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學院教育學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要重視公民道德建設,要將學生的公民意識教育與實踐活動相結合,進一步提升公民意識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小學生階段,學??梢越Y合實際,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提升小學階段公民意識教育效果。公民意識教育要堅持黨的領導,著力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學校是小學生公民意識教育的主陣地,因此,合肥市各地小學有必要從小學生成長階段入手,結合小學生成長特點,針對現階段小學生公益意識薄弱問題,結合合肥市小學公民意識教育資源,探索小學階段公民意識教育的新路徑、新方法。
小學階段是學生知識、情感、技能學習的關鍵階段,學校應該按照國家公民意識教育相關要求,充分發揮公民意識教育的特點和優勢,結合小學生身心特點,進一步明確小學階段公民意識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將公民意識教育與小學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引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科學的自我認知,促進小學生健康全面成長。
1.應注重小學生健康生活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要結合小學公民意識教育資源開展一系列的教育實踐活動,幫助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為小學生健康全面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2.應注重小學生的擔當意識和規則意識培養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小學生對公共道德秩序和規范進行學習和了解,并自覺遵守相應的道德規范,主動承擔自身的社會責任。
3.應注重小學生誠信、愛心和尊重意識能力培養
要通過實踐活動引導小學生學會尊重他人、關心他人,主動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學會用真誠、誠信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1]。
當前小學階段公民意識教育主要分為個人品質和社會公民屬性兩方面內容。在小學階段實施公民意識教育過程中,應按照年齡對其進行區別劃分,通常一到二年級為基礎教育階段;三到六年級為初級教育階段。公民意識培養內容可分為:
1.小學生的個人品質教育
個人品質教育包含行為習慣培養和道德品質教育,一個具有良好個人品質的小學生,必然是一個熱愛生活,又喜歡探究的小學生,這樣的小學生自信獨立、誠信進取。要從小學階段引導學生樹立愛國思想和愛國情懷,引導小學生主動關心他人,主動關心集體,從小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生活習慣,掌握必備的生活知識和技能,同時要走出校園,了解祖國的大好河山,了解社會常識,并主動地參與到社會公益實踐活動之中,做一個積極樂觀向上、文明守法的合格公民。
2.社會公民屬性
隨著小學生年齡的不斷增長,小學生公民意識教育內容也應相應提升,將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作為主要培養路徑,在生活上引導小學生要熱愛生活,學會勤儉節約、熱愛集體,學會團結合作,讓小學生具有社會責任心和愛心。同時要學會尊重他人、尊重老師,進而上升到尊重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差異。要培養學生的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識,引導學生樹立誠實守信品質,引導學生樹立環保意識,學會和自然相處,懂得生命的可貴,學會感恩,使小學生各方面都符合社會公民的要求。
1.搭建公民意識宣傳陣地
首先,可以利用每周一次的升旗活動,安排專門的學生進行宣講,培養小學生的愛國情操和愛國意識。在宣講過程中可以結合身邊的事例,闡述真誠待人的重要性,闡述誠實守信的重要性,引導小學生對公民意識有更為全面的認知,激發小學生公民意識素養自我培育積極性。其次,要充分利用校園網站和校園廣播等主流媒體渠道,開辦小學生公民意識培育專題節目,通過學生風采展示、校園寫真、專題學習培訓等活動,為小學生公民意識培養提供廣闊的平臺。以合肥市七里塘小學為例,為了更好地弘揚憲法精神,增強小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七里塘小學在升旗儀式上開展了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四年級杜遠兮同學從身邊的小事講起,讓同學們了解生活中每一件事都與遵紀守法有著莫大的關系,只要自己自覺地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就可以成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小公民。
2.開展專題公益活動
為提升小學生公民意識培養效果,幫助小學生形成良性的行為規范,小學院??梢越Y合實際情況開展各類社會公益活動,諸如開展義務捐書、廢品回收獻愛心、義務植樹、共享單車整理等活動,在公益活動中逐漸激發小學生公益意識,進而為培養小學生的公民意識奠定現實基礎。以合肥市海棠花園小學為例,藍精靈小隊打造了社會公益活動平臺,隊員利用中午放學時間,在校門口發放倡議書,呼吁大家將廢舊物品帶到活動小組進行廢物回收,用環保獻愛心的方式幫助其他人。下午藍精靈小隊就收到了師生帶來的各種廢品。藍精靈小隊的同學不怕苦不怕累,對各類廢品進行了分類,并加上了標識,將獲得的收入捐獻給了敬老院。在活動中同學們不僅加深了對于公益活動的認識,同時也提升了自身的環保意識。
3.利用學科優勢進行滲透
學科滲透是小學階段培養學生公民意識培養的重要途徑,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公民意識培養相關內容與其他學科教學內容進行有效融合,在其他學科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強化小學生的公民意識。要結合不同年級的學生需求,提升小學生公民意識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思政課教師應該與外語、數學、音樂、美術、體育等多個課程的科任教師進行交流互動,將公民意識培養貫穿到小學生培養的全過程,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激發小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學會尊重他人、團隊合作、關愛世界。
安徽省副省長王翠鳳在合肥考察教育教學工作時明確指出,各級學校要嚴格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加強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合肥教育人要充分認識到立德樹人的時代價值,深刻準確地把握立德樹人的科學內涵,將立德樹人教育思想與教育教學相結合,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合格人才。按照這一要求,有必要拓展小學階段公民意識滲透范圍,建立家校社聯合培養基地,引導更多主體參與到小學生公民意識培養活動之中,通過專家座談、親子互動等多種方式,進一步激發小學生公民意識,為其成為合格的社會公民奠定堅實基礎。
小學階段對小學生進行公民意識教育有助于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德,但當前我們也發現合肥市小學階段公民意識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1.小學階段公民意識教育目標缺乏對年級和性別的細化
小學階段正是小學生成長的關鍵階段,不同年級的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水平已經出現了較大差別,因此在公民意識教育過程中也應該體現其差異性。但當前合肥市部分小學在公民意識教育培養上還缺乏層次性,更多是按照教學大綱要求來設置公民意識教育目標,并沒有結合學生實際需求對公民意識教育目標進行優化。
2.小學階段公民意識教育難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小學階段公民意識教育的最主要目的是將小學生培養成為合格的公民,因此在評價考核上除了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關注學生的全面成長。但小學階段相應的考核機制并不健全,考核仍然以學生成績為主,難以激發起學生接受公民意識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小學階段公民意識教育脫離生活實際
小學階段公民意識教育要與學生實際生活缺乏緊密聯系,而當前公民意識教育內容難以幫助學生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2]。
雖然教育部針對公民意識教育出版了《公民意識教育讀本》,但還缺乏公民意識教育的頂層設計,特別是沒有結合小學階段學生公民意識教育特點形成完備的教育內容體系,公民意識教育在目標上過于理想化。合肥市很多小學的公民意識教育讀本在內容上更多是以說教為主,圍繞思想道德建設開展,公民意識教育實效性不強。加之,當前未建立統一的公民意識教育體系構架,小學階段課程實施階段劃分不夠清晰,導致部分小學對于公民意識教育缺乏足夠重視。
合肥市小學階段公民意識教育方式方法過于單一,主要采取主題報告、專題講座、團隊活動、主題班會等方式,雖然內容比較全面,但教育效果并不理想。特別是在社會實踐活動開展上,合肥市多數小學并沒有結合學生實際需求開展社會實踐探索活動,教育形式大于內容,很多實施方案都是臨時性的,教學設計隨意性較強,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小學階段是公民意識培養的關鍵階段,應該充分發揮公民意識教育的優勢,進一步明確小學階段公民意識教育目標的層次性,提升小學階段公民意識教育的針對性。要創新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豐富小學階段公民意識教育內容,將公民意識教育與小學生課程體系進行有效融合,為將小學生培養成為合格公民奠定堅實基礎。
公民教育是面向全體社會成員,旨在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合格公民,公民教育具有基礎性和普遍性的教育特點,因此小學生也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實施主體。在公平教育開展過程中應該加強對公民權利意識的培養,要結合小學生的具體需求和公民自身發展需求合理地確定小學階段公民教育的目標、內容和具體的操作評估系統,形成符合小學階段特點的公民意識教育體系。在小學階段公民意識教育目標的確定上,要將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規律和接受能力充分考慮進去,進一步突出小學階段公民意識教育目標的層次性。對于年齡較小的小學生可以將習慣養成作為主要教育目標,通過“當一天小交警”“幫父母干一天家務”“做一個小導游”等活動的開展,使他們養成勤儉節約、熱愛生活的好習慣。對于年齡較大的小學生,可以適當地進行民主法治和權利義務教育,提升公民意識教育實效性。
小學階段公民意識教育應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讓小學生對自身的生活狀況有更為深刻的了解,進而對社會和國家有更為全面的認知。要讓小學生學會文明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養成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好習慣,進而獲得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同時還要讓小學生了解生存與環境之間的關系,通過實踐活動獲得自我體驗,懂得自己是社會和國家的一分子,進而培養小學生的愛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為成為合格公民奠定堅實基礎。要結合學?,F有資源提升小學階段公民意識教育內容的針對性,要以培養公民教育思想作為教育主線,將家庭和社會都納入小學階段公民意識教育培養,并作為重要實施主體。要通過滲透思想等方式潛移默化地將小學階段公民意識教育內容傳遞給小學生,并在公民意識教育目標和標準細化的基礎之上,完善相應的課程實施體系[3]。
要將公民意識教育與多個學科緊密相連,將公民意識教育貫穿到小學生培養始終,公民意識教育在不同學科教學中的滲透性是截然不同的,因此需要增強小學階段公民意識教育方法的創新性。在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既可以采取直白式的正面教育,也可以采取潤物細無聲的滲透教育,通過多種教育方式陶冶學生情操,喚醒學生的公德心和社會責任感,讓學生學會認識社會、思考社會、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在自然科學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具體的科學知識技能,引導學生將所學的技能與生活問題相結合,進而認識到技能活動的重要社會價值,并引導小學生學會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生活問題。這就要求小學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靈活運用教學方式方法,增強公民意識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當前社會對于公民教育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小學階段應該有目的、有組織地對小學生實施公民意識教育,既要明確目標和內涵,也要創新方式方法,進一步提升小學階段公民意識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為小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