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銀芳



[摘要] 目的 研究個性化敘事護理模式對慢性胃炎患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及疾病控制能力的影響。 方法 選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本院接收的慢性胃炎患者86例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3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實施個性化敘事護理模式。對比兩組疾病相關知識掌握度、疾病控制能力、疾病改善情況、護理滿意度。 結果 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疾病相關知識掌握度評分、疾病控制能力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后胃痛發(fā)作頻率少于對照組,胃痛發(fā)作持續(xù)時間短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慢性胃炎患者實施個性化敘事護理有助于其相關知識掌握程度及疾病控制能力的提升,可促進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可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關鍵詞] 慢性胃炎;個性化敘事護理;健康知識;胃痛;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197?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20)27-017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impacts of personalized narrative nursing mode on the mastery of disease-related knowledge and disease control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gastritis.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18 to August 2019, 86 patients with chronic gastrit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43)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n=43)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ersonalized narrative nursing. The mastery of disease-related knowledge, disease control ability, disease improvement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disease-related knowledge and disease control abilit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frequency and duration of stomachach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Personalized narrative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gastritis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ir mastery of disease-related knowledge and disease control ability, and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 and achieve satisfactory results.
[Key words] Chronic gastritis; Personalized narrative nursing; Health knowledge; Stomachache; Satisfaction degree
慢性胃炎是消化內科常見疾病,具有病因復雜、發(fā)病率高、病程長、反復發(fā)作等特點,以噯氣、反酸、嘔吐、上腹隱痛等為主要臨床表現,患者缺乏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易出現負面情緒,從而降低治療依從性[1-2],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故需要通過積極的干預提高患者的相關知識掌握度以及依從性,以促進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敘事護理是指臨床護理中運用后現代心理學敘事治療的模式,本文對個性化敘事護理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實施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8年9月~2019年8月本院進行治療的慢性胃炎患者86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3例。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經胃鏡檢查明確診斷為慢性胃炎,符合《慢性胃炎的分類及內鏡診斷標準》中關于慢性胃炎的診斷標準;(2)臨床檢查結果顯示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正常;(3)臨床資料完整、溝通及理解能力正常者。
排除標準:(1)存在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2)存在胃間質腫瘤、胃癌或其他部位惡性腫瘤者;(3)存在消化性潰瘍等胃腸道疾病或胃腸病手術史的患者;(4)存在神經系統(tǒng)疾病、精神異常、視聽覺障礙者。
對照組中,男26例,女17例;年齡24~68歲,平均(49.85±3.40)歲。病程6個月~10年,平均(5.18±0.52)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19例,大專及以上14例。
觀察組中,男28例,女15例;年齡25~69歲,平均(49.92±3.43)歲。病程為6個月~10年,平均(5.12±0.46)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9例,高中21例,大專及以上13例。
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在患者入院后建立病歷檔案,引導患者完成各項輔助檢查,遵醫(yī)囑實施各項護理措施,加強病情監(jiān)測以及病房巡視,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和飲食指導,觀察患者用藥后有無不良反應發(fā)生,做好日常生活護理。
觀察組:個性化敘事護理。(1)建立個性化敘事護理小組:成員包括護士長、責任護士,安排小組成員參與敘事護理相關知識的培訓,要求其充分掌握敘事護理的知識以及技巧。(2)護理計劃的制訂:根據慢性胃炎患者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敘事護理的療程,即1~2個療程,1個療程為1周。每個療程安排敘事護理2~3次,30~40 min/次。針對個別患者在1周內出院的情況,在其出院后通過電話或微信的方式完成剩下的療程。(3)性格評估:責任護士對患者的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對患者的性格特征進行了解和評估,為制定后續(xù)的干預措施提供參考。(4)引導敘事、問題外化:護理人員在與患者的溝通交流過程中,結合患者的心理特點、健康知識薄弱點以及明顯的負性情緒引導患者敘事,并耐心傾聽以及表示理解,引導患者合理宣泄負面情緒,同時在傾聽中解答患者的疑惑,并命名與負面情緒相關的癥狀,促使問題具體化、形象化,針對健康知識薄弱點予以個體化的宣教。(5)敘事內容的解構:根據外化的問題收集敘事的相關資料,明確其中有意義、積極的敘事,對積極和挫折事件中的積極因素進行尋找,與患者一同對負面情緒產生的深層次原因進行分析。(6)敘事改寫及正向反饋:責任護士在與患者的溝通過程中梳理問題、篩選并提煉積極內容,借助圖片、微信、視頻等方式制作敘事文件和健康知識宣教文件,應用多種技巧讓患者對原有敘事的認識重新構建,在護理期間利用敘事中的積極因素與患者進行溝通,正確認知相關知識,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7)深化干預:在患者的負面情緒得到一定控制后,借助多次深度訪談引導患者感受和表達,并予以個性化的健康宣教,引導患者建立正確的認知和行為。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本院參考于世軍[3]自制的健康知識問卷調查量表設計符合科室實際情況的知識調查問卷,兩組患者在干預前、干預后填寫疾病相關知識調查問卷,包括疾病原因、預防措施、藥物知識、飲食知識、保健知識五個方面,每方面分值 0~20分,總分100分,分值越高,提示疾病相關知識掌握度越高。
(2)以曹瑜[4]自我管理能力評估方法為參照制訂疾病控制能力評估量表,兩組患者在干預后從癥狀管理、情緒管理、日常生活管理、信息管理、自我效能等方面評估兩組患者的疾病控制能力,應用百分制,以得分高為優(yōu)勢。
(3)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后疾病改善情況。
(4)兩組患者在出院前填寫科室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問卷信效度分別為0.87、0.91,問卷總分為100分,其中90分及以上表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對應的分值為75~89分、<75分。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疾病相關知識掌握度比較
干預后兩組患者的疾病相關知識掌握度評分較干預前增高(P<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各項疾病相關知識掌握度評分均比對照組數據更高(P<0.05)。見表1。
2.2兩組疾病控制能力得分比較
經過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疾病控制能力與對照組數據進行比較顯著更高(P<0.05)。見表2。
2.3兩組疾病改善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胃痛發(fā)作頻率比對照組少,胃痛發(fā)作持續(xù)時間比對照組短(P<0.05)。見表3。
2.4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慢性胃炎的發(fā)生同幽門螺桿菌感染、不良生活飲食習慣等因素有關[5],疾病病程長且易反復發(fā)作,且患者對健康知識的認知度不高[6],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不利于疾病的控制[7-8],會影響生活質量,故需要實施積極的護理干預以促進患者病情的改善。
常規(guī)護理的內容更注重疾病護理和日常護理,而忽視了心理情緒與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對疾病轉歸的影響[9,10]。敘事護理是一種體現“以人為本”理念的心理護理方法,其特點之一為以患者為主體[11],護理人員作為協(xié)助者,能夠幫助患者正確修整自我認知以及負性情緒,并幫助患者自由回憶和講述既往史,護理人員作為傾聽者和引導者,可使患者的自信心增強,同時引導患者深入解剖自身情感層次以及解構負面情緒,幫助患者解決其存在的心理問題[12],從而能夠較好地感受到醫(yī)護人員、家人的關懷和溫暖,自然地將心理壓力正確釋放出來,逐步將負性情緒緩解。護理人員在對患者敘事內容進行評價的同時實施敘事編輯并予以正向反饋,通過在與患者的交流、訪談期間及時明確患者存在的問題,根據這些問題,幫助患者尋找生活中被忽視的積極事件并進行強化,利用聯結、遷移等方式改變患者的原有態(tài)度,并在此階段根據慢性胃炎患者的性格特征等個性化指標為患者注入正能量,在消除其負面情緒的同時讓患者了解疾病相關健康知識[13-14],有利于患者主動糾正錯誤的自我認知以及行為,從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進疾病控制能力的提升,故有助于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15]。同時借助圖片、微信、視頻作為敘事護理和健康宣教的工具和載體,一方面能夠隨時隨地地進行深入溝通和交流,糾正患者的錯誤觀念;另一方面有利于豐富健康教育知識宣傳途徑,便于加深患者對健康知識的理解,從而在日常生活和疾病控制中體現,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疾病相關知識掌握度得分明顯增高,疾病控制能力得分亦比對照組高,且胃痛癥狀得到了有效改善,故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更高。分析原因在于,個性化敘事護理中,護理人員更易了解患者的心理及精神方面的需求,從而能針對知識薄弱項進行宣教,能夠充分結合慢性胃炎患者的需求為其提供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促進患者自覺形成有利于健康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進而改善胃痛癥狀,較好地控制疾病進展,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獲得更高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個性化敘事護理模式應用于慢性胃炎患者中能夠有效提高疾病相關知識掌握度以及疾病控制能力,可促進患者康復,護理效果令人滿意。
[參考文獻]
[1] 田翠華.慢性胃炎及胃潰瘍患者的系統(tǒng)護理及施行意義評估[J].醫(y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3):146-147.
[2] 沈超群,許若纓,陳慧,等.中藥藥膳聯合個體化情志護理對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的療效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0,40(2):316-319.
[3] 于世軍.慢性胃炎護理中個性化健康教育的臨床效果探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9,17(15):211-212.
[4] 曹瑜.個體化健康教育對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病情控制的影響[J].國際感染病學(電子版),2020,9(2):26-27.
[5] 俞玲,王靈云.互動式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護理中的應用[J].河南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31(6):811-813.
[6] 李明俊.慢性胃炎護理中應用健康教育對患者滿意度和病癥知識掌握度作用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9,38(35):144-146.
[7] 黃婷.系統(tǒng)護理干預在慢性胃炎及胃潰瘍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9,23(33):4803-4804.
[8] 楊記意,劉君武.基于Orem自理理論的護理干預對慢性胃炎患者自護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19):39-41.
[9] 楊金蘭,房惠敏,莫冬梅.PDCA循環(huán)管理對慢性胃炎患者護理質量及治療效果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18):19-21.
[10] 李慧芳,楊恒艷.系統(tǒng)護理對慢性胃炎及胃潰瘍患者不良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9, 14(22):151-153.
[11] 邵瓊潔,黃衛(wèi)東.敘事護理的應用現狀及展望[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8,34(6):208-210.
[12] 覃艷芳.健康教育干預應用于慢性胃炎護理的效果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9,23(21):3091-3092.
[13] 趙亞娟.個性化護理在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對身心狀態(tài)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9,4(20):177-179.
[14] 林小蘭,王桂香,吳光峰.敘事護理在中心靜脈導管維護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3):56-58.
[15] 張魯敏,顧芬.敘事護理在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護理學報,2019,26(1):32-35.
(收稿日期:20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