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華
摘 要: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實現全方位育人,把教書和育人結合起來,提高教師的育人意識和育人水平,圍繞思政與會計專業、會計課堂如何銜接這一關鍵問題,結合國家形勢、職場案例、學生自身、社會實踐等幾個方面探討了實現會計專業思政進課堂的方法、途徑及對人才培養的影響,為實現全面育人提供了可行性參考。
關鍵詞:會計專業;思政進課堂;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0?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29-0048-02
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擔著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教師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教師的育人意識和育人水平直接影響著課程思政的效果,只有引導專業課教師圍繞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把教書和育人結合起來,才能塑造學生優秀的品格、品行。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實現全方位育人,教師們對如何實現思政與專業、課堂的銜接等問題進行了重點分析、思考,認為最大限度發揮課堂教學的育人主渠道作用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關鍵。把“課程思政”改革作為落實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事項來抓,以“課程思政”為載體探索“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有效路徑,關鍵是抓住課堂這個主陣地,用好教學這個主渠道,促進教書與育人相統一。筆者認為,思政進課堂具體應結合國家形勢、職場案例、學生自身、社會實踐等幾個方面開展,以更好實現全面育人目標。
一、結合國家形勢引入思政對人才培養的影響
結合國家形勢和社會大環境引入思政,從而引導學生。比如,在疫情期間,教師只能在線教學,這正是一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思想觀念、引導學生的好機會。由于疫情原因,廣大師生只能進行在線教學,此時還有許多逆行者沖鋒在醫療前線,可引導學生思考,總結下自己的體會、感想,作為一項線下作業去完成。
實踐證明,通過這項作業,同學們的思想認識都有了很大提高,通過跟國外相比較,他們深切感受到我們黨、我們國家的強大力量,共產黨員們挺身而出、主動請纓,始終秉持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了人民的利益不畏艱險、甘于奉獻。所有這些都使同學們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信不疑,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的思考,這次疫情讓他們見證了祖國的強大,讓他們感到無比自豪;英雄們感人的故事,使他們深受教育,使他們立志要努力學好專業技能,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將來更好報效祖國。
針對大家的體會,老師在課上再做進一步總結:這次疫情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沒有黨的領導和強有力的制度保證,我們國家不會在這么短時間內就控制住疫情的擴散,這充分體現了我們國家制度的優越性,借此機會,讓同學們對我們的黨和國家有更加深入的認識,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這樣,就實現了結合國家形勢恰當地引入思政教育。
對于學生,除了需要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外,堅定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覺悟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作為專業教師,應深刻理解并貫徹執行總書記“協同育人”的講話精神,樹立“課程思政”理念,及時了解黨政方針、法律修改等動態信息,不斷提升政治素養,充分挖掘專業課程的思政資源,并及時引入課堂,促進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更有利于實現全方位育人。
二、通過職場案例引入思政對人才培養的影響
思政是個廣義的概念,教師可以從思想上、政治上引導。課程思政是課程建設的靈魂,學科專業知識、理論是課程思政的載體。作為教師,應充分發掘各門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堅持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統一、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
對于會計專業,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具備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即誠實守信、細心謹慎、客觀獨立、職業判斷等的基本素養,就是要講誠信、守規則、實事求是!“誠”為立身之本,“信”為執業之基,就是要把會計職業道德元素引入課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以行業的精神內核引導、激勵學生在會計工作中客觀公正地反映經濟事實,謹記會計誠信道德,保持職業操守。通過會計“1+X”財務共享培訓,筆者深受啟發。培訓中的實務拓展涉及到了一些實際工作中出現的案例,有的是違規被罰,有的是稍一疏忽就造成了巨大損失,有的是自己的一點過失就給自己留下了終生遺憾而無法彌補,等等。這些案例都鮮活地體現了實際會計工作所需要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標準,可以很好地啟發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鑒、引入職場案例,引導學生堅守職業誠信,以認真、負責、嚴謹的態度努力工作,避免犯專業上的錯誤以及任何其他低級錯誤;注重以會計造假案例、視頻等更直接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切身感受到“德”的重要性,引導、啟發學生對違法問題進行思考、分析,警示學生時刻記得要遵守財經法規,使學生在經濟利益與社會價值間做出正確選擇,要求學生樹立責任意識,嚴守職業道德。這樣融思政于課堂就自然、順暢了。所以,教師們需要多積累一些真實的案例,恰當插入,會給學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對學生來說是非常受益的。總之,只有融思政于課堂才能培養出合格的會計專業人才。
三、結合大學生自身問題引入思政對人才培養的影響
未來的會計人才絕不僅僅是具有專業技能的人才,更是具有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合格人才。課堂教學都兼具育人功能,要求教師自覺承擔起育人責任,正面“育人”。在課上,教師不僅僅是講授知識、理論和技能,還要有機融入思政內容——三觀教育。通過觀察學生,發現學生的問題,及時進行正面引導,引導學生從正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正確的思想意識,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態度,從實際中一點一滴提高學生思想修養,遇到問題及時跟進指導,正確地引導學生,隨時給學生傳遞正能量。比如,通過剖析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大學生案例,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再比如,線上教學時,有的學生不認真,沒在聽……等等,這時可以及時對學生強調這門課的重要性,要求大家一定要掌握一門專業技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增強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意識,使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教書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在專業教學中可潛移默化地育人,在育人的同時要注重專業能力的提升,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通過“育人”真正做到思政進課堂,自然地實現思政進課堂,才能培養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專業人才。否則,思政與課堂、學生結合不好,就容易造成“兩張皮”,效果不好。
四、通過社會實踐引入思政對人才培養的影響
在社會實踐中融入思政內容,增加思政表現考核分,這也是開展課程思政的一個重要途徑。社會實踐主要指假期的長、短期實習,考核采取實習心得、實踐報告等形式,計入畢業總成績。比如,通過開展“緬懷革命先烈,爭做文明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做志愿者服務,去植物園瞻仰梁啟超墓;組織學生開展“緬懷革命先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社會實踐活動,參觀李大釗烈士紀念館等,可再現歷史。實踐證明,這些活動可使大學生深受教育,體會到新中國來之不易,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使同學們決心要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此外,還可組織學生多多參加社會志愿者服務活動等,培養學生樂于奉獻的優秀品質。
國家強大離不開高素質人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師,教師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教不嚴,師之惰”。為了更好實現思政進課堂,教師只有不斷地積極提升自身思政理論素養,才能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引導學生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只有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才能培養更多合格的會計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參考文獻:
[1]? 何紅娟.“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發展的內在邏輯及建構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5).
[2]? 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
[3]? 欒甫貴.會計教育內涵的拓展———基于人生教育的思考[J].會計研究,2017,(12).
[4]? 方忠良.會計專業的課程思政教育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8,(18).
[5]? 侯新,孫榮禛,冀成中.高校會計專業思政教學改革的探索[J].會計師,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