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 宇 趙懌君
1.沈陽廣播電視大學文法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3;
2.遼寧昊星律師事務所,遼寧 沈陽 110013
行政授權是一項嚴肅的法律行為。當前我國社會組織能夠積極參與到處理社會事務工作中來,可以有效減輕行政機關的負擔,節約國家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支出,從而提高社會管理效率,符合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發展的大趨勢。當前,我國行政授權制度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國行政授權制度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通常來說,行政授權指的行政主體在法律規定范圍內將自身某項行政職權,以授權的方式授予其他組織,被授權組織依法享有該行政職權,并獨立承擔法律后果。從本質上來看,行政授權屬于行政職權的有限轉移,而產生轉移的前提是權力主體的明確性。行政權力的劃分不是絕對的,行政授權的設定相對來說也比較靈活的,一般需要兼顧立法權與行政權,尤其是我國現代社會中合作行政、合作協議等現象愈加凸顯。伴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化進程不斷推進,政府職能的服務型轉向趨勢明顯,一些社會組織開始更多地參與、協助政府處理社會事務,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此外,一些社會組織具備專業的知識和技術,參與處理特殊的社會事務,會大大彌補行政機關的不足。
行政授權必須要堅持和貫徹一定的基本原則。一是合法性的原則。行政授權,是依法行政的一部分,必須要嚴格遵循國家、政府的基本要求依法而為,授權主體必須在法律、法規約束范圍進行職權轉移,切不可專斷獨行、濫用職權,否則其授權會被定義為越權的不合法行為。二是必要性原則。行政機關以法定形式授權其他行政機關或非政府組織而做出的職權轉移,必須要以提升行政效率、提高社會公共服務質量為根本目標。然而,行政權力一旦被授權就具有了支配性,非常容易被濫用,因此行政授權必須要堅守必要性原則,無必要不授權。三是明確性與穩定性原則。我國法律規定,行政授權決定必須就授權目的、內容及范圍作出明確界定。目的要明確,內容要合理,范圍要清晰。此外,行政授權必須要對被授權主體進行嚴格的資格審查,確保被授權方可以獨立行使職權,一旦完成職權授予,便具有行使權力的穩定性和獨立性,嚴禁再次進行轉授。
一是我國行政授權程序立法不完善,幾乎接近于“空白”。原本我國有關行政授權方面的理論研究起步就比較晚,對行政授權程序的實際現狀調查也比較滯后,嚴重缺乏行政授權程序性規范,行政相對人對很多授權認識不清晰。二是行政授權立法層級較多,且缺乏有效的監督。當前,我國行政授權立法涉及到了多個層次的法律位階,致使上位法與下位法經常出現沖突的問題,同時會導致一些被授權的組織在法律地位上不夠明確,引起不必要的爭端。此外,監督是限制和約束授權違法以及授權濫用問題的有效手段,但是當前無論是對行政授權主體的授權行為還是授權者對授權對象職權行使狀況等都缺少有效的監督。三是對地方司法實踐中發生的具體案件無法做到司法裁決的統一。行政授權在規范方面的多層次性直接導致有些地方規章與國家法律的評判不盡一致,這是司法裁決無法回避的問題。
針對我國行政授權制度目前存在問題,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缺乏有效的行政授權理論支撐。我國行政授權理論研究起步較晚,取得的成果也比較少,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無法滿足社會實踐的需要,致使政授權理論不能有效地指導社會實踐。二是目前嚴重缺乏行政授權的相關立法,缺少科學規范程序性立法依據。程序性立法的缺位直接導致了監督不力,因授權不當和權力濫用導致的訴訟案件皆由此而起。三是行政授權制度還存在一些漏洞,體系不夠系統和完善。行政授權若要系統完善,必然需要有一些相關的配套措施。但是目前相關的法律原則比較混亂,也不夠明確,對行政授權主體的授權行為和被授權方在行使行政權力時的約束限制等都缺少明文規定,出現問題時的救濟措施也比較匱乏。因此,制度的不完善也成為我國行政授權問題的最大不利因素。
眾所周知,實踐與理論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兩者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當前,我國行政授權基礎理論研究基礎弱、起步晚、成果少,也使得行政授權有關的標準、方式、程序、范圍等缺失了嚴格的理論依據。因此,要結合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實際狀況,通過橫向比較、具體問題具體研究的方式,找出我國與其他國家在行政授權方面的異同,積極借鑒和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做法,在立足我國國情的基礎上,筑牢行政授權的理論根基,并在社會實踐中進行檢驗,最終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行政授權理論體系,使之切實發揮指導實踐的功能。
行政授權制度的基本內容,主要體現在謹遵授權原則、統一授權依據、明確授權標準、強化授權監督等四個方面。一是要謹遵授權原則。行政授權是一項非常嚴肅的法律行為,必須要嚴遵循合法性、必要性、明確性、穩定性、限制性等原則,依法按照原則辦事。二是對行政授權的依據進行嚴格統一,要努力專門針對行政授權予以單獨立法,同時在《行政程序法》《組織法》《行政訴訟法》等法律法規中分別就行政授權做出專門規定。三是深入明確授權的標準。對于授權的統一標準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確立授權主體的標準,對授權主體進行授權的法律行為作出明確的限制規定,避免不當授權;第二,確立授權方式標準,合法的行政授權最好以“書面”正式文件的形式進行授權,不得口頭授權;第三,確立被授權主體標準,被授權組織必須應當具有獨立的法人地位,同時具備高效、正確行使該行政職能的能力;第四,確立授權客體標準,要著重注意:行政機關特有職權不可轉授,行政機關不能將自身的全部職權轉授,有關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公共安全的職權不可轉授。四是進一步強化授權監督。要針對行政授權主體的授權行為和被授權者規范行使職權的狀況,建立監督體系,行政機關要避免將職權轉授后就不聞不問,應切實負起對轉授職權的行使狀況進行關注、評估的責任,真正達到節省社會成本、維護公共利益的目的。
嚴格我國行政授權的程序性規范,是遏制行政授權的濫用、減少行政授權訴訟糾紛和保障行政授權高效運行的根本手段。要進一步規范我國行政授權的程序,一是要對授權對象進行嚴格的資格審查,行政機關要嚴格細致地審查被授權者的性質、資格、能力、誠信等,確保被授權者可以有效地行使被授予的行政職權;二是要進行嚴格的公示程序,行政授權主體在正式授權之前,必須要以公報、官網等途徑進行授權公示,提高授權行為的透明度,維護行政相對人的知情權,也方便民眾對授權行為的監督。三是通過正式書面的形式,約定授權主體與被授權方的權利和義務,切實達到為社會服務的根本目的。
行政授權可以全面整合社會人力、物力、財力以及行政資源,并使獲得最優化的配置,確保行政權力的高效運轉,但是權力的配置必須要依托有效的監督及嚴格的規范標準,才能真正發揮其功效。對待行政授權,我們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努力透過現象挖掘本質,促進行政授權制度更加合理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