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穎 劉 力
湖南師范大學法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我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復合型、應用型、高層次法律職業人才。法律碩士教育不僅是專業學位教育,也是研究生層次的教育,更是法律職業精英教育,它重視的是培養學生的“法律知識和基礎理論、法律職業所特有的思維方式和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以及運用法律資源獲取法律信息的技巧等。”[1]但是隨著法律碩士招生單位擴增和法律碩士招生擴招,帶來了法學畢業生就業難的負效應,讓高校開始審視自身在培養理念、招生制度、課程設置、教學管理、教學評價等方面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2]
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是法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復合型人才既區別于專才也和通才不同,強調以主專業為骨干,其他相關技能相互協調,共同作用。[3]要求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和寬廣的知識面,并將其有機融合的能力。而當下全日制法律碩士的培養同本科通才式教育并無二異,仍多采用課堂教學模式,專業知識和科研能力卻又不如“術業有專攻”的法學碩士,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處境與法律碩士專業學位制度創立的初衷背道而馳。
首先,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無法體現法律碩士相較于本科學生的層次優勢;其次,理論類課程占比過高并且實踐類課程單一;另外,課程設置泛化,缺乏各個高校特色,尤其課程間銜接機械化,導致缺乏實用性,與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目標相背離。
教師講授基本知識的教學方式依然是主流,個別采取專題式討論的方式,一些對學生法律專業技能、實務技能有幫助的教學方法鮮少。傳統教授式教學滿堂灌的劣勢明顯,學生們被動學習,師生間缺乏有效互動,即便是討論式教學,模式化明顯,并不能充分實現其交流意義。既無法提高學生的法律實務技能,又不能到達法學碩士的研究層次。
一支擁有豐富實務能力高素質法律碩士教學導師團隊是當代設有法律碩士專業的高校普遍缺少的。另外,實行校內外導師合作指導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雙導師制”也是當代高校采取的一種培養制度,但是由于學生與校外導師聯系困難、校外導師不穩定等問題層出不窮,普遍建設不佳,達不到預設效果。
教學評價包括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考核和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估。首先,關于對法律碩士的考核主要有兩大問題:一是考核方式單調,以課堂表現與閉卷考試的綜合考察方式為主,以完成課程論文的考察方式為輔的考核方式;二是法律碩士學位論文要求過低,流于形式,法律碩士課程設置泛化同樣影響了法律碩士學生選題和寫作的能力。其次,關于教師教學質量評估同樣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教學質量監控表面化,甚至沒有教學質量監控;二是評價標準模糊、評價過程不透明。
筆者所在的湖南師范大學針對以上問題,緊密圍繞法律碩士的培養目標,按照以實踐能力為核心、強調法律運用與法律倫理,從實務課程學習到學生自我反思再到實踐基地操作的“一點二面三階段”的培養思路,形成了“力爭每一個法律碩士都參加一次實務課、組織一次論壇、走進一次賽場、擔任一次助理”的“五個一”的法律碩士人才培養體系。
首先,強化法律碩士培養方案的實踐性屬性。湖南師范大學法律碩士培養方案以職業需求為導向,設置司法法務、政府法務、國際法務、民商法務、環境經濟法務等方向班和行業班,強化分類培養。
其次,突出學位論文評價體系的實踐性要求。要求法律碩士學位論文應以法律實務研究為主要內容,提倡采用案例分析(針對同一主題的三個以上相關案件進行研究分析)、研究報告、專項調查等,而且制作了《湖南師范大學法律碩士專業學位論文評閱書》,分別列出了研究性論文、案例分析和調研報告類論文評價參考指標暨權重。
再次,開設了司法實務技能課程。法律碩士單獨開設了司法實務技能課程,將其納入到法律碩士必修課程,并成立了司法實務技能課程教學中心。該課程注重教學互動,采取小班教學方式,每一個模塊都制定了相應的教學大綱、考試大綱、實踐教學大綱和課程簡介,聘請了20多位校外實務部門(包括法院、檢察院、仲裁機構、律師事務所、大中型企業等)經驗突出、熱心公益者擔任授課老師。
法律職業倫理課程的上課方式采取的是講座形式,聘請校外導師為學生開設講座,校外導師以生動的案例來強調法律職業倫理的重要性,并以此為基礎由法律碩士學生自主舉辦了專題論壇—“法律碩士論壇”,法碩論壇為品牌學術活動,由法學院學生自由選擇授課主題,并在學院的幫助下聘請校外實踐性法律人才圍繞學生所提出的一個問題開展研討,旨在提高法碩全體同學的法律素養,豐富同學們的專業知識。
“以賽代練”是“五個一”法律人才培養體系中“走進一次賽場”的具體實現途徑,通過舉辦比賽能夠進一步營造同學之間競技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變被動接受填鴨為主動探索學習,使學生不斷有充實自己的動力。通過不同的比賽,將課堂上學到的書本、法條知識與司法實務聯系結合起來,將相關法律知識運用其中,進而轉化為司法工作的技能,我們把握法律碩士培養規律,根據法律碩士的應用型、實踐性特點,構建了以法律操作為核心的三位一體的競賽“法律文書大賽”、“案例分析大賽”、“模擬法庭大賽”,旨在通過以賽促學、以學促用、以用促改的形式促進學生在競賽中得到提高。
“法律助理聯合培養計劃”是“擔任一次法律助理”的具體保障,法學院與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等簽訂了合作協議書,聯合實施“法律助理聯合培養計劃”,其中包括了“法官助理聯合培養計劃”、“檢察官助理聯合培養計劃”、“仲裁秘書助理聯合培養計劃”、“律師助理聯合培養計劃”,按照學生的意愿,參加不同的培養計劃,進行不同的實踐。學院與實習基地分別成立相應的工作指導委員,并為每一個實習基地都配備了校內老師,負責和校外老師進行對接,聯合培養,一方面學生能夠熟悉司法實務部門的工作過程,掌握所在崗位的工作方法、技能技巧,迅速實現從法律操作的菜鳥到老手的轉變,為社會培養一大批上手快、業務強的法律實踐人才,另一方面能夠極大地增強司法機關參與法學專業教學的積極性和責任感。這是互惠雙贏的教育合作。
湖南師范大學以實踐能力為核心的“五個一”法律碩士人才培養體系經過幾年的實踐與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培養質量獲得學校與社會的一致認可,多數畢業生從事了跨行業的法律服務工作,用人單位較為滿意。但由于運行時間尚短,還需要與各院校交流,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