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傳丁
湖南婁底瀟湘職業學院,湖南 婁底 417009
羅爾斯在《正義論》中指出:“兒童具有一種權威的道德,就表現在他在沒有獎懲的條件下,也傾向于遵守某種不僅對他顯得相當專斷而且無論如何都不吸引他的原初傾向的準則。”在家庭制度之中,兒童自出生伊始便處在父母的權威之下,或者,我們可以想得更多一些,家庭中的兒童,由于其自身生理和心理的弱勢地位,家庭中的其他比他強大的成員,都可以成為他眼中的權威。兒童在其有能力根據合理的理由去辨別規則的正確性之前,他所能夠接觸到的道德,便是來自于這些與他接觸最為緊密的權威的告知。其主要的立法目的在于規范社會秩序,但目前由于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社會的變革,根據我國關于監護制度現有的法律法規已經無法很好的應對社會法律實務中出現的種種問題,這就急需切實根據理論和實踐的情況進行改革與創新。
在中國,提到“家庭暴力”這個詞,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婚姻中丈夫對妻子的暴力,搜索關于家庭暴力的詞條,連續幾頁或新聞事件的報道或發聲呼吁杜絕家暴的文章,也全部都是夫妻關系里針對婦女的暴力。同為家庭中的弱勢群體,未成年人作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卻幾乎處于被忽略被無視的狀態。這種現象的出現,一方面是因為未成年人相較于受家暴的婦女而言,處于更為的弱勢地位,他們甚至沒有能力像那些被家暴的婦女一樣為自己的權利發聲,為自己去主動尋求外界的幫助。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未成年人在家庭中遭受到的暴力,對于社會大眾、執法者、司法者、施暴者甚至是未成年人自己而言,只是父母管教孩子的手段而已,跟“家庭暴力”這種可能涉及違法的詞匯并無干系。
我國普通民眾對于教育未成年人采取暴力的方式的態度過于寬容,在某種程度上與民眾的法制觀念薄弱有著直接聯系。很多父母壓根就對家庭暴力的危害后果和違法行為缺乏正確認識,這就導致未成年人法律保護工作難以落實。對于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觀念灌輸和自我保護意識不強,也導致在侵害行為發生后未成年人不懂得通過法律武器對其進行自我保護,其合法權益無法得到保障也造成家庭暴力行為的反復實施,在一定程度上催生該行為的發生。
監護制度設立的目的在于根據法律規定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合法權益,同時對其進行監督和保護。針對某些無法妥善處理自己的事務的特殊人群,他們無法通過自身保護自己人身財產等合法權益,只能通過監護制度的保護來維權。部分成年人因先天性原因在身心方面存在障礙從而使自身合法權益無法得到保障,在行為能力方面的缺陷也需要這種制度來保護。民法總則制定前我國法律中有關成年人監護的規定主要體現在《民法通則》和《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當中,而我國現行的《民法通則》在成年人民事主體內容方面,僅將成年精神病人納入規定的范疇。綜上,正是由于成年人監護制度存在漏洞,才使得未成年人在家庭中容易受到暴力,因此為了杜絕未成年人受到家庭暴力,就需要完善成年人監管制度,從司法角度出發來實施救濟。
目前,我國法律對于家庭暴力的保護主要集中于婦女在家庭暴力中的保護,對于未成年人的家庭暴力仍然缺乏保護力度。將未成年人與成年人保護不加區分的規定在統一框架下,無法體現未成年人群體的特殊性,也無法體現我國立法中對于未成年的特殊優先保護原則,對于未成年人遭受侵害后的救濟途徑也缺乏規定和可操作性。《婚姻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對于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保護雖然都有明文保護規定,但內容寬泛的法條在面對復雜多樣的未成年人家庭暴力案件事實時難以做到有效保護,通過賦予家庭暴力受害未成年人請求公安機關處罰或者請求居委會、村委會等機構勸誡、調解、制止的權利難以對家庭暴力的實施方做到有效懲處,對于此類事件的發生也無法起到震懾作用。
禁止家庭暴力行為已經為社會民眾普遍認同,近年來頻發的事件以及社會公眾對其強烈的反感反映出民眾對于解決防止家庭暴力行為的亟待要求。嚴重的未成年人家庭暴力不僅對于孩子的自身權益嚴重侵害,同時也觸犯國家的法律與道德的約束。我國應當充分結合自身情況,加快未成年人家庭暴力的立法,充分遏制此類事件的發生。在完善現有的法律法規基礎上,對已經發生或可能發生的情況盡量細化,當面臨暴力行徑時有法可依,依法懲治,將對未成年人實施暴力行為且情節惡劣的列入犯罪行為范疇內。在完善《反家庭暴力法》的同時也以刑法修正案的方式在《刑法》中設立專門針對家庭暴力的罪名,將二者做到合理、有效的銜接,為司法部門及時恰當干預針對未成年人的家庭暴力提供法律支持。
對于法院撤銷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的監護人資格后,未成年人的其他監護人或法院指定的監護人如何能夠實施有利于未成年健康成長值得探討。我國法律法規對于被撤銷監護資格的人仍然應當支付必要的費用供未成年人長大成年,且對于已經實施的侵害行為造成的后果也要賠償經濟損失,但是對于撤銷監護資格后的其他權利并未加以明確。這就導致實踐中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矛盾,如原監護人無法負擔未成年人的后續生活學習費用,導致新監護人產生大額的日常開銷,對于未成年人的監護意愿和能力都大打折扣。為保障遭受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良好的判后安置環境,應當在法律層面明確繼續監護人的權利。當被撤銷監護資格的監護人出現無力負擔其子女撫養費用的情形時,可依據其他監護人的申請,由民政部門或者其他社會保障機構暫時代付,由被監護人成年后進行清償,以此保障承擔監護職責人的經濟利益。在其他監護人表達拒絕履行監護職責的情形時,也應當考慮被監護未成年人的感受和聽取想法,將監護權賦予其他愿意履行該義務的人。只有明確判后安置的繼續監護人權利義務,才能充分發揮其自身積極性,切實履行監護職責。
家庭成員間的互相尊重與融洽相處對于未成年人的成長尤為重要,作為社會的基本組成單位也關乎到國家的和諧穩定。在全面推行法治社會的當代,家庭暴力已經不僅僅是家庭內部矛盾,也是社會長久以來的爭議焦點問題,有效的防治對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尤為重要。針對未成年人的家庭暴力是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國家的治理和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建立起完善的聯動協調解決機制。希望以上針對未成年人家庭暴力的思考和淺見,能為我國相關制度的完善盡自己的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