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華艷
(百色市林業局,廣西 百色 533000)
近幾年來,國家、自治區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方針政策,要求大力推進鄉村綠化美化,不斷改善提升村容村貌,積極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百色市根據上級安排部署,先后實施了“綠滿八桂”、“美麗廣西·生態鄉村”及村屯綠化景觀提升等村屯綠化和景觀提升項目,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現就百色市村屯綠化中的樹種配置進行分析,為村屯綠化景觀提升樹種配置提供參考[1~4]。
百色市位于廣西西部,地處西南邊陲,北與貴州省接壤,西與云南省毗鄰,南與東盟國家越南交界。全市轄12個縣(市、區)135個鄉鎮,總面積3.63萬km2,總人口420多萬人,是廣西面積最大的地級市。主要的氣候特點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熱充沛,雨熱同季,夏長冬短,作物生長期長,越冬條件好。該市有土山面積350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0.58%,植物資源2775種[4,6]。
村屯綠化工程項目實施以來,百色市根據適地適樹、因地制宜、多效益兼顧、群眾自愿參與等原則,采用多種喬木、單一喬木、喬灌花草、喬灌草、喬灌、灌花草、林苗一體化等配置模式,選擇以適合該區域群眾喜愛的果樹、鄉土樹種為主綠化樹種,使綠化與花化、彩化配合,做到宜林則林,宜果則果、宜花則花。如右江河谷各縣(區)主要選擇芒果、黃皮、枇杷等綠化樹種,靖西市主要選擇桂花樹為綠化樹種,樂業縣則選擇桃果、牛心李等綠化樹種;同時注重果木結合,積極引導農民在房前屋后和自家庭院發展“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經濟發展相結合,打造了田陽縣露美共聯屯、樂業縣下六屯等一批“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村屯綠化建設典范[7]。
全市實施村屯綠化15700多個,占全市村屯的90%以上,種植綠化苗木360多萬株,增加綠化面積29000多畝,完成投資12000多萬元;種植的喬木有盆架子、柳樹、羊蹄甲、桂花、黃槐、黃皮、枇杷、秋楓、芒果、桃、李、核桃、香樟、小葉榕、黃花梨、柿、香椿、桉樹、扁桃、柚、楊桃、板栗、玉蘭、蜆木、柑橘、梨樹、荔枝、柳葉榕、小葉欖仁、大葉紫薇、火焰樹、楓香樹、鳳凰樹、藍花盈、木棉、木菠蘿、大葉女貞、柚木、垂葉榕、龍眼、雞蛋花等40個品種,灌木有石榴、三角梅、大紅花、小花紫薇、非洲茉莉、黃素梅、四季桂、番石榴、尖葉木樨欖、黃金榕、七彩扶桑、九里香、杜鵑、海桐、夾竹桃、紅絨球、龍船花等17個品種,草本地被有馬尼拉草、狗牙根[8~10]。
個別村屯就采用一兩種喬木樹種進行綠化,沒有灌木和地被,綠化植物種類十分單調,沒能形成較為穩定的生態系統或植物多樣性比較豐富的群落,使得綠化植物抗病蟲危害能力也比較弱,綠化效果也不是很好。
全市所選的花化樹種有黃槐、鳳凰樹、藍花盈等18種,彩化樹種有黃素梅、黃金榕、七彩扶桑等3種。雖花化的綠化樹種比較豐富,但由于部分村屯綠化模式和樹種配置單一、彩化樹種種類較少,未能使綠化與花化、彩化配合好。
全市的喬木、灌木、草本地被比例為40∶17∶2,但部分村屯綠化樹種配置只選擇一兩種喬木進行綠化,未選擇灌木和草本地被,此綠化模式造成了樹種配置喬木、灌木、草本地被比例極不協調。
如近年來,實施創建的右江河谷百里芒果生態產業帶、凌云縣百里生態長廊、西林萬畝沙糖桔、樂業水果長廊、德保萬畝臍橙等產業發展,但部分村屯綠化樹種未能結合當地產業進行配置。
(1)在綠化模式和樹種選擇上,應作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盡可能選擇多種綠化模式, 應從植物多樣性和群落穩定性出發,盡可能選擇豐富的綠化樹種,如右江區四塘鎮新明村者仙屯采用了多種喬木、喬灌花草、灌花草等配置模式,在原有枇杷、黃皮兩種樹種基礎上,新增了扁桃、芒果、桂花等6個喬木品種;黃素梅、七彩扶桑、黃金榕等4個灌木品種;馬尼拉草1種地被植物。
(2)在樹種搭配上應考慮豐富的色彩搭配,將落葉樹種與常綠樹種相結合、慢生與速生相結合、不同葉、花、果期的品種相搭配,避免色彩單調,季節性單一的景觀。應充分發揮不同樹種季節性色彩變化差異及觀葉、觀花、觀果等不同類型植被的選取搭配。如右江區陽圩鎮陽圩村平高屯遵循適地適樹原則、尊重群眾意愿原則、種苗充足原則,采用若干種喬木與灌木相配合,同時考慮其經濟、生態的綜合效益,種植有以黃皮、芒果、石榴、枇杷、桃果、楊桃、龍眼等經濟林樹種,洋紫荊、三角梅、四季桂等觀花香花樹種,黃金榕、柳葉榕、小葉榕、垂葉榕、黃素梅、非洲茉莉等彩葉觀葉樹種。
(3)依據植物群落物種多樣性的需求,盡可能配置接近自然生態環境的植被種類,結合實際立地條件,合理選擇喬、灌、草的比例進行搭配,最大程度發揮各層植被的生態功能效果,營造出符合村風村貌的生態學特征環境,構建完善的生態系統,實現物種的可持續發展。在新植樹增綠量方面,綠化工作人員可以在村屯周圍500 m范圍內的宜林地,進村道路和村屯內主要道路兩旁、各農戶庭院和房前屋后以“見縫插綠”的方式植樹造林,分別形成護村林、護路林、護宅林;在村屯內較大的宜林空閑地塊植樹造林,形成休閑林區;在有較高旅游、休閑養生價值的村屯設立騎車、漫步通道,并在兩側植樹造林,形成綠道。
(4)將村屯綠化樹種配置與產業開發相結合。百色市經濟果木樹種主要有芒果、黃皮果、石榴、枇杷以及李子等;珍貴樹種主要有紅楓、秋楓、桂花、彩頁朱槿、玉蘭、大花紫薇以及小伙葉紅豆等等,還有一些鄉土樹種如扁桃、木棉以及紅椿等。因此在村屯綠化過程中,相關綠化人員可以利用房前屋后空閑地、自留地及村莊附近荒山荒地,種植適合本區域果樹、疏菜等生態產品,打造“一村一品”產業發展,如右江區華潤小鎮等一批產業特色生態鄉村,不僅綠化美化鄉村生態環境,同時為促農增收打下良好基礎,實現生態和經濟雙贏目標。此外,相關綠化人員還要注意把控村屯特點和特色,實現綠化、美化、花化以及產業價值三者之間的統一,要按照添綠與添彩、添里兼顧,綠色與產業、增收結合的原則,把生態富民貫穿到村屯綠化全過程,實現村屯增綠與農民增收互聯互動,既增綠又增收,實現百姓富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在綠化種植過程中切忌推山、填塘、砍樹,最大限度地保留地域文化特色,在實現產業價值的同時將綠地、樹木、河流以及鄉村建筑全面銜接,最終實現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從未來發展建議來看,綠化工作人員首先要做到按照規劃設計進行施工,使規劃、設計、施工以及監理工作同時進行,由于百色地區氣候特點為冬春干旱,因此在種植過程中要盡量選取袋苗,并在陰雨天氣中進行樹種種植工作,實現施工進度、施工質量以施工投資情況的統一。
此外,樹種配置還要充分參考地區群眾的意愿,一般情況下,綠化樹種的米徑要保持在3 cm以上,樹高在1.5 m以上;果樹類地徑要保持在0.8~1.0 cm以上。樹高在0.6 m以上。最后,在種植過程中還要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作用,將比較實用的林業技術在村屯綠化中全面推廣。例如在造林當中充分應用保水劑等林業科技產品,克服了干旱、缺水、造林成活低、用水量大等的一系列問題,有效解決了造林綠化中的一大技術難題。
村屯綠化樹種選擇是決定村屯綠化樹木生長、景觀效果和后續管理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村屯綠化樹種選擇必須尊重科學,根據百色各縣(市、區)的小氣候、立地條件、人文等需要,以鄉土樹種為主,合理配置喬木、灌木、草本地被比例,增加村屯綠化的層次、綠量和色彩,不斷提升百色村屯綠化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