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考,是一場馬拉松比賽,這一場長跑跑得怎么樣,需要我們每一位參與者精心設計。“三師制”的管理和教學模式,學師、導師、老師三個方面的共同用力,在高三后期的復習過程中,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學效益;可以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夠從這個過程中,得到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收獲。
關鍵詞:“三師制”;學師;導師;老師;效益
一部《射雕英雄傳》,最大的主角無疑是郭靖;蒙古大漠,江南七怪含辛茹苦,甚至還搭上了一個弟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十八年嘉興南湖煙雨樓上比武之約。
這是郭靖一個人的“高考”,也是江南七怪的高考。為了這個目的,江南七怪可以說是殫精竭慮,各人所擅長的,直恨不得從身體中挖出來,然后裝在了郭靖的腦袋里,奈何這笨小子就是笨的可以,教啥啥不會,學啥啥不行。眼看著,將來就是一聲長嘆了。
這是武俠的世界,這也是現實的世界。作為一所二流生源的非省級重點高中的我們,即使是我們的孩子再怎么不成,他們也將迎來自己的“十八歲煙雨樓之約”,他們的高考即將到來。“七位”師父,其實何止是七位師父,為了最后的成功,“三師制”下的“學師”“導師”“老師”大家都拼了。
一、 學師、導師、老師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越是到了要緊關頭,越是顯出了方法正確的重要性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又說不怕管,只怕不管;隨著學習時間的減少,隨著學習壓力的加大,隨著焦慮度的提升;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到了后期,越是至關重要。“學師制”優良的操作模式設計,可以很好地兼顧到所有的學生。
(一)“學師”確保在眾多的考試之后,能夠及時地做好試卷的反饋糾正工作
高三后期,基于學科教學的“學師”承擔者,都是本學科學有專長的學生,經過了以往大半年時間的磨合和歷練,他們對于如何處理一份試卷,有著清晰明了的認識。而且基于相同的興趣愛好組建起來的“學師”團隊,無論是思考力還是執行力,都已經進入了良性循環。
以數學學習的段文騫“學師”團隊為例,這個學師團隊共有五個人,“師父”就是段文騫,這個孩子對于自己的四個徒弟,按照成績的高低,又做了二次劃分,分為了兩個A,一個B一個C;他日常指導的重點是那個最不行的C,兩個A和一個B,在一起研究學習;如果有了問題,大家再在一起交流溝通。
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在于解放了自己,而且也做到了不是因為教師想要“解放”自己,于是把教學的重點朝下移動,重新培養了幾個像自己一樣的“講師”,而是把這個學習的過程,變得更加的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每一次考試,對于出現的問題,為什么會出現,出現了又將怎么解決,他們彼此都在研判;而且制訂了屬于自己的成績追蹤表,成功了分析成功的原因,失敗了分析失敗的原因。這些操作,使的他們這個“學師”團隊整體的成績在班級中顯得很突出;他們確定的那個屬于C的同學王建坤,在班級中也達到了中等初度。
(二)“導師”,所謂的“導”,更多的是方向的導引
為了打好2020脫貧攻堅戰,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國家確定了“精準扶貧”的扶貧策略。這個精準,一個在于人員的確定要精準,另外的一個就是扶貧策略和方法的精準。同樣的,“三師制”下的“導師制”,在高三后期的學習中,就如同是“精準扶貧”一樣,基于自己喜歡所選擇的“導師”,對于他們的學習,在精神上給予了他們引導和幫助。
夏婷同學的導師是高中教務處副主任王戰老師,雖然王老師不給夏婷上課,但是每一次考完了試,夏婷都會拿著試卷去找王老師。作為多年帶班的老班主任,王戰老師首先看的就是她的文綜試卷,然后再看的是她的綜合排名。
如何答卷,如何書寫,如何找重點,如何確定自己需要提高和改善的點,王老師都會十分細心的在夏婷同學拿來的《給“導師”匯報的一張清單》中標注出來。下一次考完了,夏婷同學拿來,有些不用王老師說,她自己都能夠看見自己是否進步或者是是否改正了。
王老師對于夏婷同學的指導,是全方位的,高三后期的學習,無論是從高三考試將來考多少分,將來上什么樣的學校,都有著清晰地指導,夏婷同學在他描繪的“藍圖”下,努力地朝前學習著,這個孩子本來的學習還屬于中等程度,現在也獲得了巨大的提高。
(三)教育的可怕性有兩點,一個是教育的缺失,一個是教育的泛濫;高考的后期,怎么說,誰去說,都很有講究
往年的時候,每到了高三,所有的老師都在連軸轉,所的老師忙的都不可開交,亂紛紛你方唱罷我登場。有一年距離高考還有一周的時間了,下午的時候,班長跑來找我,抱怨道:“今天老師們都不知道是咋的了,從早晨你給我們講完高考的注意事項,每一節課老師進來講的都是這個,我們整整聽了一天的注意事項!”
“怎么會這個樣子?”我有些詫異了。
原來本來說好的是班主任在今天給學生們減減壓,講一講答題方法,結果班主任們在各個辦公室里一說,再加上老師們路過教室的時候,聽見大家都在說這個,不由自主地,大家覺得這個太重要了,于是學生們“無可奈何”的被“方法”了一天。
在“三師制”的“老師”這個環節,這里的老師,主要指的就是授課教師,也就是六位科任教師。我們的一個大原則,就是學科外你講過的我就不講,你說過的我就不說,不給學生增加不必要的負擔。
曹老師的語文成績,已經是全年級的金牌學科,成績遙遙領先,平均分都已經在110分了,如此一種局面下,他說:“在我的課上,大家只要認真完成我交代的作業,上課認真聽,就可以了!”
于是,有時候就能夠看見,他在上課,但是教室里還有幾個座位是空著的,為什么會有空著的座位;原來班里有幾個孩子的英語成績極差,但是語文成績卻是極好,曹老師索性把他們打發出去找英語老師背單詞去了。
教師,尤其是上同一個班課的教師,合作勝于競爭。因為將來的高考,是按照六科成績錄取的,不是按照一科成績錄取的,即使是語文成績,數學成績,英語成績都考滿分,這個孩子,文綜成績或者是理綜成績是零分,也考不了重點。
想清楚了這一點,大家互相體諒,互相支持。有些孩子(特別是藝考生)數學的成績實在是學不上去,與其把他們在十分寶貴的早晨時間拘在教室里,不如打發他們去找別綜合老師(尤其是文科),劃下重點,背一背,來得更加富有實效性。
二、 “二人合力,其利斷金”“三師制”的管理教學模式,其實是在向精細化邁進,是在向科學要分數
“三師制”管理教學模式實施之初,一些教師,特別是一位叫作李德忠的中年教師在那里發牢騷,“老師的責任就是講,學生的任務就是學。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學學學,學生的命根。弄上那么多的花架子,叫誰去看。”
這種理解對不對,也對,但是也不對;這種認識對不對,也對,但是也不對。農村中澆地,早年實行的都是大水漫灌,水順著溝渠流下來,順著地邊的水口子流進地里,然后從東往西,從南往北,從高處往低處,慢慢地滲;那么大的一塊子地,低洼的地方,已經見了水,而且慢慢地集聚,越來越多,幾乎超過了二三十厘米,高阜的地方,卻還沒有去水。這樣子澆水,既浪費又耗時間,而且效果還不好,于是現在的農村,都已經開始實施節水農業,進行滴灌。
(一)教育是富有時代精神的教育,絕對不能千年不變,萬古不易,必須要有所創新
老師不能占據了講臺,從開始說到下課,必須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自己去體驗,這是教育永恒不變的規律所在。每年高考的英語聽力測試,有些老師一到了這個時間,總會拿出一周或者是兩周的時間趕緊“集訓”,為什么呢?平時的時候,從來沒有這樣子搞過,從來都是讓學生聽的是帶有濃郁的自己味道的“英語”。
其實何必呢,很簡單,這個過程就可以落實在過程里。一些小的“學師”團隊,因為長期在一起開諸葛亮會,對于自己的未來何去何從,非常清晰,于是他們常常會在一起聽一些英語錄音,周末的時候,甚至彼此結伴到了對方家中,看一些英文版的原聲電影,也是休息,也是學習,這些孩子的英語學習成績,可以說出類拔萃,十分突出。
(二)這些老師的做派很暖心,雖然簡單卻絕對有效果
索龍老師是我班的科任教師,也是“三師制”中的實驗老師,他是一個興趣愛好特別廣泛的人。作為我們學校的所在地,甘肅酒泉,地處河西走廊的甘肅酒泉,地貌特征十分豐富,有著十分奇特瑰麗的自然風光,而且是全國十分有名的一處奇石產地。
索老師的業余愛好就在這里,閑暇時候,或者是在大漠戈壁,或者是在山谷水邊,對于奇石不僅僅是喜歡,而且有著深厚的奇石文化的休養。高考臨近,還有一個月的時候,他為班級中所有的學生,每人送了一枚風凌石。
他說:“我們就是要能夠像是戈壁上的石頭一樣,能夠堅守住我們曾經多少年堅守過的;我們一定要像是戈壁上的石頭一樣,能夠把持住我們自己,讓我們自己在這最后的一段時間,讓這枚吸天地之精華,采日月之靈氣的奇石,陪伴和加持了我們努力前進!”
于是每個孩子的桌子上,都擺放著一枚或大或小的石頭,有些是風凌石,有些是沙漠漆,有些棱角崢嶸,有些卻又十分圓潤。學生們都很喜歡,說:“這是我們的命根子,我們最喜歡索老師了!”
哈哈,惠而不費,我們在辦公室里開索老師的玩笑,隨便拿個石頭子,就可以把學生哄得一愣一愣的。但是,精神層面的東西,有時候哪里是用金錢來衡量的,只要是用心做出來的,就有價值。
(三)校長也受到了啟發,一套一套的,讓人應接不暇
有五個孩子把校長請來做了“導師”,校長的“導師”工作,可以用完美來形容。雖然偶爾見到了我,也會發些“牢騷”:“你看看,你弄得這個事情,本來我忙的顧都顧不過來,他們來找我,我還不敢說我沒有時間,我還得和顏悅色的,還得春風化雨的,否則,這幫子臭小子出去了,還不知道咋說我!”
我雖然陪著笑臉,但卻在心底暗樂,說道:“校長你這是雖苦猶樂,你看看,你是校長,所有的學生都是你的學生,但是他們畢業后很快就會把你忘了,但這幾個學生卻不會,他們可是你的親傳弟子!”
“這倒說的是!”校長瞇縫著眼睛,說道。
校長對他的這幾個“弟子”,簡直是好極了,又是帶著吃飯,又是給送筆記本,考完試了,還會“抓”到辦公室里談心,這幾個孩子倒也很爭氣,考得很好,校長也很開心。
在這個過程中,校長也做了許多新的嘗試,比如說在教師中開展了“青藍工程”和“對對紅”工程,雖然這些名詞,有些舊,但是對于教師的專業提高,卻是起到了極大的效果和作用。
“三師制”開展將近一年的時間,做了許多的嘗試。在重新組合的過程中,讓一些本來松散的變得緊密,讓一些本來不連貫的連貫起來;調動了學生和學生,學生和教師,教師和教師的積極性和獨創性。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成效,面對即將到來的高考,參與實驗的這些孩子,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他們能夠取得優異的高考成績。
作者簡介:
馬東邦,高級教師,甘肅省酒泉市,酒泉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