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慶
摘要:聲樂表演的首要因素是人的嗓音,但是只有嗓音、技巧的表演是沒有靈魂的表演,因此,演唱者必須要具備充沛的感情才能作出完美的聲樂表演,因此,在聲樂教學中,要注重情感培養與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本文就音樂情感、音樂審美能力及兩者的關系做簡要分析,并提出幾點聲樂教學中情感與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策略,希望可以為廣大聲樂教師提供教學參考。
關鍵詞:聲樂教學;情感;音樂審美能力;培養
一、聲樂教學中情感與音樂審美能力概述
(一)聲樂情感
聲樂情感一般是指表演者通過聲樂表演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里的情感可以是親情、友情、愛情,也可以是愛國情、愛民請,甚至可以表達溫情或者柔情等不具有特指意義的情感。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情感表達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表演的過程中流露出真情實感,才能打動觀眾,引起觀眾的共鳴。不同于樂理知識、歌唱技巧的學習,情感表達的能力對于學習者來說難度更大,它要求音樂學習者首先要具備一定的音樂審美能力,嚴懲這只有理解作品創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及思想,才能更好地通過自己的表演來表現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及情感。
(二)音樂審美能力
音樂審美是基于審美理論在聲樂方面的分支理論,包括音樂的欣賞、體會、再現及創作等過程。音樂審美能力包括以下幾部分:第一,欣賞。指的是學習者首先要學會欣賞音樂作品,能夠體會到創作者在創作音樂作品時所要表達的情感;第二,再現。學習者根據自己具備音樂技巧將音樂作品進行再現,從而發現自身不足并積極改進;第三,創作。當演唱者的音樂技巧達到一定程度以后,要嘗試進行再創作,利用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與體會進行作品的二次創作,根據自己的演唱特點及技巧創造更適合自己的聲樂作品。
(三)情感與音樂審美能力之間的關系
聲樂表演主要是依托于人的嗓音來完成,因此,對表演者的嗓音及演唱技巧要求極高,當然,準確的節奏、音階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若想準確的表達出創作者在作品中的情感,只靠演唱者的嗓音及演唱技巧是無法表達出來的,沒有情感的表演一定不是一場成功的表演。表演者只有準確地表現出音樂作品的情感,才能打動人心,引起觀眾的共鳴,而表演者若想準確表達創作者的情感,首先要具備一定的音樂審美能力,只有表演者體會、領悟創作者的情感并通過再創作將情感通過表演表達出來,才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因此,音樂審美能力決定了表演者對聲樂情感的體會及再現,若想提升聲樂情感表達能力必須要具備一定的音樂審美能力。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是發現音樂作品情感、培養學習者聲樂學習情感的重要途徑。反之,情感的培養也有助于學習者審美能力的提升,二者關系密切、缺一不可。
二、聲樂教學中培養情感及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讓學生學會感受聲樂中的情緒及情感
情緒和情感是聲樂表達中兩個層次,情緒是淺層的,情感是深層的。我們可以很直觀的感受到音樂所表達的情緒,但是情感就比較慢。比如兒童,可以很直接的分辨出別人情緒的變化,卻很難體會其情感的變化。因此,在進行聲樂教學的時候,可以先從情緒的感受來進行。那么,如何讓學習者體會聲樂中所表達的情緒呢?教師可以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歌劇、音樂劇讓學習者欣賞。在進行音樂情緒感知培養的過程中,首先要學會用心聆聽,先不用過多的注重聲樂的創作背景、演繹技巧等,因為音樂本身就可以傳遞情感和情緒。一首好的音樂作品,即便我們聽不懂歌詞,聽不出演唱者的演唱技巧,也可以聽出演唱者表達出的情緒及情感,因此,要利用聲樂本身的情緒表達能力去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力。
一首聲樂作品所表達的情緒是來自于情感的,若想更加準確的把握聲樂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必須要進行多方面的培養,比如,第一,要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及主體思想,只有將準備工作做好,才能準確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否則,演唱技巧再完美,其聲樂作品也是缺少靈魂的。沒有了情感的表達,演唱作品只能說是技術上的模仿。當然,作為聽眾,如果對作品背景缺少了解,也無法準確把握作品的情感真諦。第二,學會傾聽聲樂作品,只有真正的了解歌曲背景、基本資料及相關故事情節,才能真正地深入其中,引起共鳴,否則,可能會產生理解的偏差。第三,根據歌詞來感受作品所抒發的情感。閱讀是傳達創作者情感的重要途徑,因此,要注重歌詞的把握。對于國內的聲樂作品,可以很容易的解讀歌詞所表達的情感,很少出現理解的誤差。但是對于國外的聲樂作品,由于收到外語水平的限制,很容易對理解產生誤差。另外,有的翻譯不夠專業,也會造成理解的偏差,如果外語水平足夠高,建議直接看原版歌詞。另外,在品讀歌詞之前,也要先對作品的創作背景、人物、劇情等做一定的了解,這樣才能夠更準確的把握創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以提升表演者的審美能力,有助于表演者情感的表達。
二、將情感及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落實到實際生活及學習中
俗話說“藝術來源于生活”,因此,在進行聲樂學習的時候,要注重回歸生活。采取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音樂情感及審美能力。聲樂作品又通過審美的創造而高于生活,因此,聲樂的審美及情感培養要落實到聲樂學習的整個過程之中。第一,要培養聲樂學習的興趣,興趣高了才有可能激發創造性;第二,注重樂理知識及文化素養的提升,從而提升音樂審美能力,以利率知識引導審美的實踐活動;第三,在情感及審美能力積累的過程中,盡可能多的接觸更多的音樂風格,拓寬學習范圍,讓學習者在生活及學習中培養不同風格的音樂審美能力。因此,在生活及學習中學習聲樂,是一個具有系統性及綜合性的過程,學習者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逐步提升音樂素養,豐富自身文化底蘊,從而在聲樂表演的過程中,靈活地調整情感的投入,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三、結語
由此可見,情感及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在聲樂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將兩者巧妙的結合起來,并注重在生活及學習中培養學生情感及音樂審美能力,才能使表演者完成情感與技巧高度融合的打動人心的表演。
參考文獻:
[1]唐鶴鳴.提高審美認知能力對聲樂教學的意義[J].北方音樂,2020(08):100-101.
[2]向蔭耀.論音樂審美能力對聲樂教學的影響及其對策[J].戲劇之家,2020(06):143.
[3]楊穎.從美聲唱法的民族化淺談高校民族聲樂的教學改革[J].戲劇之家,2019(1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