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的課程教學任務中,語文是學生們的必修課程,是為將來的初中、高中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的。而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教授學生進行讀寫結合不但能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課內外知識,提高學生們的寫作、閱讀以及表達能力,還能提高學生們的綜合學科素養。而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寫作并不是相互獨立,而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閱讀和寫作加起來才能構成語文。“讀書是學習,寫作是創造。”這句話生動地解釋了閱讀、寫作之間的相互聯系,只有閱讀和寫作緊密地聯系起來才是對于語文這一門學科的靈活運用。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應該教導學生在文章寫作上的寫作技巧、方法,還應該鼓勵學生積極進行閱讀、積累知識,二者同時進行來提高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文章則簡要地闡釋了閱讀與寫作的關系、讀寫融合的意義以及相關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閱讀寫作;整合教學;素材積累
一、 引言
書籍之中蘊含了世世代代人的智慧的結晶。只有多讀書、讀好書才能讓人見識更廣闊的天地,擁有更開闊的思想,創作出更優美的習作。所以對于處于啟蒙階段的小學生們來說,多閱讀國內外的優質書籍是人生這條起跑線上一個響亮的哨聲。在小學生的閱讀、寫作的啟蒙之中,老師起到了極其重要的引領作用,開設閱讀寫作的課程,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認真閱讀書籍、在討論時大膽說出自己的感想、相互進行思想交流,在閱讀積累后引導學生進行模仿、化用的寫作練習。
二、 群文閱讀與寫作融合的意義
閱讀為學生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倘若學生沒有大量的閱讀積累,不能掌握大量的課內外素材,那么學生在寫作時就會面臨無從下筆的困窘狀況。所以要想順利寫作、寫好文章,學生們就必須完成大量的課內外閱讀和素材積累。如果學生從小沒有養成閱讀習慣,沒有大量積累知識,那么他們以后寫出來的文章就會顯得空洞、缺乏有力的語言和現實的例子,這樣的文章自然就不是好文章。所以,沒有大量地閱讀書籍就無法寫出真正的文章。
學生們可以通過寫作來促進他們對于文章的閱讀以及理解能力的提升。學生們可以通過寫作來將閱讀積累的語言、描述和寫作技巧吸收利用為自己的寫作方法,有效地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與活學活用水平。同時,寫作是學生閱讀水平、積攢知識成果的直接展示。當學生們在寫作時也可以發現自己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糾正,讓他們在以后的閱讀中有效率、有針對性地閱讀。
只有將二者進行有效地結合,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要讓學生們學會表達、學會寫作,而不是“茶壺里煮餃子”,什么都知道但什么都說不出來。只有這樣,學生們將來才能更長遠地發展下去。
三、 學生大量閱讀書本,積累寫作素材
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隨著時代不斷地發展,人們智慧的結晶都融匯在無數的書籍之中。何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自然是人們可以通過大量地閱讀書籍、報刊來充實自身、提高文化水平,拓展思維空間和眼界見識來使自己有氣度、有涵養。所以作為學生將來發展的基礎——語文課堂的重點之一就包含了閱讀,老師教學的重點就是激發小學生閱讀興趣、培養長期堅持的閱讀習慣。而這里所說的閱讀不只是簡單地理解作者寫作語言的含義,更是通過文本與作者有精神的交流互動,了解相應的時代背景、相關事跡。教師可以對學生介紹名作大家的生平事跡來向學生提問、測試學生的閱讀質量,學生們可以在課堂上彼此交流閱讀感想,或是認真撰寫讀后感想來進行寫作練習。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欣賞、分享、學習書中優美的文字,運用得當的修辭手法以及結構框架的建立,同時訓練他們多多練習運用精華之處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比如,在文章《泉水》里,作者就使用常用的擬人化手法。文中寫了杜鵑花照見了“美麗的身影”,果樹“大口大口地喝水”,畫眉鳥“盡情地唱歌”,泉水“彈著琴”,這樣擬人化的手法遍布在整個文章之中。這樣一來,讀者能清晰感受到生機勃勃的畫面。教師幫助學生對于作者的寫作手法運用進行詳細的分析、理解,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只有像這樣大量的閱讀,才能讓學生積累具有靈氣的詞匯和巧妙的手法,豐富想象力,這樣進行寫作可以得到極大地提高。
四、 教師教學寫作,立足教材、與學生進行思維互動
(一)分步教學
教師可以將語文教學的過程分為三個步驟,根據教學知識系統地將群文閱讀和學生寫作相結合,逐步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
第一步,使用巧妙的方法引起學生進行寫作的熱情,培養寫作的習慣。學生剛開始接觸書本、學著閱讀時,教師就可以大膽地鼓勵學生說出、寫出讀后的感受,這對于學生的寫作質量、字數不做硬性要求。一旦有了這樣一個良好的開端,學生們就不會怯于開口表達,長期的練習之下表達能力就會越來越好。同時鼓勵學生多閱讀書籍,“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是沒有道理的。
第二步,引導學生將積累的豐富的材料知識、寫作手法和框架搭建運用在文章的寫作中。小學階段的學生都處于具有強大的模仿能力、創新能力的時期,所以在他們閱讀文章時,還可以鼓勵他們模仿、創作,選擇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事實,用自己的語言重新組合來使其變得或生動有趣、或慷慨激昂、或感人肺腑。
第三步,引領學生對于以前所寫的文章進行評價和潤色。教師將班級上的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大家嚴肅認真地交換閱讀彼此的文章,相互針對文章構建、修辭用法、語言進行評價,學習他人的優秀之處,同時幫助同學指出不足并提出改進方法。
(二)立足教材,思維互動
作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以及學生學習、考試的重要依據,教材的編撰自然十分重要,編撰好的教材必然是經過認真鉆研的,具有教育、培養意義的。教師不能完全脫離教材進行教學,而是需要根據課本知識內容來進行講課教學,將課本知識作為學生學習的主旋律,使學生透徹地掌握核心教學內容。在這之后,再對學生的表達進行指向性地引導,在掌握教學內容的同時內化運用,這樣一來,閱讀和寫作就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教材內容本身就是學生們積累寫作素材、寫作手法、名人名言的知識寶庫。
比如,課文《桂林山水》《記金華的雙龍洞》這兩篇文章同樣描繪的是風景名勝區,但作者的寫作手法不同、謀篇布局不同,讀者的感官體驗就千差萬別。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分別閱讀這兩篇文章,通過讓學生大聲朗讀這兩篇文章,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對于課文內容進行閱讀研究,品味課文情感、語言美感,再將文章的寫作手法、語言表達、謀篇布局等進行對比、化用。這樣一來能夠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感受到書中作者表達的感情,領悟不同作者的寫作風格,為以后寫景文章的描寫做好堅實的準備。
在教學的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大膽地模仿創新,鼓勵學生把文中的優美詞句積累下來,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也可以把描寫景物的好方法用于習作中對風景、事物的描寫。有些時候,學生們的閱讀不只是需要自己進行閱讀積累,還需要老師與學生積極進行思維交流、思想引導。師生間的互動既可以教授學生更多的知識,還可以幫助學生搭建起寫作的框架、主題思想。
五、 將群文閱讀和寫作進行整合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大多是向學生拋出許多例子,然后向學生進行具體分析得出答案,但是這樣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思維的拓展并沒有多大益處。所以,最好的教學方法應當是教師耐心教導學生怎樣保質保量地進行課外閱讀,組織學生分析閱讀的內容,用特定的文章格式來表達內容。學生閱讀吸收經典的文學作品有三種閱讀方法:泛讀、略讀和精讀。泛讀和略讀是大致地了解文章背后的創作思路、收集文章中優美的句子,積極提取文章中生動的詞匯。這樣的方法可以縮短學生的閱讀實踐和增強詞匯積累。精讀是教師教導學生整體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對文章的思想內容進行分析,最后指導學生根據文章的內容來對自己的閱讀進行分類、記錄,提高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和素材積累的能力。
六、 結語
群文閱讀與寫作的結合是新時代課程改革下產生的一種新式教學方式,群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培養高效的閱讀效率和堅持寫作的習慣,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提升閱讀、寫作的方法技巧。在閱讀過程中,通過學習閱讀方法,充分理解文章中人物所表達的情感,掌握寫作技巧,學生可以學著在寫作過程中表達真實的情感,為寫作提供良好的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教學如果相互分離,不利于學生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還可能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全面考慮到各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性格特征,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閱讀積累素材,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向,提升學生的閱讀、寫作的水平。同時,教師還可以考慮運用小組教學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們提供自由交流表達的空間。總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將群文閱讀與寫作進行有機融合,讓學生能夠充分認識閱讀與寫作的關聯,引導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積累豐富的詞匯、句子,學會優美的表達、巧妙的布局,為以后的文章寫作提供牢固的保障,為將來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梅蘭.論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整合策略[J].祖國,2018(2):208.
[2]王建雄.談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整合[J].甘肅教育,2019(7):105.
[3]劉穎.新課程下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的策略[J].課外語文:下,2016(6):99.
[4]黃燕紅.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與寫作融合的教學策略[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17(9).
作者簡介:
李曉玲,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港尾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