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景,葉維裕
(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崇左 532200)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在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中要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加強網絡資源體系建設,為我國信息化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國家也出臺了各項方針政策來支持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當前的信息化2.0時代,為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提供了充分的技術支持。而網絡資源庫的建設也成了當前教育信息化的一大重要趨勢,網絡資源庫的建設重視程度也逐漸地增強,但是在具體的實踐中,其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需要進行優化。
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出現,促進了教學的創新性改革。特別是隨著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信息化2.0時代的出現,給中國的傳統教育帶來了較大的變革,新技術、新理論和新方法都被廣泛地運用在現代化的教學當中。2018年教育部在《關于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就明確指出,要將信息技術與現代化教學進行緊密結合,同步發揮二者的優勢。要在教育的全過程中將信息技術與智能技術進行充分地運用,以推進教學的有效發展。當前,隨著5G時代的來臨,移動網絡和大數據信息技術的發展,對現代化教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而網絡資源庫的建設,就是為現階段網絡教學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撐,它打破了原有的線下學習中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性,打破原有課堂教學的模式,改變課本與課件的單一性,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當前教學改革的不斷進行。
網絡資源庫可以有效地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實現分層次教學。根據知識點難易程度的不同,在各個板塊建立相關的遞進性。借助網絡資源內容的豐富性,提高學生的實際閱讀訓練的能力。網絡資源庫可以憑借其自身的優勢,被廣泛地運用在學生的自主學習當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趣味性,促進其自主學習積極性的提高。不同于傳統的教學,在網絡資源庫的支持下,學生可以靈活地進行自主學習,不同的學生主體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需求來制定合理有效的學習計劃,以促進自身學習效果的提高。
2012年教育部頒布了《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其中強調要實現優質資源的共建共享,在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資源的信息化建設。我國的教育發展的戰略部署也是基于教育的信息化來實現的,以下就對當前網絡資源庫的建設情況進行說明。
2.1.1 資源庫建設發展良好
在網絡資源庫的建設過程中,高校憑借其良好的資源開發實力,借助當前的信息化2.0下的技術優勢,使其教育資源庫的建立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國家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也增加了當前的教育資源的需求量。現階段的教育資源庫已經覆蓋校校通、網絡學習空間以及優質課程管理平臺。這些網絡平臺已經逐步具備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包括各類型的教育以及各個階段的所有學科的教學資源。
2.1.2 網絡資源利用率逐漸提高
就我國網絡資源利用率的現狀來看,由于我國的教育發展情況不均衡,使得在網絡教育資源的分布上也存在不均衡的現象。在信息化發展的當前,就需要對當前的網絡資源的資源利用進行優化。在近幾年的發展中,針對不同地區發展不均衡的情況,國家及相關部門也出臺了政策支持,促進了網絡教學資源的發展,提高了相關資源的利用率。
網絡資源庫的建設使用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其主要是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2.1 使用不科學
針對當前的網絡平臺的選擇,很大的資源庫都是由高校上級部門統一購買的,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屬于自行構建的,由于學校購買的比例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平臺的使用[1]。同時,鑒于不同平臺的網絡資源庫都是由不同的教育軟件的廠商進行制作的,從而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資源的使用最優化,無法達到最佳的狀態。在網絡資源的使用過程中,網絡資源內容重復性較多,不利于實現多元化教學的發展。
2.2.2 專業管理人員不足
在網絡資源庫的建設過程中,由于缺乏足夠的具有專業知識水平的管理人員,平臺的應用還存在很大的不足,例如,當管理員對軟件的熟悉程度不高時,其操作就會局限于平臺本身所提供的模板框架里,不能實現主動的更新與發展,使得網絡資源庫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受限。在很多高校的網絡資源庫的管理上,相關的工作人員數量不夠,大部分都是由課程教師來兼任,使得相關老師的工作量較大,在相關平臺的管理上無法面面俱到,也降低了資源庫的使用。
2.2.3 重視程度不高
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高校顯得過于急功近利,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這個效果不能得到明顯的改善。高校教師對數字化信息資源的認識程度還不高,片面地認為只要是在課堂上使用了電子課件以及一定的線上教學平臺就算是實現了教學信息化,對相關平臺的使用熟練程度不同。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也不高,其教學效果較差。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手法也較為單一,學生的學習方式較為僵化,并不能夠體現出個性化學習的特點。
在進行資源庫的建設時,工作人員需要對課程教材進行數字化處理。利用計算機與多媒體技術將其轉換成為可以用電子產品進行識別的資源,可以實現快速的識別、存取與利用。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數字化的電子版教材的制作不能等同于直接把紙質版教材轉換成為電子版的教材,而是應該根據教學的實際安排,把它與教師的教學進行緊密結合,輔之以適當的教學互動,實現實時的交互學習。除了進行教學資源的數字化處理之外,還要豐富和完善相關的拓展資源,例如,要豐富與完善相關的課程精品庫的內容,包括課程介紹、教案、作業、參考資料目錄等[2],還需要對相關的實驗實訓系統以及在線考試系統進行完善。在進行學習資源的數字化使用中,最常用的其實就是視頻資源,在進行著類型的教育資源的數字化處理時,要充分認識到視頻資源在教學中的優勢,幫助在信息化2.0時代移動教學資源的發展。例如,在進行微課的資源數字化處理時,由于這種類型的微課資源時間一般是控制在5~10 min,并且其知識點也呈現出較為集中的特點,在進行相關的設計時就需要很好地突出其中的重難點內容,做好難點知識體系的歸納處理,并有效地突出相關的知識點,便于教學與學生對學習情況的掌握。
在信息化2.0時代,要借助當前的云計算技術的發展與成熟,將其運用在當前的資源庫的建設當中,有效降低各個終端的服務壓力[3]。在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時,要利用云計算技術來實現統一的規劃與部署,實現統一的管理。要建設面向區域內的適合各種學生參與的學習環境,做好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以及提供相關運行載體的支持。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要豐富網絡化學習資源庫,建立一體化的云儲存架構,以更好地服務當前的教學工作。要定期做好相關的資源整合工作,按照教學設計、教案以及教學視頻等來進行分類處理。
在進行網絡資源庫的建設與管理上,還需要對相關的管理等進行完善,要建立資源庫平臺的管理規定,制定良好的管理制度,配備專業的管理人員進行管理。要按照學科進行組建管理團隊,成立相關的教學資源維護與應用小組,提高相關教學資源管理的合理性與科學性。要做好相關的考核與評價,便于推動相關資源庫管理。要加強對資源庫網絡訪問的管理,實現其與微信等新媒體社交的全面融合。高校也要實現管理創新與制度創新,促進教育信息化的進一步發展。在進行相關的網絡資源庫的管理時,也要做到定期更新,避免出現資源使用缺失等情況,實現資源利用的可持續性。投入固定的運營維修經費,提高基礎設施的配置,為網絡資源庫的運行提供良好的支持。
網絡資源庫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從各方面提供支持,從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等方面給予幫助。要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全員參與,認真對待,不斷地優化現有的網絡資源庫,提高網絡資源教學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