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晉青
摘要:閱讀作為小學基礎教育階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不僅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也是學習其他學科以及提高其思維能力的基礎,隨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不斷優化,思維可視化教學策略的應用對語文閱讀教學的影響逐漸顯現。總之,思維可視化作為一個新興研究領域,其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是一次全新的教學嘗試,對語文學科的發展起到深遠影響。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思維可視化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價值,以便為閱讀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關鍵詞:思維可視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用
在素質教育以及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語文課程標準中對閱讀的重視正在不斷加強。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教學應用研究的重點領域,而且也關系著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和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總之,要想有效的提高閱讀教學,讓學生從中獲得長遠收獲,教師就要有科學的教學策略和閱讀方法。借助思維可視化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為閱讀教學找到新的突破點。
一、思維可視化的基本概念
思維可視化作為一個新出現的研究領域,在當前并未形成一個統一的概念。最早對思維可視化做出相關定義的是來自華東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劉濯源,其認為“思維可視化是指借助圖示或圖示組合的方式,把原本不可見的思維結構、思考路徑及方法呈現出來,使其清晰可見的過程。”也就是說所謂的思維可視化實際上是一種創新性的學習過程,其將圖示或圖示組合視為可視化途徑,再將學習者的思維或者思考路徑、規律呈現出來的過程。總之,思維可視化過程中的中心任務就是將不可見的思維可見化。
二、思維可視化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學生作為學習以及課堂上的主體,因而教學應用的最大作用在于促進學生的發展,而這也正符合思維可視化的應用理念。思維可視化教學的應用是建立在科學理論的基礎之上,借助圖文結合的方式刺激學生的大腦進行思考,進而提高學生思維發展的能力。同時,思維可視化的應用對于學生的深入學習和理解也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有助于幫助學生進入到高階學習的有效學習模式中,進而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此外,思維可視化教學對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發展的促進主要體現在對學生閱讀速度和效率的提高、閱讀興趣的激發以及理解和歸納等能力的提升。
(二)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以及教學工作的引領者,若其具備了更為豐沛的創新能力,那無疑將對教學效果和質量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所謂的創新型教師,主要是指那些既懂得吸收最新教育成果,又知道如何將其合理地運用到教學中,并具有獨特見解、能夠挖掘新教學方法的教師。總之,創新型教師的顯著特點便是懂得吸收以及善于轉化。思維可視化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培養教師的創新能力,促進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創新的提升[1]。
二、思維可視化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設計及優化課前預習,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對課前預習的教學設計及其優化,對于思維可視化教學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起到了很好的奠基作用。課前預習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啟發和形成的第一步。在正式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解思維可視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工具的具體使用,這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了解這一全新的概念,同時這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起到了明確學習思路和方法的作用[2]。例如,在進行綜合學習活動《遨游漢字王國》的課前預習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習任務單和導航單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導圖的繪制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相關的知識填充,這種借助繪制及填充導圖的預習形式有助于降低課文理解難度,掌握思維可視化工具的使用。
(二)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思維可視化在教學應用中產生的生成性和互動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新能力,進而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要想學生真正參與到思維可視化導圖的繪制以及工具的使用中,教師應當關注學生的思維情況,并對其進行引導,以此達到預期的課堂教學效果。在使用思維可視化工具時,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如小組討論繪制、學生個人繪制、教師板書繪制等。此外,在繪制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個人創新,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其繪制的導圖更具個性化。例如,在學習《珍珠鳥》時,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獨自繪制該課的復流程圖,以便學生更好的了解課文內容及其包含的思想情感。
(三)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由于每個學生的發育情況以及學習能力的不同,因而對于學生間的思維差異教師也需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在對學生進行思維可視化教學的訓練時,首先就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但是考慮到實際的一對一針對訓練的實施難度,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時間,展開小組合作學習。通過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幫助思維能力較弱的學生逐漸掌握思維可視化的學習方法,進而提高其思維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進行分組時應當結合全體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有效分組。這里有兩種分組方式可作參考:第一、根據學生的思維能力的高低,將其分為三類,每個小組成員皆包含這三類學生,且在合作的過程中采用輪流繪制,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與;第二、根據學生思維能力的高低劃分不同小組,且小組整體水平相近,這種分組有利于進行分層教學的優勢[3]。
四、結束語
總之,思維可視化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是一次全新的嘗試,其理念是在當前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以及閱讀教學發展需求的背景下逐漸形成的。思維可視化教學的應用,不僅促進了教育教學理念的更新,也對教師的專業水平和學生的思維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
參考文獻:
[1]岳河.思維可視化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2019.
[2]徐玉雄.技術支持下思維可視化課堂的構建研究——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例[J].中華少年,2019(24):279-279.
[3]馬子蓮.技術支持下思維可視化課堂的構建研究——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