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廣艷
勞動是人維持生存的基本手段,是創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徑,人類的發展離不開勞動。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學生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家長普遍更重視孩子的成績和健康,卻往往忽視了他們的勞動能力和情感的培養。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心靈是在勞動中逐漸培養起來的,關鍵的問題是要使兒童從小就參加勞動,使勞動成為人的天性和習慣。”幼兒階段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而且容易接受各種教育和影響,因此,培養幼兒的勞動教育十分重要。
一、在一日生活中進行自我服務和集體服務勞動
生活即教育,幼兒的勞動教育與一日生活相關聯,教師可結合月主題版塊的日常生活指導重點,通過小兒歌、小故事、小歌曲等形式激起幼兒勞動興趣,指導幼兒循序漸進地做力所能及的事。主要包括自我服務勞動和集體服務勞動兩種途徑。
(一)自我服務勞動
在一日生活的過程中,教師細致入微、不厭其煩地指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調動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勞動興趣,從而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和勞動習慣。入園時指導幼兒獨立換好鞋子、放好衣物、擺好桌椅和物品;在盥洗活動時,指導幼兒疊好、掛好毛巾;在餐飲活動時,指導幼兒擦好桌面、疊好抹布、擺好水杯;在睡眠活動時,指導幼兒穿脫衣服、疊放衣物和被子;游戲活動時,指導幼兒物放有序;離園時,指導幼兒帶好物品,等等。我們還定期開展以自我服務為主的勞動,著重培養幼兒基本生活需要的各種勞動能力,讓幼兒體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豪感。
(二)集體服務勞動
在一日生活的過程中,教師利用激勵手段“我是值日生”“我是小班長”以及 “好習慣每日打卡”等方式,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培養幼兒對他人的關心和為集體服務的義務感和責任感,培養幼兒熱愛勞動,主動參與勞動的習慣。在教師的組織下,適時帶領幼兒一起清掃衛生、修補圖書、清洗玩具;幫助教師發放餐盤、勺子;協助教師布置主題墻、擦黑板;在園所撿垃圾等力所能及的勞動項目。從而體現出幼兒的責任心以及服務他人的意識,讓幼兒體會在勞動中服務他人的喜悅。
二、在學習活動中形成明確的勞動意識
勞動對培養和發展幼兒健康人生有著積極而重要的意義,在以勞動為核心的主題活動中,教師幫助幼兒建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用語言和行為認可他們,保護和尊重幼兒萌芽狀態的勞動本能,使幼兒的勞動熱情得到進一步激發,形成勞動意識。
(一)集中教育活動
大班社會科學領域活動中的“整理小書包”,讓幼兒通過了解書包的結構和各部分用途,學習整理書包。教師引導幼兒練習分類并獨立完成“學習用具統計表”,討論和實踐如何愛惜學習用品,培養幼兒歸類、有序整理文具和書本的好習慣,為小學生活做鋪墊;中班健康社會領域活動中的“水果聚餐會”,幼兒通過觀察教師制作水果沙拉和罐頭,體驗自己動手制作美味的快樂,與大家分享勞動成果。這能培養孩子的合作與分享意識,讓幼兒意識到勞動能為自己和他人帶來樂趣。
(二)區域游戲活動
區域游戲活動是實施幼兒勞動教育的重要途徑。首先,教師根據教育主題活動的內容,在區角投放各種不同的材料,從材料的拿取、擺放、歸類、整理都是幼兒親自動手操作。通過教師指導示范、同伴學習、環境暗示等手段,教師引導幼兒主動參與并對其主動勞動的行為及時且適度地進行激勵,從而激發幼兒更大的勞動熱情。其次,在實施區域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創設不同的游戲活動并適時給予勞動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指導。如在“美工區”,引導幼兒玩彩泥、折紙、剪紙、穿珠等活動時,教師不僅使幼兒認識了各種材料的性能,學習到制作的技能,也體驗到創作的樂趣;在“建構區”,通過投放積木及生活中廢舊的撲克、紙卷、奶盒等物品,體驗幼兒在搭建過程中辛苦的付出及成就感;在“娃娃家”,引導幼兒通過扮演售貨員、廚師、醫生等勞動角色,體會不同勞動者的工作任務及辛苦,從而感受到勞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在實踐活動中學會尊重勞動者
(一)節日主題活動
教師借助節日主題內容,讓幼兒在實踐活動中展示勞動技能,學會尊重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感激之情。在每年的幼兒園“雷鋒月”系列活動中,通過在園內組織幼兒“學唱雷鋒歌曲”“聽雷鋒故事”“瞻仰雷鋒塑像”“發現身邊的小雷鋒”,讓幼兒了解雷鋒精神,以潤物無聲的方式鼓勵幼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帶幼兒“走進養老院”,等等。幼兒用實際行動表達愛心,把快樂分享給他人,讓雷鋒精神在心中生根發芽;在“五一勞動節”,教師可讓幼兒發現身邊的勞動者,講述農民、交警、保安、環衛、司機等等是如何工作的,與教師共同策劃、制作感恩卡,體諒勞動者的辛苦付出,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學會感恩身邊人;“在三八節”“母親節”“父親節”等節日中,教師引導幼兒用多種方式表達愛的問候。
(二)園本特色活動
多姿多彩的特色活動讓孩子的生活充滿樂趣和期待,也把豐富的勞動教育資源有效地融入特色活動中。幼兒園利用得天獨厚的大片空地,攜手幼兒家長共同開展種植活動,在春種、秋收的“翻土、扣地膜、種苗、澆水、拔草、收割、品嘗”一系列種植過程中,讓幼兒全程參與,體驗勞動的樂趣、感受自然的美好。
四、在家園共育中體會勞動的快樂
(一)親子互動
親子互動是溝通親子情感、增進親子交流的重要方式,家長通過與幼兒開展互動,激發幼兒的勞動興趣。在幼兒園的集中教育活動中,許多活動需要幼兒與父母共同實踐完成,這些活動不僅能讓幼兒體驗到勞動的快樂,得到滿足感和成就感,還能增進親子之間的關系。
(二)精神激勵
對于幼兒在園里或在家里的良好表現,教師和家長可以采取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鼓勵。精神獎勵,如夸贊、撫摸、擁抱;物質獎勵,如獎給幼兒他們喜愛的食品、玩具、圖書等。我們鼓勵家長更多地運用精神獎勵肯定幼兒的嘗試和表現,無論幼兒做得如何,家長都要及時給予肯定和指導,增強孩子對勞動的信心,強化幼兒的勞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