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生勝
青海省門源縣人民檢察院,青海 海北州 810399
國家檢察機關推進國家司法救助工作,并且在實踐的過程中進一步規范和落實,這是充分體現國家司法救助制度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制度體系中十分關鍵的部分。所以,在實踐過程中,檢察機關能否針對國家司法救助工作進行及時有效的推進和規范,對于維護司法成果,并對其進行不斷地優化和提升,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在我國的憲法和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中都進一步明確規定,要在最大限度上充分“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這也是國家對于社會和人民的莊嚴承諾,同時體現出我國進一步走向法治社會。檢察機關在依法履職的過程中進一步有效推進司法救助工作,充分體現出我國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根本要求,為人權保障提供堅定的支持,同時也在更大程度上維護我國人權。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不斷推進的重要歷史階段,相關檢察機關要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持續加大司法救助的力度,使我國人權得到充分的保障,依法維護人權,確立司法的絕對公信力和權威。
被救助人員如果權利受到侵害,并且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合法維護,這樣就無法充分體現司法的公正性和正義性,因為合法權利受到侵害,刑事被害人或家屬極有可能受到財產和身心的雙重打擊和痛苦。針對這樣的情況,檢察機關切實推進司法救助,為其提供相對應的幫助,這也充分體現出司法機關依法嚴厲打擊犯罪人,同時充分保護公民合法權利,使社會公平正義得到有效的實現,確保公平正義能夠以客觀可見的方式有效呈現,對于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起到切實有效的保障作用。
在司法訴訟過程中,有大量的弱勢群體,他們在財產、人身安全等方面受到很大的侵害,由此導致當事人以及家庭面臨嚴重的精神和物質方面的損失,基本的物質生活得不到充分的保障,精神損害巨大,而這樣的情況會對我國司法的公正性、權威性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對社會的安全穩定也會造成嚴重影響。針對這種情況,檢察機關進一步推行司法救助工作,這樣可以使救助人的物質、精神等方面面臨的困境得到有效的疏解,對其精神的創傷進行切實安撫,這樣能夠使社會矛盾或者糾紛得到積極的調節和解決,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安全穩定發展。
目前,從整體情況來看,我國司法救助在開展的過程中,主要涉及公檢法三個方面,從相關方面的辦案環節中可以看出,規定當事人擁有被救助的權利是需要被高度肯定的。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救助主體等方面,并沒有充分明確辦案機關能否主動啟動國家司法救助程序,群眾能否及時提起救助申請,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此類因素在論證的過程中往往存在延誤的情況,而此類情況極有可能導致司法救助啟動不能及時有效推進。除此之外,從實踐情況來看,因為檢察院和相關部門并沒有完全溝通,缺少切實有效的協調溝通機制,在信息交流方面不夠暢通,無法實現資源共享,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會造成某些符合救助條件的群眾不能及時有效地獲得國家相關方面的司法救助,這對于我國司法救助的成效造成了嚴重影響。
《關于建立完善國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針對國家開展司法救助的時間方面作了明確的規定,進一步指出檢察機關在進行相對應的審批是否給予救助和具體救助金額等相關情況時,在接收到財政撥款之后,在第2個工作日內就要通知申請人有效領取救助金。然而從具體的執行情況來看,因為相關的政法委審批和財政局的核撥期限并沒有詳細細致的規定和具體要求,這樣的情況就會造成在檢查環節,有某些國家司法救助案件從救助到發放救助金,都要歷經很長時間,并不能及時有效撥付,這與國家相關法律所規定的司法救助的“堅持及時救助”基本原則相違背。
《意見》進一步明確規定國家司法救助的主要方式是支付相對應的救助金,然后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要實現宣傳教育和思想疏導有效融合,并配套相對應的法律訴訟以及救濟援助等,同時和社會救助有效銜接,有條件的地方,也可以進行相對應的心理治療、社工服務等,通過多種補救方式,共同推進司法救助工作。然而,從實踐情況來看,因為相關救助方式必須要通過多個部門和單位有效協作、積極配合,才能呈現出更顯著的救助效果,但是這樣的操作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因此某些地方檢察機關在進行司法救助的過程中,往往采取比較單一的、向被救助人支付救助金的方式,但是這種方式比較單一呆板,缺乏有效性和針對性,不能從根本上有效解決醫療、教育、就業、提供心理治療等一系列相關領域的救助,被救助人員欠缺普遍性和針對性,發放救助金盡管可以使困難人群的實際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但是很多救助人所遭遇的是多重的困境,如子女教育、心靈創傷、醫療費等,這種單一的方式顯然無法面面俱到,不能呈現出應有的價值和作用。
從整體情況來看,當前我國的檢察機關司法救助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為相關困難群體提供了切實有效的幫助和扶持。同時,國民的司法素質進一步提升,針對自身的權利和義務實有更全面的了解,群眾對于司法救助制度的相關內容有一定的認知,這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人民群眾針對相關辦案機關依法規范辦案的相關內容,可以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監督,促進我國司法救助工作進一步良性發展。
我國檢察機關在進行司法救助的過程中,其根本宗旨就是要確保在第一時間救助困難人群,使其傷害程度有效減輕。針對這樣的情況,如果救助的時間周期比較長,就會在根本上降低救助的效果,對此,相關司法機關在進行司法救助的過程中,就要盡可能及時有效地爭取地方黨委的配合和支持,和民政部門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和協作,從根本上減少救助金的撥付時間,使救助金能夠在第一時間發放到相關人員的手中。
對于檢察機關來說,司法救助是一項比較復雜的系統性工作,因此要確保檢察機關內部和各類人員進行切實有效的配合,實現有效的協作。檢察機關所辦理的國家司法救助案件,通常情況下都是在審查逮捕或者審查起訴階段,控申部門辦理國家司法救助案件的主要信息是由公訴、偵監、民行等相關部門提供的,因此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相關案件的信息能否及時有效地送達控申部門就顯得至關重要。為了確保國家司法救助工作能夠平穩有序地推進,相關控申部門就要和其他部門積極有效的溝通和協作,實現資源共享,針對申請人的案件信息進行全面準確的了解,及時分析,有效審批,這樣才能確保救助金更及時有效地發放到申請人手中,切實解決其困難。由此才能在最大限度上有效提升檢察機關的親和力和公信力。
通過上文的分析和探討,我們能夠看出,在新時代背景下,國家檢察機關開展司法救助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對此,要充分認識到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實踐的過程中充分落實各項救助策略,充分掌握各項要點,在實踐中切實執行,以此確保我國的司法救助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解決申請人的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