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晗
遼寧省葫蘆島市連山區人民檢察院,遼寧 葫蘆島 125001
司法權威的特質,在此主要是指司法權威不同于以往其他類型的權威所表現出來的特殊性及其內在的本質性。首先,司法權威是一種制度化的權威。制度化的權威是以公正的程序為依托,具有透明性、公開性、穩定性等特質,司法權威正是借助于制度化的程序運行機制發揮其解決糾紛、調控社會的功能。其次,司法權威的受限性。司法的理性權威內化為制度性的權威,還有一個重要的特質,就是權威作用空間的有限性。它通過程序制度內的制約、監督機制協調權力系統內的關系,又制衡任一權威的無限和濫用。任何一項權威都不可能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在與其他權威相互制約的過程中,每種權威都會發揮其作用。這種有限的、制度化的權威,抑制了權威向淫威的擴張,表現了司法權威理性的品性,更值得廣大民眾的信賴,也更容易為現代社會所接受。
司法為什么需要權威,探究司法權威的來源,可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其來自法律的權威。在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極其重要,是任何一種力量所無法比擬的。因此就要求對應的司法機關也具有與法律同等、相應的地位和作用,同時,作為專門執行法律的司法機關,具有較強的權威性也是基本要求。第二,司法自身的性質和功能決定了司法權威,司法具有最終解決糾紛的裁判性質和功能,而司法的最終解決糾紛,必須使法院具有權威性。沒有權威性的司法無法發揮其作用。第三,司法的權威是司法有效運作,裁判得以遵守執行的前提條件。由于司法機關是代表國家行使司法權的,司法本質上是一種國家裁判,因此具有一定的強制性。
樹立和增強司法的權威性,就是加強司法的威信、威望和法官職業擁有的尊嚴。從法院的自身原因來看,司法不公、司法腐敗現象在某些地方依然很嚴重,司法的地方保護主義現象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司法人員整體素質、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司法在民眾心中的形象,影響了司法的權威性。從司法的外部環境來看,社會其他外部力量的介入和影響,尤其是行政權的干預,使司法缺乏自身的獨立性,難以對政府權力進行有效的監督和制衡,也難以公正、無私地處理案件。
法官是行使司法權的主體,③這就需要我們建立嚴格的法官選拔制度和培訓制度,努力提高法官的全面素質,同質化其知識背景、從業經歷以及職業道德。使專司審判權的法官們在司法活動中使用共同的語言和思維方式,進而對法律形成趨向一致的理解。
在道德準則方面,由于法官職業的特殊性,應當向其提出高于一般公民的道德要求和行為標準,規范法官的社會交往,與當事人、律師、一般公眾保持適度的距離,嚴禁濫用司法權等以權謀私、徇私枉法等違法亂紀行為,嚴懲知法犯法、違紀違法的法官,以維護司法的權威,法律的尊嚴。
司法權威是司法公正的基本保障。因為公正是司法的生命,也是司法首要追求的價值目標,司法公正,既包括實體公正,也包括程序公正。實體公正要求裁判結果正確、準確;而程序公正則要求訴訟過程公證和解決糾紛的方式、方法公正。司法具有終局解決糾紛的社會職能,司法者的中立角色、判定事實的客觀性、合法性、訴訟過程的公開性、合理性、程序的平等性和可預期性等是司法正當程序的重要內容和當然要求。只有做到了司法機關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才有可能獲取民眾的認同和信賴,才能樹立和增強司法權威。
程序公正較實體公正而言,對維護司法權威具有更為重大的意義。沒有程序公正,何談實體公正。
司法的獨立性是指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只服從法律,不受外來的任何干預和不當影響。顯然,只有司法獨立,裁判者也有意志和意識活動的自由空間,才能在紛繁復雜的各種糾紛和爭端的解決過程中,處于超然中立的不偏不倚的角色定位,也只有做到司法獨立,才能實現司法公正。
長期以來,司法審判權不獨立、受制于行政權力和其他社會外力的不當干預,以及司法不公、司法腐敗、司法人員素質和水平的良莠不齊等因素,嚴重影響了司法的權威性,當今中國司法權威的缺失,已是有目共睹、人所共知的事情。分析其中的原因,有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也有制度上的缺陷。
要塑造司法權威,先要更新觀念,樹立法治之上、司法獨立的理念,加強對司法權威重要性的認識,還要從制度著手,完善制度設置。
(一)改革司法機關的人事制度。我國目前司法隊伍人員素質良莠不齊。要想提高司法干部隊伍素質,首先,要健全進入渠道;其次,要實行嚴格的考核制度;最后,要對應嚴格的懲戒制度。司法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對司法活動人員必須實行高標準、嚴要求。
(二)改革人民法院的組織體制。將現行的與行政區劃相對應而設立的四級法院,改為與行政區劃不對應的相對獨立的司法區的設置,根據現行《人民法院組織法》規定:各級人民法院的院長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和罷免;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及審判員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對于院長和法官的任免可考慮將現行的由地方人大產生改為由法院系統的上級法院或最高人民法院任命,以解決司法淪為地方司法、偏袒本地當事人的地方保護主義難題,維護司法的普遍適用和平等適用原則,重樹司法的權威。
(三)改革司法機關的財經體制。只有財政獨立才能實現司法獨立。目前我國法院經費還是受當地政府部門的控制,這就容易滋生腐敗以及受到行政權的干預。且法官待遇低,在司法活動中受到的誘惑較大,這種種因素都影響著司法獨立,從而間接影響司法權威的實現。
(四)改革審判委員會制度。我國法院組織法和訴訟法均規定審判委員會是法院審理案件的一種重要組織形式。然而,作為審判組織應具備親歷案件庭審活動的基本要件,這是“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的訴訟法基本原則和正當程序理念的必然要求。在實際辦案過程中,審判委員會一般只通過聽取承辦人的匯報來了解分析案件,由于各委員不參與案件的詢問、訊問以及開庭審理活動,且承辦人在匯報案件過程中難免摻雜其主觀認識因素,因此,在審判委員會不能全面了解和把握案件的情況下,其決策的客觀性、公正性是難以保證的。
(五)建立立審分離制度。為了避免法官對當事人先入為主產生偏見,應在司法程序啟動前,將法官與當事人隔離。這就要求限制或禁止法官會見當事人的地點。在訴訟過程中,法官不得與當事人或委托的律師等訴訟參與人在飯店、酒吧等娛樂場所及其他非辦公場所見面和交談等。
注釋:
①[德]馬克斯· 韋伯,著.經濟與社會(上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②汪建成,孫遠.論司法的權威與權威的司法[J].法學評論,2001(4):104-116.
③賀衛方.通過司法實現社會正義.夏勇,主編.走向權利的時代——中國公民權利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5:21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