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的改革與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教育部門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將信息技術合理地運用在小學數學課堂中來,從而增加小學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形成多元化的小學數學課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文章主要闡述了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運用信息輔助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了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合理運用的可實施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小學數學課堂;合理運用;問題;可實施策略
隨著信息技術應用在生活各個方面的不斷深入與滲透,教育領域在此大環(huán)境下也正在面臨著巨大的變革,傳統(tǒng)的按部就班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素質教育的核心和要求,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應運而生。由于某些客觀、主觀因素的影響,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運用信息輔助教學過程中仍舊存在著諸多問題,影響著小學數學的教學的有效性的提升。
一、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數學老師運用信息技術的手法相對生疏
筆者了解到,部分數學老師只是專攻于數學教學專業(yè)知識,而忽視了對信息技術運用的學習,從而導致在數學課堂中運用的手法相對生疏,例如數學老師在播放PPT課件時,會出現無法播放或者超前播放的情況,以至于教學內容與PPT課件展示的內容不能一一對應,嚴重影響了小學數學的教學呈現效果,學生的學習思路也可能會因此被打亂,導致學習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二)數學老師過度依賴于信息技術
所謂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可以理解為信息技術只能作為一種教學的輔助手段,數學老師在原有的傳統(tǒng)教學手段上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從而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而部分小學數學老師則過分依賴于信息技術,甚至將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通過信息技術呈現給學生,雖然極大地減輕了數學老師的上課負擔,節(jié)約了數學老師的板書時間,但是由于數學課堂中存在著諸多不可預測的變動性,課前制作好的PPT課件內容可能并不能解決當下所出現的課堂問題,從而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數學老師忽略了“微信群”的負面影響
不可否認,微課在小學數學課堂的運用無疑是小學數學教學歷史上的一場重大的革命,微課以其短小精悍、靈活性、多元化的優(yōu)勢在一定程度了提高了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但是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嚴重缺乏自律性和自我約束能力,數學老師在“微信群”中為學生發(fā)送制作的教學視頻時,小學生會借助觀看“微視頻”為由而進行瀏覽朋友圈或者其他上網行為,從而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數學教學PPT課件缺乏創(chuàng)意
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及走訪調查研究發(fā)現,大部分的數學老師都是在教學網站上直接下載PPT教學課件,而不加任何修飾和個性化的內容,直接在多媒體中呈現給學生,由于傳統(tǒng)的PPT模板存在著過于簡單不夠吸睛的劣勢,導致學生無法產生對PPT課件內容的興趣,容易出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嚴重者,可能會導致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抵觸甚至排斥的心理,嚴重降低了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質量和效率。
二、 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合理運用的可實施策略
(一)在傳統(tǒng)的PPT課件中增加個性化設計
筆者認為,教學設計從來不是固定的模板,數學老師要根據本班學生的年齡特征、性格特征、學習情況以及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對教學課件進行個性化設計。部分數學老師是在教學網站中直接下載教學課件后,不加任何個性化的設計內容直接呈現給學生,由于數學知識本身具有一定的邏輯性與枯燥性,如果小學生通過傳統(tǒng)死板的課件來學習數學知識,則不利于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因此,數學老師可以在傳統(tǒng)的PPT課件中增加直觀的、有針對性的內容,從而更加符合教學需要。例如在學習《直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數學老師可以將學生生活環(huán)境中熟悉的事物加入PPT課件內容,例如:黑板、書本、鉛筆盒、課桌等物體,讓學生感知這些物體表面,然后將這些實物瞬間抽離,再在實物表面的“直角”的位置換成數學圖形“直角”,讓學生的思維也可以實現從“具象”到“抽象”的轉換,不僅吸引了學生的興趣,而且讓學生感知到了直角的具體內涵,并且感知到直角雖然是個抽象概念,但也實際存在生活之中,從而建立起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系,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在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時,為了深化“平均分”的概念,數學老師可以在課件加入一個演示動畫:用水果刀在西瓜中間一切為二,切開的兩塊西瓜同樣大小,所以稱之為“平均分”,然后再與另外一個動畫形成對比,用水果刀只切下其中一小塊,兩塊西瓜一個大一個小,所以不是“平均分”,通過引入小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作為個性化設計加入PPT課件中來,既能豐富原有的課件內容,符合小學生的審美需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利于提高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學的有效性。
(二)營造生動有趣的教學氛圍
眾所周知,小學生年齡較小,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還未建立起邏輯思維能力,對于具有一定抽象特征的數學知識,會自然產生一種排斥心理。筆者認為,雖然小學數學的核心是數字、符號、圖形、法則等抽象的概念,但可以根據小學生的興趣點加以轉化,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手段就為此提供了有效的轉化途徑。例如在學習《十以內的加減法》一課時,數學老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將十以內的數字的運算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故事,例如將“3+4=?”創(chuàng)設一個動物園的情景,動物園有三只小鹿,后來又走進來4只猴子,現在一共有幾只小動物呢?小學生自幼開始聽童話故事,自然會對小動物等美好的事物產生興趣,小學生會以聽故事的心情去了解十以內的加減運算,小學生因為共同的興趣而進行熱烈的討論,從而有利于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促進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除此之外,數學老師因為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手段有效地迎合了學生的興趣和口味,有利于數學老師在學生面前的人格魅力的塑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為今后更加高效、高質量的教學課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在教學內容中引入學生的實際事例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經歷尚淺,在小學生的思維意識里,數學僅僅是一門學科,大部分學生認為學習數學的目的是為了應對考試和升學,因此也無法在生活中感知到數學知識的存在,也不具備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些現狀顯然不符合素質教育的改革要求,因此,如何將生活實際問題與數學教材知識結合起來是數學教學必須面對且要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而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手段的出現則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問題。數學老師可以在教學課件中引入學生的實際事例,例如在學習《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運算》一課時,數學老師可以將近期數學口算比賽的事例引入教學課件中,數學老師為數學口算比賽準備13只小紅花作為獎品,在口算比賽中共有8名學生獲得小紅花,數學老師為獲獎學生頒發(fā)小紅花之后,數學老師還剩下5朵小紅花。通過在教學內容中恰當地引入學生的實際事例,可以有利于在小學生的思維里建立起數學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讓學生可以深刻地感知到數學知識的無窮魅力,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有利于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四)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信息技術軟件
在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結合的教學模式中,通常是由數學老師全程操作信息技術軟件,學生只能遠距離觀看數學老師的操作過程,筆者認為,學生“無接觸”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會帶來以下幾點弊端:一,學生不能親身感受信息技術的操作過程,則不利于激發(fā)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探究欲,從而也不利于激發(fā)學生對數學老師利用信息技術軟件呈現的數學知識的興趣,從而抑制了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二,學生只看不做的學習活動,不僅會讓學生出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而且也不符合素質教育所倡導的“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教學理念。因此,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合理運用的第四個可實施策略就是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信息技術軟件,例如在學習《認識簡單的幾何圖形》一課時,數學老師可以鼓勵學生毛遂自薦,用電子筆在電子白板中繪制出自己所學習到的幾何圖形,學生在利用電子筆在電子白板中繪制幾何圖形的實際操作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對數學幾何圖形的了解和認識,而且也進一步地感受到了信息技術為教學領域和學習數學所帶來的無窮便利,相對于學生單一思考的學習模式,“邊做邊學”的學習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有利于學生的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和提升,從而為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fā)展,信息技術已經在教育領域實現了普及,雖然現階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手段過程中仍舊存在著數學老師運用信息技術的手法生疏、過度依賴信息技術、忽略了“微信群”的負面影響以及數學教學PPT課件缺乏創(chuàng)意的問題,但是筆者認為,數學老師可以在傳統(tǒng)的PPT課件中增加個性化設計、營造生動有趣的教學氛圍、在教學內容中引入學生的實際事例以及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信息技術軟件等措施來提高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運用的效率,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也為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開辟了新的途徑和思路,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學思維,為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黃薇.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的合理運用[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6):238.
[2]劉璐.現代信息技術輔助小學數學教學的幾點思考[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5):192.
[3]梁春麗.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輔助作用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3):155.
[4]劉春香.淺談小學數學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J].學周刊,2020(6):136.
[5]劉朝宣.基于信息技術輔助的小學數學思維教學模式研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5):183.
作者簡介:
胡桂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阿克蘇地區(q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五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