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章
中共六盤水市委黨校,貴州 六盤水 553000
對侵權責任法立法的利益衡量內容進行把握的過程中,從多個角度出發,注重全面看待整個事物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過程中,只有通過進一步分析社會主體利益多元化、明確各個主體之間的關系,才能夠找到更為正確的處理方式。而在對具體事件進行分析的過程中,相關社會主體還要充分把握民事主體當中的利益關系,以此更加科學地做出合理的判斷。
我們都知道,法律可以更好地對各方利益關系進行全面的調解,從當前社會的發展形態來看,各項利益處于復雜交織的狀態,涉及的民事主體也非常復雜。例如,很多民事主體都是農民、小作坊主等,在發生糾紛的過程中,他們的經濟實力、利益形態并沒有太大的區別。所以,整體來看其具有平等的法律人格,在對各個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進行把握的過程中,一般要明確其平等性、互換性等相關屬性,以此通過正義性特征的體現,明確其一般利益衡量以及特殊利益衡量。
從理論與知識的角度來分析,一般利益衡量主要是建立在平等性和互換性基礎之上的相關利益關系。而特殊的利益衡量則是在正義性的基礎之上構成的利益關系,在對具體事物進行判斷的過程中,只有做出正確的區分才能夠支撐自身的價值衡量。
除了上述內容分析之外,在對侵權責任法立法的利益衡量內容進行探討和剖析的過程中,也要從全局性的角度入手,對侵權責任法的功能進行全面的評述,這樣可以更加系統地幫助我們了解不同主體利益衡量的關鍵點,具體來講,其重要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在對侵權責任法的相關立法內容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其補償功能作為侵權責任法中的重要功能組成部分之一,對于各項主體利益關系的有效調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很多學者將補償功能理解為救濟功能,其更加注重侵權責任法中的補償性,對其懲罰性進行了弱化。所以,在認識相關事物的過程中,要結合法律現象做出常識性的判斷,通過經驗比較法以及法治分析法,凸顯侵權責任法的補充功能,這樣可以更加有效地構建科學完善的立法體系,對于制度設計合理性的推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除了上述功能之外,侵權責任法中的預防功能也有著重要的存在價值,這主要是借鑒了歐洲司法當中的一些觀點,對其制度內容進行了合理的安排。我國民法通則對其侵犯相關主體民事責任的方式進行了明確規定,也就是重點對預防功能中停止侵害的要求進行了強調,在對某一事件進行判定的過程中,要對其損害發生的前提內容進行判斷,并不要求侵權人一方有故意或者過失,結合侵權責任法的相關內容,要從廣義的角度解釋民事權益的相關功能,凸顯其預防功能,這樣才能夠凸顯新民事權益功能創設的重要價值。
在調節民事主體關系的過程中,某一方主體侵害另一方主體的權益,通過侵權責任法的適用,對另一方主體提出懲罰性的賠償,實際上是對其超過實際損害的范圍進行了全面的了解,這樣可以對其加害人進行全面而系統的懲罰,這主要是由英法美系當中延伸而來的,起源于英國。進入19世紀中期,懲罰性賠償制度已經非常普遍,在歐美等國家流行,到20世紀之后,為了更加系統地保護和衡量消費者的利益,很多懲罰性的賠償制度可以在產品責任等相關的領域試用。而進入二十一世紀,懲罰性賠償制度已經更加完善,適用范圍也更廣。例如,拓展到了知識產權領域,但是在對其條件進行了解和分析的過程中,適用內容是比較苛刻的。
在上述內容分析中,我們對侵權責任立法衡量中的功能以及理論概述進行了分析和探究。從基本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到,侵權責任法所調整的民事主體關系涉及的內容是紛繁復雜的,在對其利益衡量內容進行把握的過程中,要結合具體的案例內容,加強主體關系主次內容的凸顯,這樣才能夠科學分析侵權責任法立法中利益衡量存在的重要價值,對于我國立法事業的全面發展以及健康成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推動意義。通常來講,在對其具體的利益衡量內容進行剖析的過程中,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不同的角度出發,對具體內容進行分析,以更好地指導今后的社會管理行為。
當受害人與加害人出現利益糾紛的時候,要對其財產利益進行全面的衡量,這并不能夠體現階級利益、行業利益或者是地方利益,而更多的是在特殊情況之下一般經濟利益的對立。在很多的侵權案件當中,雙方當事人主要是個體之間的糾紛,很多案件的判定都是以損害賠償為重要的財產利益調整方式,一般不需要在利益保護方面做出重點突出,所以,在對具體的侵權案件進行處理的過程中,要充分結合財產利益的對立內容,采取金錢等方面的賠償手段,這也可以充分體現侵權責任法中的利益保護功能。例如,在對精神損害賠償內容進行實踐的過程中,一般要對其精神利益進行有效的保護,通過損害賠償等相關方式,對當事人的權益進行救濟,可以更好地通過精神利益和財產利益的轉化,重點把握立法的本質內容,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利益調節方式。
當然,除了上述內容之外,在實際對侵權責任法立法中的利益衡量內容進行探究和剖析的過程中,也要嚴格把握過錯和因果關系推定當中的利益衡量。首先,在對因果關系進行推定的過程中,要結合具體的法律條文對舉證責任等相關的情形進行把握,如在侵權責任法第66條當中,對環境污染糾紛的舉證責任倒置等相關的情形進行了具體規定,如果由于污染環境污染而發生了一定的糾紛,那么此時此刻污染者如果認為自身不應該承擔法律責任,那么應該承擔一定的舉證責任,對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的事實進行舉證,以此明確行為定性。其次,對于過錯推定原則來講,要充分把握不同情形之下各個主體的利益,比如在侵權責任法第11章物件損害責任規定當中,很多條文都適用了其過錯推定,比如懸掛物堆放物等設施之中發生了致人損害的情形,要對過錯推定的原則進行適用,從而更加科學地判定當事人的行為。
最后一個層面的內容,我們主要探討的是關于公平責任層面的利益衡量,在侵權責任法第24條中,對公平責任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規定,也就是受害人和行為人之間發生了一定的利益沖突,如果雙方都沒有過錯,在此種情形之下,就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由雙方有效分擔造成的損失。這里要重點強調雙方當事人都沒有過錯,但是按照法律的規定,又不能對無過錯責任進行有效的適用。所以,此時此刻人民法院可以結合公平責任的發展理念考慮受害人的損害以及當事人的財產狀況等相關內容,判定加害人對受害人的財產損失給予一定的補償。這里應該明確的是補償,而不是賠償。
綜上所述,對于侵權責任法律的利益衡量內容來講,在實際對相關條文進行把握的過程中,一般要從宏觀、微觀不同的視角出發,對各方主體的民事權益進行救濟和保護,在對具體的案件進行判定的過程中,還應該對當事人之間的利益沖突及表現形態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加強對特定利益的有效表達和協調,這樣才能夠通過完善的立法,更加科學地解決各項矛盾和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