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峰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同時也伴隨著環境問題的惡化,國家對于生態問題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旨在保證經濟正常發展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建設生態文明社會。林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植樹造林既能夠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為人們的生活增添新鮮空氣,又能夠起到防止沙化、預防惡劣天氣侵襲的作用。而林木種苗是造林的基礎,也是關鍵,優質的種苗不僅能夠極大程度改善造林的質量,還能為我國帶來更好的生態效益及經濟效益。為此,就林木種苗的生產現狀及優化種植策略進行了探討,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林木種苗;生產現狀;種植策略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0)19-0121-02? ? ? ?中圖分類號: F326.2? ? ? ?文獻標志碼: A
種苗是林木發展的根本,而種苗的質量關乎林木發展的健康與否,也是林業長遠發展的基礎保障。林木種苗是建設我國生態文明社會的基礎,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種苗建設也在逐步轉型,由以往的數量擴張型轉變為質量效益型,說明我國已經認識到種苗質量對于林業發展的重要性。但就實際情況而言,當下林木種苗在生產和種植過程中依舊存在很多問題,若不加以解決,會嚴重影響我國林木業的發展。
1? ?林木種苗生產特點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林木業方面也加大了發展力度,所以,林木種苗產業自然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
1.1? ?生產規模擴大
目前,我國已將林業建設產業列為國家重點產業之一,因此,林木種苗的發展態勢也越來越好,為了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林木種苗的生產規模也在逐漸擴大。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加之以往人們對生態問題的不重視,導致人類活動對生態的傷害非常大,甚至嚴重影響到了人類目前的正常生活。如內蒙古、西藏等省市,由于畜牧業發達,人們過度放牧導致土壤沙化嚴重,還有一些地區由于管理欠缺,放任人們亂砍濫伐,造成嚴重的生態自然災害[1]。這些問題都使得國家不得不重視林業建設,為此,為了林木業的長遠發展,當下林木種苗必須擴大生產,既保證數量也要注重質量,以促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
1.2? ?林木種苗多元化發展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上對于林木種苗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因而需要林木種苗朝著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如今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好,精神生活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所追求的生活目標,普遍更加關注生活、關注環境。縱觀我國城鎮面容,越來越多的小公園佇立在城市中,而各個住宅小區、校園等都更加注重綠化。為此,在保證美觀的同時,種苗的質量也是非常重要的。而想要真正發展生態建設,僅依靠一種樹種是非常不樂觀的,其容易導致城市面容不美觀,且單一種苗成活率較低,不利于林木業的長遠發展[2]。
1.3? ?逐漸向產業化和市場化方向發展
隨著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越來越多的人喜愛整理花藝,很多市民會購買盆栽或花卉進行種植,不僅能夠增添室內美感,還能起到舒緩心情的作用。為了滿足當下人們的生活需要,很多種苗開始進行銷售,自此,林木種苗就逐漸向產業化和市場化的方向發展,產業效益也越來越高。
2? ?當下林木種苗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2.1? ?林木種苗結構失衡
受市場環境和經濟環境的影響,目前林木種苗在生產結構中出現了很嚴重的失衡現象。主要是由于當下的生產技術與需求嚴重不符,技術水平較低,市場需求量高,導致市面林木種苗的成活率較低,且規格也相差甚遠。
目前在實際生產中,由于技術水平較落后,無法研制和生產更優質的品種,使得已生產的種苗滯銷。除此之外,各行各業對于種苗的需求不斷增加,使得種苗生產規模增大,出現供過于求的現象,很多種苗不得不低價出售,既浪費資源,又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
2.2? ?林木種苗管理機制缺失
近些年,林木種苗的發展態勢越來越好,雖然相關管理人員也在不斷追求種苗的質量問題,但在管理機制上仍較為落后,如標簽使用不合理、生產經營記錄缺失等問題,這些問題若不加以解決,將無法進一步完善種苗生產管理體系,林木種苗的生產經營管理模式就無法健全。這就導致目前種苗在生產銷售時,質量無法得到很好的把控,甚至還會出現售賣假苗或劣質苗的現象,嚴重影響了經濟社會秩序[3]。
2.3? ?林木種苗工作人員能力較弱
當下,很多林木種苗相關人員都沒有認識到林木種苗的重要性,人們還停留在過去的思想中,只注重數量,輕視質量,由此出現了“連年造林不見林”的現象。當出現問題時,人們就將其歸結于自然條件差、管理落后、技術落后等,但很少會有人注意到種苗人員自身的問題。目前,很多林木種苗人員都是非專業人員,且沒有經受過系統的培訓,工作能力較低,很大程度上成為了種苗質量低下的一大影響因素。
3? ?林木種苗種植優化策略
3.1? ?科學決策發展樹種和品種
隨著人們對精神生活的不斷追求,良好的生活環境已經成為人們所熱烈期盼的目標。所以,建立良好的生態系統、維護生物物種多樣性、生產豐富的生態產品、建設美好家園,是對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因此,為了進一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生活需求,相關部門必須加大新品種的研發力度,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發新品種時,要避免對以往品種的重復開發,注重種苗的質量,科學發展樹種和品種,為之后的生產和種植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研發新品種時需要注重以下幾點:①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不同的品種和樹種對于生活環境的需求是不同的,所以,在研發新品種時,要注意樹種的種植區域,充分考慮其生存環境。②注意外來物種的引入。在生物群中,外來物種對于原物種既存在好的地方也存在不好的地方,所以,種苗人員要嚴格觀察外來物種的引入情況。若沒有進行嚴格觀察,很可能會導致外來物種與本物種都受到損害,或者因生物生存法則而打破生態平衡。為此,在引入外來物種時,要格外注重其是否與本物種適宜共生。③遵循適地適樹原則,針對不同的地質環境和自然環境,培育相應的對抗的品種。與此同時,利用容積育苗的優勢來加大新苗培育的力度,為研發新品種奠定堅實基礎。
3.2? ?提升林木種苗培育技術水平
“科技興種”是當下林木種苗培育中理應堅持的標準,利用先進科技水平建立和創新種苗培育體系。組織培育是種苗培育中一項關鍵的技術,其關乎林木種苗是否能夠快速繁殖以及品質質量,是林業種苗培育中使用最廣泛的一項現代生物技術,同時也是目前最為成熟的一項基礎技術。隨著苗木培育科技性的不斷加強,育苗的方式也開始不斷發生變化,由最初的大田育苗、裸根育苗逐漸演變為工廠育苗和容器育苗,相比于傳統育苗方式,現代育苗方式在育苗上更加便利,不僅生長周期大大縮短,且受季節影響也較弱,更符合現代育苗手段。因此,相關育苗部門需要特別注意選種、容器、土質、光照等關鍵環節,建立核心技術管理體系,將現代科技水平融入貫穿到林業育苗環節中,進而全面實現現代化產苗育苗,加快種苗工廠化的進程,提升種苗質量。
3.3? ?完善林木種苗管理機制
在大數據時代下,林木種苗管理應與大視覺結合,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通過信息管理平臺,全方面檢測種苗的生產情況,以信息技術手段分析種苗的狀態,制定科學、有效的培育方案,以此不斷提升種苗的質量。與此同時,林木種苗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化林木種苗生產經營管理機制,將種苗的來源、產地等信息都落實到信息平臺上,確保種苗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可以追溯到切實地點和方向。林木種苗信息化管理不僅能夠從根源發現種苗生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還能對種苗的培育進行精細化管理,切實提升種苗從生產到培育再到銷售的全方位把控。除此之外,各級部門還要加強對種苗檢驗技術標準的提升。鼓勵林木種苗企業在內部制定標準,有效提升種苗標準化體系的科學建設,為林木種苗的監管工作提供良好的技術奠基。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要嚴格遵循我國相關法律法規,通過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來確保后續生產經營活動的規范性,保證林業種苗的長遠發展。
3.4? ?加強對林木種苗質量的控制
在林木種苗生產過程中,若減弱林木種苗的控制,那么在培育過程中就會出現林苗死亡的情況,大大降低了林業種苗的效率,既耗費資源,又耗費時間,在人力、物力方面都會造成很大影響。這就需要林業種苗的相關工作人員不斷提升自身種苗育苗的觀念和意識,通過培訓學習專業的種苗技術和理念。與此同時,政府或企業高管部門要加強對林業種苗工作人員的教育力度,邀請專業的講師為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建立健全相關考核機制和獎勵機制,進一步提升工作人員的學習熱情和工作熱情,為林木種苗的質量把關。
4? ?總結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國家對于生態文明建設越來越重視,林業是建設生態社會的重中之重,所以,當前林業的發展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的廣泛重視。但是在林木種苗的實際發展中,仍存在很多問題制約著林苗的發展。因此,相關部門依舊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不斷為林業發展作貢獻。
參考文獻:
[ 1 ] 常幫助.加快林木種苗發展提高造林的生產效益[J].農家參謀,2017(19):55.
[ 2 ] 陳莉莉,郭凱民.林業種苗管理中常見的問題及措施[J].農家科技,2018(8):170.
[ 3 ] 李生壽,他君貴.淺談如何提高祁連縣林木種苗生產質量的對策研究[J].農家致富顧問,2015(10):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