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越
農村小學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豐富的土地資源為勞動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基礎。小學勞動教育課程的開發,不僅是相應國家的號召,更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促進學校特色發展。
一、農村學校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的背景
《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提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要將勞動教育納入中小學人才培養方案,形成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為了解區域勞動教育現狀,我校對莊河市部分教師及學校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98%的教師認為勞動教育對學生的發展很重要,然而有80%的農村學校并沒有設置專門的勞動教育課程;許多教育管理者認為學校開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以及日常班級勞動、校內勞動能夠滿足學生的勞動教育需求;有些教師甚至把勞動當作懲罰學生的手段。由此可以看出,部分教師和學校管理者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基于學生的調查顯示,部分學生對于勞動的認識不足,大多數學生認為像掃地、洗碗、種植屬于勞動,而像手工設計、開發游戲、舞臺表演等則不屬于勞動。
由此可見,部分學校的勞動教育實施效果并不理想,僅是依靠綜合實踐課程與日常班級勞動。事實上,勞動教育不僅有利于學生的智力發育,還可以促進學生養成自覺勞動的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使其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此外,在小學開設勞動教育課程,可以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質,教會他們做人、生活,促進其在德、智、體、美等諸多方面和諧發展。我校基于以上研究,創新思路,開設了具有鄉土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
二、農村學校勞動教育課程的特色
我校利用地域優勢,開設專門的勞動教育課程,將辦學理念、辦學特色、培養目標、教育內容等融入其中,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課程框架。
對于勞動教育課程的設置,學校要求各班每周至少一節課,配有專門的教師,并要求勞動課程課時不得被其他學科擠占。學校創建了勞動實踐基地,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劃分,完善勞動教育課程設計,根據地方特色設計獨特的勞動內容。比如,莊河市步云山地區的特產是軟棗,為此學校設計了軟棗系列課程,如軟棗的認識、軟棗的種植與采摘、軟棗的銷售、軟棗基地吉祥物設計等課程。除此之外,還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從勞動態度、勞動習慣、勞動意識、勞動能力和勞動成果等五個方面進行全方位培養。例如,在采摘軟棗時,引導學生如何選擇合適的工具,如何使用勞動技巧,讓學生掌握勞動的方法,感受勞動帶來的樂趣以及成就感,進而熱愛勞動。
三、農村學校勞動教育課程的實施路徑
(一)依據學生生活,設計勞動教育課程
教師根據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表現設置勞動教育課程,并結合學生的學段和能力,安排相匹配的課程內容。比如,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組織整理書桌、收拾書包、擦桌子、掃地等基本的勞動內容。
(二)利用環境資源,進行勞動教育
農村學校有著豐富的土地資源,喜愛自然又是孩子的天性,在小學低年段可以引導學生學習簡單的種植技術,繪制自然筆記。如在挖土、澆水、施肥等勞動中,引導學生熱愛自然、熱愛植物;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采摘活動,使其體會收獲的喜悅;還可以邀請優秀果農、菜農進校演講,分享勞動感悟。
(三)結合傳統文化,豐富勞動教育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也是勤勞的民族,古人關于勞動的詩文不計其數。王維的“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劉禹錫的“美人首飾侯王印,盡從沙中浪底來”、陶淵明的“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等詩句描述了古人辛苦耕種的情景,歌頌、贊美著勞動者。我校充分利用傳統文化資源,引領學生學習與勞動相關的詩文,激發其勞動興趣。此外,利用傳統節日開展活動,比如,在植樹節組織學生進行種植活動,讓學生和小樹一起長大;在重陽節組織學生到養老院獻愛心,為老人表演節目。
(四)按照時令節氣,開展勞動教育
二十四節氣是勞動人民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隨著節氣開展勞動教育內容,進行翻地、播種、施肥、拔草、養護、采摘等活動,讓學生親歷勞動的過程,感受前輩的辛勞以及古人的智慧。
(五)拓展課程內容,提升勞動素養
鄉村勞動教育的實施,不僅僅是為了培養學生熱愛勞動、會勞動,還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積極的勞動態度、優秀的勞動品質、基本的勞動知識、必備的勞動技能、創造性的勞動思維和深厚的勞動情懷。勞動課程的設計應著手于多個方面,除了基本的勞動體驗,還應增加勞動文明、勞動文化、勞動藝術、勞動情懷的培養,注意與其他“四育”結合。
(六)加強家校銜接,樹立勞動觀念
由于部分學生家長重成績、輕德育,限制了孩子的很多勞動行為。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學校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重視勞動教育的意識,引導家長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放手讓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低年級的孩子在家可以進行撿垃圾、掃地、洗襪子、刷碗等勞動;高年級的孩子在家可以進行手工制作、環境設計等勞動。
四、農村學校勞動教育課程的評價
在勞動教育中,評價是重要的環節。評價不僅要針對學生的勞動成果,更要重視勞動過程。
(一)勞動評價單
積極有效的評價可以激發學生參與勞動的興趣與熱情,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我校創建勞動評價單,從勞動主題、勞動時間、勞動態度、勞動習慣、勞動意識和勞動成果等方面進行評價,還包括學生自評、他評和組內評價等三個方面,教師會對學生的勞動實踐活動進行綜合性評價,最終給出優秀、良好和仍需努力等三個等級。
(二)階段性成果展示
活動成果的展示能擴大勞動教育課程的影響,也能增加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更能凝聚家庭和社會的力量,引導學生樂在其中。當一個主題課程完成后,其成果在班級或者學校內進行展覽,讓每個學生都能展示自己,獲得更多交流學習的機會,由此提高學生的勞動熱情和勞動素養。
(三)多樣化評價形式
評價的形式可以是多樣的,除了外顯的勞動成果評價外,學生積極的勞動態度、優秀的勞動品質、基本的勞動知識、必備的勞動技能、創造性的勞動思維和深厚的勞動情懷都可以成為評價的內容之一。
在當前形勢下,單一的智力發展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勞動教育應在大力倡導的同時,強化落實,學校、家庭以及社會需共同攜手。小學階段是勞動教育的關鍵時期,只有立足于實際,結合學校特點,豐富勞動教育內涵,才能實現勞動教育的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責任編輯:趙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