可以為相關教師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成果導向;中職院校;機械類專業;優化教學模式; 有效途徑
現階段,在教學體系不斷改革的背景下,社會對中職院校機械類專業教學已經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為了促進中職學生的不斷進步,相關教師應將成果導向教學模式在機械類專業教學過程中的推廣程度的提升作為自身教學目標的一部分,在此基礎上還需要教師立足于成果導向理念,設計實際的機械類專業教學任務,為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的提升提供支持。
一、成果導向教育觀念概述分析
在實際的中職院校機械類專業教學過程中,落實成果導向教育的關鍵就是相關教師將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放在首要地位,同時還需要教師將教學效果的提升作為己任,以此為學生的不斷進步提供助力,進而學生創新能力、思考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升也就不再是難事了。在應用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的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對教學目標的認知程度,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將教學過程的完善安排到實際的工作日程上來,為學生對機械類專業知識掌握程度的提升奠定堅實的根基,最終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專業水平在無形之中就會得到提高。在中職機械類專業教學過程中,要想實現提高成果導向觀念普及程度的目的,就需要教師將理論課與實踐課的有效結合作為己任,這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還有著不小的幫助,最終為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提供保證[1]。
二、在成果導向視域下分析中職機械類專業教學現存問題
(一)課程體系不夠完善
現階段,中職機械類專業教學中的很多漏洞和盲點依舊沒有被學校和教師發現,這將會給中職機械類專業教學帶來非常不良的影響,更限制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在中職機械類專業教學過程中,課程體系不夠完善的難題一直困擾著相關教師,具體表現為:機械類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依舊具有與實際生活聯系不強的特點,同時我們更無法在中職機械類專業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中找到成果導向的蹤跡。發生以上現象的原因就是因為相關教師僅僅只將學生對書本知識吸收速度的提升作為自身長期的教學任務,同時也是因為教師沒有將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提升重視起來,這導致學生對所學機械類知識概念的認知程度遠遠不夠,繼而學生學習成果數量的增加也就成為了空想,最終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2]。
(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強
在當下的中職機械類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是課堂教學的唯一主導者,而由于教師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太深,因此使得填鴨式教學法成為了教師教學手段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還有著非常不良的影響,更不要說實現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目標了。現階段,為了滿足教師的要求,大多數中職機械類專業學生都將精力和時間放在了提高自身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上面,卻沒有將自身實操能力的提高重視起來。要想解決以上問題,就需要中職機械類專業教師致力于提高成果導向教學模式的宣傳力度,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的根基。
(三)實踐性不強
通過分析現階段的中職機械類專業教學情況我們可以知道:其教學內容綜合性不強的問題一直困擾著相關教師,發生以上情況的原因就是由于教師沒有將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重視起來。另一方面,雖然機械類專業教師已經將實踐課程的設置安排到了實際的教學日程上來,但是很多實踐課程卻趨于形式化,這將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成果導向目標的實現,最終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也就成為了空想。除此之外,很多機械類專業的學生也忽視了實踐課的重要性,他們在主觀上認為自己只需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即可,完全沒有必要將精力和時間放在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上面,正是由于學生具有此種錯誤想法,因此導致他們的實踐能力長時間得不到提高。
三、中職機械類專業教學優化模式研究
為保障基于成果導向的中職機械類專業教學優化模式科學高效,教師需做到以下幾點:第一,發揮市場(崗位)主導作用,凸顯中職育才特色,保障學生所學技能與知識滿足新時代機械類就業崗位用人需求;第二,關注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動態,在教學模式中貫穿立德樹人,確保中職教學模式符合教改要求,能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意識、職業素養等綜合素質;第三,深入教研并踐行研究成果,有效彌補中職機械類專業育才缺陷,在此基礎上優化教學模式,旨在提高基于成果導向的教學改革有效性。
(一)致力于提高課程體系的健全程度
提高中職機械類專業課程體系的健全程度,是增加學生學習成果數量的有效途徑,同時其還具有提高學生專業能力的作用。基于此,中職教師就要將機械類專業課程體系的健全作為自身長期的教學目標,為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的根基。當學生基本掌握了機械類知識后,教師便可以將綜合性知識體系的創設安排到實際的教學日程上來,為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
(二)尊重學生在機械類專業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在實際的中職機械類專業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對專業技能的掌握程度,教師就要將更多的心力投入到學生學習自覺性的提升上面,同時教師還要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和策略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而要想實現以上目的,就需要中職機械類專業教師做到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應立足于成果導向教育觀念,設計機械類課程教學內容,這樣一來,促使學生達到既定學習成果目標的實現也就會變得更加容易了;其次,教師應將案例驅動教學法以及問題導向教學法在實際的中職機械類專業教學中普及程度的提升作為自身教學目標的一部分,進而使學生更好的感受機械類專業學習的魅力,久而久之,學生參與機械類專業教學活動的熱情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最終成果導向教育目標的實現也就不再是難事了。
(三)致力于提高機械類專業教學的實踐性
促使成果導向教學模式落到實處的前提條件就是教師將實踐教學效果的提升重視起來。在中職機械類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校企合作模式的引進以及實訓基地的創建作為自身長期的教學目標,以此為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提供保障,繼而機械類專業教育質量的提升也就不再是空想了。實際上,創設實訓基地,具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氛圍的作用,繼而學生參與機械類專業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潛移默化中就會得到提升,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必然會得到提高。而在進行校企合作的過程中,中職院校應立足于企業的發展方向,在此基礎上結合中職學校機械類專業教材的實際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層次性較強的實踐活動,為學生職業競爭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的根基,最終促使中職機械類專業學生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也就不再是難事了。
結語:隨著社會對成果導向教學模式認可程度的提升,社會各界人士對中職院校機械類專業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要求也不同于以往了,要想使中職學生更好的在社會上立足,就需要教師將學生學習成果數量的增加重視起來。基于此,在實際的中職機械類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提高學生理論成績的同時,致力于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僅如此,教師還要將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的提升盡早提上日程。
參考文獻:
[1]于鳳云,唐慶菊,劉元林, 等.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的機械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9,(44):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