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靜
陜西警官職業學院,陜西 西安 710021
公安執法活動是一個綜合運用法律知識的過程,警察作為執法者必須具備基本的法律素養。“作為公民權利的最后保障,以及作為公權力的最強威懾,警察的法律素養是威權合法行使的依據,是服務職能最終實現的手段?!保?]因此,法學課程在警察職業素養的培育中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它既是促成警察法律素養形成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時也承擔著警察執法能力培養的重要任務。
國家不斷加快的法治進程對加強公安隊伍的法律素養以及強化警察的執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公安院校,必須高度重視法學課程建設和發展。
公安部編制的《公安高等教育發展規劃綱要(2016-2020)》指出,公安院校要適應“大部門、大警鐘”公安改革發展要求,建立完善適應高素質公安隊伍建設和公安實戰需要的專業體系,樹立“厚基礎、強能力、重實戰”的培養理念,注重培養人才的實戰能力和綜合素質。①2019年4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全面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大力培養各類技術技能人才。
由此可見,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公安高等院校已經從單純的學歷教育轉變為學歷教育與在職培訓并重的復合型辦學模式,作為公安教育中舉足輕重的法學教育勢必要適應新形勢的變化。以刑法課程為例,必須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培養實戰型技能人才的目標服務。
當前公安院校在法學課程的教學理念上,仍然存在偏重傳統傳授的傾向,對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重視不足。伴隨著自媒體越來越發達,個別警察的不當行為經常被無限放大,甚至有時會導致警民關系不和諧。雖然原因本身很復雜,但是與警察執法不規范、執法能力不強不無關系。然而并不是警察不具備相關的法律知識,主要還是由于其法律意識不強造成執法能力下降。
有學者總結認為,我國法學教育中長期存在并且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法學教育的實踐性薄弱,因而在學界也形成了應該“加強法學課程實踐性,加強培養學生實務能力”的共識。[2]公安法學教育也是法學教育的一種,因此,學者們對當前公安院校法學課程實踐性薄弱的問題也有相同的看法。公安法學教育“重課堂,輕實踐,理論與實踐脫節。當前的公安法學教學忽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教育過程中,也要從警察法學教育的自身特點出發,突出警察法學的應用性,緊密結合當前公安執法實際注重現實性和可操作性,使警察法學教育能更好地為公安一線服務”[3]。因此,加強公安院校法學課程的實踐性仍然任重而道遠。
由于警察的工作具有強烈的實踐性、可操作性和應用性等特點,這決定了公安院校培養的學生除了要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識,具備一定法律思維以外,還必須具有較強的實際應用能力。因此,公安院校法學課程在內容上應該以警察職業對法律知識、執法能力和法律素質的要求為出發點進行取舍。然而,目前的公安法學教育并沒有突出自身的特色,在課程設計上缺乏科學性,隨意性大,課程內容過分強調系統性、整體性,缺乏按照警察職業法律素質培養為主線的精選內容。
相比較普通職業,警察執法的強制性更加明顯,與公民權利直接相接觸,公安院校學生作為未來的執法者需要具備更高的法律意識,這樣才能在以后的執法過程中正確領會法律精神,準確適用法律[4]。
刑法作為其他法律的“保護法”,是最具有強制性的部門法。今后在刑法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對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通過刑法知識的不斷學習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刑法意識和刑事執法理念,并且能潛移默化的使學生把這種法律意識貫徹到今后的執法工作中,提高執法技能。
培養法律應用型人才,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是我國法學教育走出困境的對策之一,也是公安院校提高警察法學教育人才質量工程的標志之一[5]。刑法課程是公安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歷來在公安院校法學課程中都受到普遍重視。在以往的刑法教學中,通常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隨著“應用型公安人才”培養目標的提出,在今后的刑法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公安執法工作的實際需要,積極開展實訓教學,探索多種實訓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刑法知識的能力。
面對當前公安院校發展的新形勢,刑法課程的教學內容必須進行重新設置,以突顯警察法學課程的職業化。課程內容在選取上注意區別普通院校,要體現公安院校特色,突出警察的專業化、職業性。
刑法學是以犯罪和刑罰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公安院校刑法課程內容的選擇應該為公安工作實際服務。在刑法總則方面,具體而言,在犯罪部分,將犯罪構成要件設置為重點教學內容。犯罪構成要件是判斷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的重要標準,也是此罪與彼罪的界定標準,對學生日后從事公安工作具有重要作用;而在刑罰部分只將自首、坦白和立功以及累犯等與公安工作密切相關的內容做為重點。在刑法分則部分,將與公安工作關系密切的罪名作為重點,主要包括由公安機關偵查的多發案件和公安人員常涉罪名這兩大類。
1.案例教學
刑法課程的案例教學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它不單是教學方式的改變,更是教學理念的創新。需要注意的是,“案例教學”并非“舉例教學”,“舉例教學”雖然也采用案例來進行,但它是教師為了證明某種結論的正確性所舉的案例,整個過程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同以學生為中心的案例教學相差甚遠。案例教學中案例的選擇至關重要,要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察。案例選定后教師還需要根據教學內容需求對案例進行進一步的設計和完善,以期能準確檢測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案例教學的具體方法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靈活安排。教師在課前利用網絡教學平臺提前發布案例,讓學生提前預習,課堂上可以采用案例討論法、案例抗辯法、模擬法庭等方法來進行教學。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在課后安排學生分組討論、研習案例,學生以提交討論報告、討論視頻等方式提交至網絡教學平臺。
2.團隊教學
教學中應注重發揮教學團隊的作用,共同合作研究。以刑法課程教學團隊為例,要建設結構合理的課程教學團隊,除了教授刑法課程、刑事訴訟法課程的教師以外,還應該吸收承擔《法理學》、《證據法學》、《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課程的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師加入,發揮每個團隊成員優勢,實現“1+1〉2”效果。另外,考慮到刑法課程教學最終是要服務公安實戰工作需要這一目標,在課程教學團隊中還需要聘請公安一線有豐富實戰經驗的業務骨干加入,以優化團隊的知識結構。
3.診所式教學
刑法課程診所式教學是將學生引入真實的公安刑事執法實踐中,參與真實刑事案件的處理,親自完成實際刑事執法工作。它以真實案件為背景,要求學生以執法警察的立場,在特定社會背景下考慮和解決案件,形成在實踐中學習,在教育中實踐。目前診所式教學仍然有許多現實困難需要克服,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公安院校刑法課程教學方式的多元化要避免陷入片面追求數量的誤區,教學過程中應該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選取當時最適合的教學方式。
注釋:
①謝波,王喆.公安院校法學課程群建設問題探析[J].云南警官學院學報,2018(1):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