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考綱的要求,歷史“影響”(或意義、作用)類的題目對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如“能力的遷移”“問題的理解”“思維能力”“語言表達”等。如果教師在教學中直接把這樣的題目拋給學生,并且要求作答要“角度準確”“要點齊全”“語言通順”“條理清晰”,那是很難做到的。為此,教師需要制作PPT課件以輔助教學,引導學生的思維,增加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但是,任何一個工具的運用都應該服務于一定的工作目的,PPT課件也是如此。怎樣制作和操縱PPT課件才能使之發揮好作用呢?這就需要上課的思想符合教育教學的基本原理,從而使PPT課件具有靈魂。有靈魂的PPT課件才能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才是最有價值的課件。
關鍵詞:多媒體課件;PPT課件;輔助教學
一、 遵循教育節律,做好總體規劃
教育節律又稱“教育節奏”,是英國教育學家懷特海在1921年出版的《教育的目的》中提出的一個重要的教育原則。其基本內容有三:一、 他指出,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心理發展也表現出階段性、節律性或周期性的特點。二、 一個完整的學習循環包含著浪漫階段、精確階段和綜合運用三個重要階段。浪漫階段是學習者的發現階段,是理解的初始階段;精確階段是學習者能準確詳盡地闡述那些新知識和他們熟知的知識之間的關系,使第一階段的認識具體化、系統化的階段;綜合運用階段也就是黑格爾體系中的綜合,它是每個學習循環的終點,同時也是下一個新循環的起點。三、 這三個階段的發展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周期,而教育的過程就是這種周期的連續不斷的反復。
先要依據教育節律的三個階段對教學內容做出整體規劃。
(一)浪漫階段,以發現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計劃以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歷次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影響為例,通過教師提出問題、演示作答,然后進行仿例訓練和變式訓練,不僅能夠舉一反三地對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影響問題完整作答,而且更重要的是初步學會分化問題難度的方法,了解“一般”+“特殊”的解題方法并能初步運用這種方法解決問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奇異的情感,主要的是興奮,它是單純從事實過程過渡和開始認識它們未經探索的關系的含義所引起的。”“方法的知識是最有價值的知識。”所以在這一階段教學任務和要求就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教給題目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PPT制作中就要貫徹這種思想,分層設疑,分步作答,保證能夠分步實施。
(二)精確階段,以增長知識,學會運用方法解決問題
這一階段因為有了第一階段的鋪墊,進一步訓練就順理成章了。有了第一階段的體驗之后,學生的注意力會更為集中,接下來的學習會更有目的性,這種主動的、積極的學習狀態是非常可貴的。所以趁熱打鐵,加強訓練形成能力就是這一階段的重要任務。
(三)綜合運用,以舉一反三,運用方法進行實戰體驗
這是教的收獲階段和學的檢驗階段。教師已經授之以漁,能力還需自己訓練。所以選取典型的高考題目,讓學生獨立作答,然后組織討論并進行成果展示。PPT幫助出示題目,實物投影儀展示作品。
二、 遵循“耐度定律和最適度原則”,分步落實答案
教育生態學中有一條重要的原理是“耐度定律與最適度原則”,指出“教育的個體生態,其承受力和耐受度是很明顯的,達不到或超過‘度,就會產生不利的或相反的影響。”違背了這一定律的后果是很嚴重的,如產生厭學、放棄等不良情緒。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就要設法化解這個“度”,以使學生的問題難度符合“最適度原則”。分層設度、因勢利導、循序漸進、逐步達成才能實現教學的目標。
這是依據的原則和教學的方法設想,在PPT課件制作中怎樣貫徹呢?教師以“浪漫階段”的例題為例說明這個問題。
新中國成立后農村生產關系的變革有: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請回答它們各有什么影響?教師利用PPT首先要對問題進行分解。
第一步,提出問題:1952年底完成的土地改革有什么重要的影響?
第二步,演示作答:
1. “一般”情況下,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或變革的影響都是:“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2. 但還不夠,一定要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講出“特殊”的影響來,作答才是完整的,思維才是深刻的。所以需要這樣的PPT表格繼續演示:
3. 整理、潤色,要求學生表達要準確,語言通順有條理。演示如下:廢除了在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實行了農民土地所有制,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為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為新生的人民政權的鞏固奠定了物質基礎,為國家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奠定了物質基礎。
第三步,仿例訓練,加強應用能力培養。請學生分別講出農業合作化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影響。教給方法:首先用“一般”分化問題難度,再用“特殊”(結合歷史背景等)講出特定的影響來,最后整理潤色,盡量能做到有條有理,要有文采。訓練之后,教師再用PPT出示答案。如此才能真正取得訓練的效果。
在PPT操作中,首先是要研究一個“度”,分解難度、分層設問,使問題形成一定的梯度,然后循循善誘達到層層深入,讓他們先能說出,之后逐步實現說得對、說得全、說得好,說得精彩,這既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又能遵循思維規律,不僅提供了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還能培養他們的思維習慣和提高思維的品質。
三、 遵循生態位原理,鼓勵個性發展
生態位是指在一個群落中,每個種都有不同于其他種的時間、空間位置,也包括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地位。首先要平衡師生生態位。老師是“設計師”“引路人”“教練”,學生是“建筑師”“探險家”“運動員”,不論是師生互動交流方式還是知識體系的構建都要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其次要懂得平衡生生生態位,作為教育生態主體的學生,因為處在“課堂”這個“生態系統”的同一生態位上,就天然地存在著合作與競爭。
還以如何指導學生解答“影響”類問題為例。土地改革只是新中國農村生產關系的變革中的一例,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以土地改革為典例,引導學生去解題,掌握解題方法。那么,PPT課件制作就要扎實些。但其他變革的思考方法與之相似,教師的課件就可以只出示問題而不做解題程序方面的演示了。要把教學的側重點放在知識點的正確性、語言表達的條理性簡潔性等方面。教師主導重在組織、糾錯和點撥,而學生合作、探究,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在教和學的雙邊活動中,教師和學生處在各自的生態位上并各司其職各盡所能,尤其是在生生生態位的運用中,形成了互動和競爭機制,就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培養。這樣的教學活動,主導者是教師,但教師要擺脫PPT課件的限制,不能因為課件而束縛了科學的教學活動,而最好的方法是要在課件制作上符合生態位原理。
四、 遵循富集降衰律,合理安排容量
課件是給學生提供信息的工具,跟傳統課堂教學相比,因為有了多媒體以及PPT課件等工具的采用,能夠給學生提供大量的信息。但信息量過大也會造成學生身心的疲勞,注意力分散等不良心理反應,反而不利于重點知識的掌握和教學難點的突破。教育生態學的富集降衰律認為,富集和降衰是對立的統一,教師不能因追求信息的豐富性而忽略了因其豐富而導致的降衰現象影響了實際的教學效果。所以,在課件制作時就要充分權衡教學時間、學生的學習層次和接受水平等,總之,就是要從實際出發,使課件真正發揮出為實際教學服務的功能。
那么,在PPT課件制作中如何才能避免因“富集”而“降衰”呢?
第一,教學內容要集中。如本課件中就以“教答影響類問題”為重點,在設題舉例(如近年的高考題)時要盡量避開與之無關的問題。
第二,引導思路要清晰。如本課件中先引導學生答出“一般”影響,然后引導學生根據特殊的歷史背景答出“特殊”影響,最后進行整理。
第三,設題舉例要典型。如為了說明“影響”類問題是高考卷中的高頻考題,就把歷年來的這類題目都羅列出來。教師的想法是好的,為的是引起學生的格外注意,但信息容量過大就會沖淡教學重點,所以需要精簡信息,控制信息量,要選擇典型考題即可。
第四,不僅要合理安排圖片數量,其量要適于一節課的標準,以避免一節課變成了圖片播放課;而且要合理設計單個圖片的信息承載量,以避免學生辨認困難、視力疲勞、情緒倦怠。
五、 結語
總之,PPT課件作為教學的一種工具,當然能發揮一定的作用,但如果追求高、大、全,如同教案或學案,就會沖淡教學的過程,不能讓教學效果落到實處。所以該嚴謹處要一絲不茍,該簡略處就要刪繁就簡。教師要運用正確的理論做指導,使PPT課件成為有靈魂的課件,課堂教學就會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1]張大鈞.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吳鼎福,諸文蔚.教育生態學[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
[3]現代西方資產階級教育思想流派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作者簡介:
李懷清,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民勤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