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蕾


摘 要:對于任何企業而言,員工是企業發展的重要保證,確保員工的心理健康,是各個企業應該重點注意的問題?,F如今,由于社會的不斷發展,員工的生活節奏以及工作節奏逐漸加快,各個企業之間也會因為競爭給員工造成巨大壓力。因此,如何緩解職工的心理壓力、調節職工思想情緒,促進職工的身心健康,值得深入的研究與探討。為此本文主要研究心理咨詢對提高企業員工心理健康的干預分析,希望可以進一步減少員工的心理焦慮。
關鍵詞:心理咨詢;情緒管理訓練;認知行為訓練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7.172
心理咨詢(counseling)是指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對心理適應方面出現問題并企求解決問題的求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過程。心理咨詢在企業中的運用,被稱為員工幫助計劃。它是由企業為員工設置的一套系統的、長期的福利與支持項目。通過專業人員對組織的診斷、建議和對員工及其直系親屬提供專業指導、培訓和咨詢,旨在幫助解決員工及其家庭成員的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提高員工在企業中的工作績效。常用的心理咨詢療法:認知行為療法、焦點解決療法、家庭療法、積極心理學、危機干預等等方式。具體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通過針對企業員工進行分析,經過篩選選擇90項臨床癥狀評定量表總分大于160分,癥狀屬于焦慮癥狀且呈現為陽性的員工共計80人,其中男性員工為51人,女性員工為29人,所選人員年齡在25-58歲之間,人員學歷存在差異,員工中有11人為高中學歷,有49人為??萍耙陨蠈W歷,有20人為本科及以上學歷。其中管理崗位有23人,技術崗位有13人,普通崗位有45人。據分析這些員工出現心理壓力或者心理焦慮的原因主要存在于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員工工作壓力巨大,工作要求過高;其二為職業枯竭,對于自身工作失去興趣;其三是突發性心理危機,常常發生于公司裁員、工作不順利之后;其四是因為角色引發的心理問題,產生的自我認同危機。
1.2 方法
1.2.1 心理健康水平的評估
對于所選員工進行心理健康評估,評估過程均采用90項臨床癥狀評定量表,評定人員均采用經過培訓的心理咨詢師進行統一指導,癥狀判定量表是國內外使用較為廣泛的一項心理測量工具,具體特點為可以有效的判定員工是否存在強迫,焦慮情況,嚴重者甚至存在抑郁癥狀,測評結束后,按具體分值進行判斷,分值較高者,可以初步確定為呈現陽性,表明員工心理健康存在問題,需要企業管理人員注意起來。
1.2.2 研究設計
本研究目的在于通過對比的方式,分析心理咨詢對于企業員工的心理健康的干預情況,以及具體實施效果。為此將所選出的80名員工平均分成四個小組,各個小組中有20人,將四個小組分別記錄為小組1、小組2以及小組3和小組4。經過數據對比可以知道,四個小組平均分無顯著差異,將四個小組人員分別進行不同形式的心理干預,其中小組1實行情緒管理訓練,小組2實行認知行為訓練,小組3實行焦點解決訓練,小組4實行家庭療法訓練,四個小組接受不同的訓練,在綜合評定哪個小組應用的效果更佳。
1.2.3 心理干預方法
1)情緒管理訓練。
企業員工如果存在不良情緒,且不良情緒不能及時得到發泄,造成員工心理壓力較大非常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嚴重者會因為心理問題從而帶動個體出現不良影響。因此對于員工實行平衡模式進行不良情緒的修復,非常重要。企業員工在參與的過程中應該積極的配合,認識到:(1)自身如果存在不良情緒,會影響到心理以及生理健康。(2)認識自己當前的情緒狀態,了解自己的情緒周期、特點;(3)學習如何恰當地處理自己的負性情緒;(4)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良好心境;(5)學習各種放松技術,如肌肉放松、冥想放松等;(6)要認識到行動是緩解焦慮的良藥,面對問題要積極行動;(7)學會理解、接受他人,悅納自己,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8)積極運動,在有意義的活動中宣泄不良情緒。
2)認知行為訓練。員工進行認知行為訓練,需要重點了解以及注意個人情緒與認識活動之間的關系,個人情緒如何決定于認識活動的應用,為此需要運用到認知療法。通過此種方式,將企業員工的個人情緒表現看作成不良思維方式,不良情緒產生的原因,找到原因后進行治療,希望可以通過改變人的認知活動來減少員工的不良思維,這才是做好認知模式的基礎。(1)認識生活中的不合理信念,了解其特征、表現;(2)自我審查,了解自己的認知過程及認知觀念,尋找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3)學習AB-CDE五項自我分析技術、語義分析技術;(4)建立小組,互相評定;(5)模擬生活情境,檢驗階段效果;(6)由正確的認知遷移到正確的行為,練習要讓受干預者在認知與行為間建立起一種良性循環;(7)小組間相互探討、交流訓練心得;(8)總結并鼓勵參與者主動解決問題、正視現實、勇于承擔責任。
3)焦點解決療法。結合焦點解決療法可以知道,該項療法主要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是目前國外新興的心理咨詢方法。它主要是指在不注重探求問題發生原因的情形下,探求發掘來訪者的資源,可以做什么讓問題不再繼續下去,以便使問題在短期內得到解決的咨詢方法。
4)家庭療法。通過針對家庭療法進行分析可知,又稱之為家庭治療,主要以家庭對準,通過家庭對于設施對象進行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通過家庭療法可以準確的協調家庭各個成員之間的關系,不管是子女之間,父母之間以及夫妻之間通過角色扮演,或者建立聯盟的形式,更好的協調家庭各成員之間的個性、行為模式相互影響互為連鎖的效應,改進家庭心理功能,促進家庭成員的心理健康。夫妻治療(也叫婚姻治療)是家庭治療的一種特殊模式。
1.3 統計學分析
對照組與研究組數據均以SPSS23.0統計軟件展開分析比較,結果使用(X±s)表示,設定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于80名總分超過160分的員工進行隨機平均分組,將四組得分進行方差性檢驗,從而得出P﹥0.05,運用方差進行分析所得非整齊性,而只能運用非參數檢驗來判斷四組是否存在差異,通過檢驗之后,表明四個小組之間無任何差異。具體情況詳見下表1:
員工經過心理干預后,將是四個小組分數進行方差分析,可以發現,相對比之下,小組1、小組2以及小組3和小組4中得分出現顯著差異,小組1人員干預后分數情況為144.25±22.47,小組2人員干預后分數情況為135.01±18.49,小組3人員干預后分數情況為124.95±21.47,小組4人員干預后分數情況為134.15±18.77,小組3人員經過試驗干預后分數較低,可見效果顯著。數據存在差異(P<0.05)。具體情況如下表:
3 討論
對于這一研究結果,研究認為這與被試的心理特點、心理干預理論及方法的特點有關。國外研究人員發現,情緒表達的文化差異比性別差異大得多。比如說處于亞洲的國家中,不管是男性員工還是女性員工都會存在情緒不良的情況,造成不良心理,因此員工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減少不良情緒的出現和表達。中國的員工其實也是這樣,在很多國有企業中,環境較為簡單,員工出現跳槽的情況相對比私人企業要少,流動性較小。他們在這一系統或一個部門一待就是十幾或幾十年,所以國企員工更為注重自己在工作方面的人際關系、他人對自己的看法等,畢竟這些都影響著自己的各種重要利益,如獎勵、升遷等。
所以在本研究中,焦點解決療法的相對于其他三種則更為有效。認知行為訓練、完善情緒管理訓練、家庭療法也顯現出較好的成效。但是,在這里需要重點注意的問題是認知行為的訓練應該以合理思維為主要目標和方式,員工可以結合自身情況,并且自身中對于事物不正確的認知進行摒棄,以及長期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所積累的不及合理的信念,這些信念根深蒂固,這就需要長期的、持續的訓練才能轉變。因此,在短時間內進行認知行為訓練收效有限。另外,在成年人群體中,社會支持系統基本固定,干預能夠起到的作用就是使接受干預的個體最大限度地提高社會支持系統的利用率。同時,也要引導個體努力成為他人的社會支持系統成員之一。
此時,人際間的信任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建立信任關系或擴充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也是需要長期的努力的。由此可見,對于存在心里壓力的員工而言,應該選擇焦點解決療法進行短期的心理干預,在心理咨詢的過程中,詳細了解員工的具體情況以及壓力的原因,做到焦點解決療法為主,情緒管理訓練、認知行為訓練、家庭治療為輔,以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取得更好的干預效果。
綜上所述,在提高企業員工服務質量的過程中,需要針對心理健康情況進行進一步的更新和改進,用現代化的科技,不斷提高企業的軟件和硬件設施,完善企業員工心理健康情況。在對企業員工人員進行選拔的時候,他們的基礎知識和臨場應對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企業工作中,任何情況都有可能發生,所以對企業員工人員的應對能力是非常關鍵的。在提供企業員工人員質量的時候,形成一套嚴格的機制,從選撥到后期的培訓,和國際接軌,進一步完善服務理念??茖W的引導,是心理健康的一把萬能鑰匙。職工心理問題的形成,往往是因為心里的有一把鎖無法打開,有些人可以通過自身緩解從而打開這把鎖,有的人卻由于心理的局限和束縛鎖的越來越緊。心理健康引導體系的作用就是能夠及時根據職工的心理狀況加以適當的心理疏導,以減少心理焦慮的發生。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支部、工會、共青團等組織作用,采用靈活多變的溝通方式,關注一線困難職工,認真深入的調查研究,及時與他們交流和談心,讓他們充分的信任組織、依賴組織、滿意組織,透過引導和溝通將內心萌芽的矛盾及時化解。
參考文獻
[1]華姝姝.心理咨詢模式下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17).
[2]夏紅喜.心理咨詢技術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實踐[J].人力資源管理,2014(01).
[3]佚名.心理咨詢架設員工健康之路[J].現代職業安全,2010(11):92-93.
[4]張煜.心理咨詢技術在人事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北京宣武紅旗業余大學學報,2013(04).
[5]董笑妍,吳瑩.現代職業女性心理健康與休閑調適[J].現代交際,2011(01).
[6]王昌盛.我國心理咨詢的發展現狀分析[J].考試周刊,2009(30).
[7]陸明弟,趙家魯.心理咨詢在企業思想工作中的運用[J].冶金企業文化,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