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思思
(西安外國語大學英文學院 陜西 西安 710128)
研究工具,即量具,是指數據收集的具體方式。交際策略相關實證研究在研究工具的選取上相對多樣,包括問卷、訪談、口語任務、語料庫等。但是,如果不對研究工具加以評估,判斷其是否符合研究目的,而任選其一來收集數據,那么研究結果的可信度會受到質疑。本文將依次分析四種研究工具的優缺點及適用范圍。
調查問卷是一種書面的研究工具,由一系列問題和陳述組成,調查對象可以直接填寫答案,或在提供的選項中選擇[1]6。調查問卷主要被用于收集三種數據,分別是事實型(factual)、行為型(behavioral)、態度型(attitudinal)。事實型數據是指調查對象的個人信息,如年齡、性別、職業、學習二語時間、受教育程度及其他與研究目的有關的背景信息;行為型數據以調查研究對象現階段或曾經的行為為主,包括習慣、生活方式、個人歷史等,L2學習者學習策略使用類型和頻度的調查屬于此類數據中比較典型的;態度型數據主要研究調查對象的態度、觀點、信仰、興趣、價值觀等[1]8-9。問卷用以收集數據,具有耗時短、數據處理快等優點;但問卷的缺點也不可忽視,如調查對象填寫問卷的積極性不高,調查對象的自我欺騙等,都會導致問卷數據不可靠[1]9-13。
不少學者證明了問卷的有效性,支持將調查問卷用于測量交際策略的使用[2]49[3]161。由于研究者在交際策略分類方式上未達成一致,因此調查問卷包含的交際策略項目也各不相同。如高海虹將外語(轉述)策略、求助策略、拖延策略、副語言策略和減縮策略作為問卷測量標準[4]53。張荔和王同順基于縮減策略、成就策略、交互策略及拖延策略設計問卷項目[2]47。Nakatani制作口語交際策略量表(Oral Communication Strategy Inventory),將交際策略劃分為解決口語問題的策略和解決聽力問題的策略[3]153。Grzegorzewska根據直接策略、間接策略和交互策略設計問卷[5]。雖然問卷涉及的交際策略的分類不盡相同,但是都經過內部一致性信度檢驗,Cronbach’s Alpha大都大于0.7。
交際策略問卷主要被用于調查受試者的個人情況,如性別[6]65、學習英語的時間[7]48等,測量受試者的策略觀念,即學生對于交際策略的認同程度,以及探究受試者交際策略的使用頻率;其中,測量交際策略觀念問卷項目設計主要采用Likert五級量表,受試者從“1=我完全不同意這個觀點”到“5=我完全同意這個觀點”選擇[4]54[6]61。Likert五級量表也是測量交際策略使用類型和頻率的主要方法,要求調查對象從“1=我從不這樣做”到“5=我總是這樣做”選擇[3]154[7]48[8]38[9]137。
訪談是一種數據收集方式,研究人員將受試對于訪談問題的回答作為數據來源[10]184。根據問題的靈活性,訪談被分為三種:一是結構化訪談(structured interview)。采訪者提前列好問題清單,采訪時嚴格按照順序提問,不對清單以外的其他問題進行提問,本質上與調查問卷無異。二是半結構化訪談(semi-structured interview)。采訪者提前列好問題清單,采訪時可以調換問題順序,也可以根據被采訪者的回答提問清單之外的其他問題。三是無結構化訪談(unstrutured interview)。采訪者不必提前準備問題,采訪時只需介紹訪談話題,然后引導被采訪者發表看法[10]186-187。與調查問卷這種單向的調查相比,訪談可以通過雙方互動,深入調查被采訪者形成某一觀點或產生某一行為的深層次原因。訪談的缺點在于數據整理和分析比較耗時,且難度較大。
訪談主要被用于測量L2學習者的交際策略觀念,以及經常(較少)使用某種交際策略的深層次原因。例如,Yusparizal等人借助訪談探究學生對于交際策略的認識,發現交際策略被理解為解決交際障礙的工具,可以維持交際、協商意義,促進交際的有效性,實現交際目的[11]。高海虹采用調查問卷發現中國L2學習者無論語言水平高低,皆不經常使用成就策略。進一步訪談結果表明,中國現有的英語學習環境及學生交際策略能力發展不足限制成就策略的使用[4]56-57。孟冬訪談結果顯示,因低水平的英語學習者目標語知識有限,故多使用重復和套語來拖延時間[12]61。林意新和林雪通過訪談發現,外向性格者為了給對方提供一種親近放松的語言環境,較多使用手語和身勢語,而內向性格者則認為使用手語和身勢語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9]138。孫杰和金琳基于TEM4口語語料庫,指出女生比男生較多使用要求/鼓勵對方回答的話語,結合訪談發現深層次的原因是女性為避免丟面子,會想盡辦法抓住發言機會[13]67。
口語任務也常被用于引出交際策略的使用??谡Z任務包括兩種:單向任務(one-way task)和雙向任務(two-way task)。
在單向任務中,信息的傳遞依賴于交際的一方,如概念識別任務(concept-identification task)、圖畫故事任務(picture story task)等。
人們普遍認為,交際策略與目標語的詞匯聯系最密切,因為我們常使用交際策略來彌補詞匯缺陷,表達預期的概念[14]159。概念識別任務要求研究對象闡述兩種名詞:抽象詞和具體詞。將抽象詞和具體詞表達作為測量標準,可以更全面地調查L2學習者使用名詞時的交際策略;此外,與具體詞相比,抽象詞缺乏視覺線索,增加了說話者表達的語言和文化負擔,同時促進L2學習者交際策略的使用[15]133。
圖畫故事任務要求受試根據圖畫內容,用目標語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此類任務對L2學習者的創造性要求較高,故事的長度和內容取決于他們的創造能力及二語水平[16]80。概念識別任務與圖畫故事任務區別在于,前者中的概念是獨立出現的,連貫性不強,受試如果在實驗過程中放棄對某個概念的解釋很容易被發現;但是對后者而言,受試可以在保證故事完整性的情況下,回避對次要信息的表達。因此,概念識別策略有利于引出概念策略和拖延策略的使用,而圖畫故事任務有利于引出回避策略和語言策略的使用[9]138。研究者可根據研究目的從二者中選擇。
雙向任務需要交際雙方合作來傳遞信息,實現交際目標,如角色扮演(role-play task)和討論(discussion task)等。
角色扮演任務一般會設定主題、情景、預期的目標及角色的沖突點。如Shih設計 “還書”和“抱怨食物”兩種任務,在“還書”任務中,L2學習者扮演還書者,原本承諾不久之后還書,但改主意延期;在“抱怨食物”任務中,L2學習者可以選擇扮演咖啡店的顧客,抱怨食物的品質或者店員,向顧客證明食物的品質[17]38。
討論任務要求L2學習者談論對某一事物或現象的看法,如Mcneil設計不同類型的聊天任務測試學生交際策略的使用,其中包括討論任務,學生交換有關在語言教學中使用游戲的原因,然后排名這些原因[18]。Shih設計兩種討論任務,一是通過維基百科、視頻網站和谷歌地圖向L2學習者介紹班夫公園,然后讓他們分享各自的體驗,二是讓L2學習者就“全球變暖”這一話題發表各自觀點[17]38。
嚴格意義上講,語料庫什么都做不了,但它以電子計算機為載體,可以儲存語言使用者的語言材料[19]3。語料庫的用途十分廣泛,可應用于教學(語料庫可以提供有關語法、詞匯比較地道的表達)、翻譯(翻譯者可以借助對比語料庫比較兩種語言的翻譯對等詞的使用,還可以借助平行語料庫研究單詞和短語過去如何被翻譯)、語言所體現的文化態度研究、批評話語分析研究等[19]13-14。根據不同的用途,語料庫被分為專業語料庫(儲存特定類型的文本,比如劍橋—諾丁漢英語話語語料庫收集英國各島的口語語料,密歇根學術口語語料庫收集在美國與學術活動有關的口語語料)、通用語料庫(包含的文本類型多樣,不限口語或書面語,如英語國家語料庫和柯林斯英語語料庫)、對比語料庫(兩種或多種語言的語料庫,或是某種語言的多個變體的語料庫,如國際英語語料庫,儲存英語的不同變體)、平行語料庫(兩種或多種語言的互譯語料庫)、學習者語料庫(收集語言的學習者產生的各種文本,為了辨別學習者之間的差異,也可結合對比語料庫比較與母語者的差異,如國際英語學習者語料庫)、教學語料庫(包括學生和教師使用過的或聽說的所有的教材)、歷時語料庫(儲存不同時間段的文本,以便追溯語言的演變)和監察語料庫(被用來監測語言的變化,不斷補充語言的變化,故語料庫大小隨時間擴大)[19]14-16。
語料庫研究也常被用于測量L2學習者交際策略的使用,尤其是某一群體在特定語境下交際策略的使用,如非英語專業學生在大學英語四、六級口語考試中、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全國英語等級考試中,以及英語專業學生在專四口語考試中交際策略的使用。何蓮珍和劉榮君建立大學英語四、六級口語考試(CET-SET)口語語料庫,探究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在口語考試中交際策略的使用,并根據口語考試成績將學生分為高口語、中口語和低口語水平。從中抽樣研究發現,與高水平者相比,低水平者多使用縮減策略和贏得時間的策略[6]64。孫杰建立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PETS)口試語料庫,發現中國英語學習者使用最多的交際策略為成就策略,并且使用分支策略、延時策略頻率最高[20]106-107。孫杰和金琳基于專四(TEM4)口試語料庫,比較男女生交際策略使用的差異,研究發現英語專業女生比男生使用較多的交際策略[13]66。
不同的研究工具可以滿足不同的研究目的。問卷既可以調查研究對象的個人信息,也可以測量交際策略觀念和交際策略使用的類型和頻度。訪談可以深入挖掘形成某種策略觀念的原因,以及較多(較少)使用某種交際策略的原因。口語任務幫助引出具體交際策略的使用,其中單向任務強調個人的交際策略能力,而雙向任務聚焦雙方互動過程中交際策略的使用。語料庫便于測量某一群體特定語境下交際策略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