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是一個國家進步、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做好教育工作,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政府部門高度重視的問題。在“中考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國初級中學各項教育教學工作,都有了嶄新的面貌。為了進一步響應我國中考改革的號召,初級中學不能只是在形式上追求改變、創新,更應該在內涵上深入思考,優化傳統的教學模式,制訂新時期的教學方案。文章從中考改革前教育教學現狀開始分析,重點探討中考改革對初級中學教育教學的影響,希望為廣大的教職工群體帶來一些新的啟發和參考。
關鍵詞:中考改革;中學教育;教學分析;教學影響
一、 引言
在我國“中考改革”的大背景下,眾多初級中學都在積極踐行改革的精神。但在實際情況中,真正通過中考改革,取得一定教學進步的初級中學并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有些初級中學,在貫徹“中考改革”的過程中,盲目地追求形式上的變革,忽略了對“中考改革”內涵上的深入理解。其實,中考改革并不是沒有現實依據的,為了更好地理解我國中考改革的深刻內涵,制訂中考改革后的全新教學方案,廣大的教職工群體可以對傳統的初級中學教育教學模式,進行冷靜、客觀的分析,從中獲得一定啟發。
二、 中考改革前教育教學分析
(一)各學科發展不均衡?體育課程普遍不受重視
在中考改革之前,我國初級中學的教學體系主要是圍繞“語、數、外”這些學科展開,語、數、外是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點。這樣的教學體系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放在語、數、外的學習中,忽略了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尤其是“體育學科”。大部分初級中學不重視體育課程,主要表現在這些方面:第一,學校的體育課時安排的比較少,學生一周只有1~2節體育課,無法在有限的課時中真正學習到知識,真正提高自己的運動能力;第二,體育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傳統,除了會引導學生進行跑步、跳高、打球等一系列體育運動外,更多的時間都是讓學生進行“自由活動”,學生很難在體育課程上感受到體育的內涵和意義;第三,有些初級中學的體育課,很容易被其他學科的教師“借課”,尤其是語、數、外的教師,只要他們有需要,就會向體育教師借課。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感受不到體育課程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就會對體育課的學習缺乏動力。
(二)過于關注學生學習成績?忽略學生的素質教育
我國教育部門之所以重視“中考改革”,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就是,希望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希望各級領導和教師從“只關注學生的成績”,轉向“關注學生的素質教育”,助力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型人才。在中考改革之前,我國初級中學缺乏素質教育的表現,主要有這些方面:第一,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過于重視理論知識教學,很少貫穿一些道德教育、人文教育、審美教育的內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感受到獲取理論知識的重要性,意識不到自身品格修養的重要性;第二,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無論是教學語言,還是教學態度,都過于以“自我”為中心,給學生施加了太多學習壓力,讓學生缺乏自主思考、自主創新的能力;第三,在傳統的初級中學考核中,學校對學生的考核方式,往往只會通過單一的“考試”來實現。如果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學校領導和教師就會給予表揚。如果學生在考試中成績不理想,教師就會聯系家長,共商對策,給予學生更高的學習要求。這樣的考核形式,忽略了對學生素質教育的關注,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養成。
(三)教師是教育教學的主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強
“中考改革”產生的影響表現在很多方面,不僅學生學習的方式改變了,教師教學的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革。在中考改革之前,我國初級中學在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上,主要存在這些不足:第一,教師是教育教學的主導,學生只是傾聽者,教師沒有注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性不高,思維不活躍;第二,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習慣采用“口述教學”的方式來進行授課,對于一些核心知識點的理解,部分學生會感到“聽不懂”“學不會”,陷入越學越自卑的學習狀態中;第三,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營造的課堂氛圍過于“專制化”“紀律化”,讓大部分學生都只能按照教師的思路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很少會有學生敢于突破教師的專制和紀律,進行一些大膽的創新。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狀態就會變得“按部就班”,無法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 中考改革對初級中學教育教學的影響
(一)倡議各學科全面發展?重視體育課程教學工作
在“中考改革”的指導思想下,我國初級中學在規劃新的教學體系時,需要重新審視現有的學科發展問題,除了要重視“語、數、外”這些學科的教育教學工作,還要大力支持“體育課程”的開展。具體來說:第一,學校要重新規劃現有的體育課程,適當增加體育課時,不要讓學生一個星期只能上1~2節體育課,要讓學生有更多的接觸體育課的機會。當然,這個增加體育課時的改革,需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展開,要取得廣大教職工的理解,要循序漸進地展開改革工作,不能操之過急,不能給廣大的教職工帶來過于沉重的教學壓力;第二,在傳統的體育課教學中,教師基本上都是在戶外進行教學,教學內容主要是圍繞一些體育運動展開,缺乏對體育內涵的講解,導致學生對體育內涵認知不足。隨著中考改革的深入,體育教師要適當地結合“室外教學”,給學生進行體育內涵知識的科普,讓學生感受到體育課程的魅力,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第三,除非有特殊原因,一般情況下,嚴禁學校發生“借課”的情況,鼓勵各學科教師在有限的課時內,合理地規劃自己的教學工作,不占用其他學科教師的課時。
(二)建立健全新的考核體系?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
“加強素質教育”是我國實行中考改革的重要內容。如何加強素質教育呢?第一,教師要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科學融入道德教育、人文教育、審美教育等內涵,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也感受到人文的熏陶、心靈的啟迪,樹立自己正確的價值觀;第二,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少一點“灌輸”,多一點“啟發”,少一點“批評”,多一點“表揚”,盡可能給學生創造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主動地投入到各學科的學習中;第三,在中考改革之前,大部分初級中學的學生都是因為“考試”而學習,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學習動力,主要是由學校的考核體系決定。隨著中考改革的影響,初級中學要建立健全新的考核體系,除了理論知識考核,還應該增加“素質教育”考核內容,分階段對學生實行“素質測評”,素質測評的形式可以是“家校共評”“同學互評”,也可以是“網絡評選”,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學習理論知識,更是為了成為一個有道德、有理想的人,成為一個受大家喜愛、尊敬的人。
(三)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有所收獲”,讓學生可以“學以致用”。然而,在傳統的初級中學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育教學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被發揮出來。在中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呢?第一,優化傳統的初級中學教學模式,教師要逐漸弱化自己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要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可以被充分發揮出來,鼓勵學生多思考、多提問,讓學生不再只是課堂上的傾聽者,而成為課堂上的參與者,甚至分享者、引導者。在這樣的學習模式下,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自然會加強;第二,作為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要保持與時俱進的學習精神,要積極探索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告別全程“口述教學”,引進多媒體教學、微課教學等理念,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通過更直觀的圖片、視頻等資源,更好地理解知識、吸收知識,取得更大的學習進步;第三,在中考改革之前,傳統的初級中學教學氛圍,強調的是“制度”“紀律”,這樣的教學氛圍雖然可以一定程度上規范學生的言行,但與此同時,也會束縛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習慣于聽從教師的安排,聽從別人的建議,沒有自己的思想,不敢發表自己的觀點,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因此,在中考改革之后,教師要想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不能只是在教育教學中強調制度、紀律,要給學生創造“對立式”“舉一反三”“逆向式”的學習氛圍。舉例來說,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可以多采用這樣的教學語言:同學生們還有沒有一些要補充的內容?同學們有沒有想過如果作者不這樣做會怎么樣?如果你是作者你會怎樣處理這件事情……這樣一來,學生就擁有了更多展現自己創新才華的機會,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 結語
教育教學工作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不斷地動態發展的。“中考改革”是我國新時期教育教學的優化、升級,是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必然趨勢。作為新時期教育工作者,要端正自己的教育教學心態,時刻保持學習的精神,客觀地面對中考改革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目前,有些初級中學面對中考改革,仍然有些迷茫,有些不確定,仍然處在探索階段,這都是很正常的現象,任何一個時期的教育體制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其實,這樣的探索階段,本身也是一種學習,一種提升,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應該滿懷信心,相信中考改革會帶來更欣欣向榮的教育格局。
參考文獻:
[1]楊艷杰.論中考改革的現實困境與突破路徑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5):14.
[2]王磊.應試教育下初中體育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運動,2018,194(18):60-61.
[3]劉莉業.體育中考新方案視角下的初中體育有效教學的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9,9(14):168-169.
[4]林永水.體育中考對初中體育教學影響的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13):210-211.
[5]劉立輝.中考體育制度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現狀與改革對策研究[J].教書育人,2019(5):75.
[6]袁青青,李寶慶.高中自主招生制度的阻力與化解[J].當代教育科學,2018(11):49-54.
[7]魯驍.高校體育教育對體育產業經濟的影響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8(30):204-207.
作者簡介:
馬曉芬,甘肅省隴南市,隴南市武都區招生考試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