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瑋 張浩
摘 要:作為高職院校中的重要部分,思政教育對于高職學生的成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這一過程中,班主任如何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完成良好的思政教育工作就成為其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本文簡述了在高職思政教育中的隱性教育的應用情況,并提出了幾點建議應用策略,希望能夠為同行業工作者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隱性教育;高職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應用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7.303
在新時代下,高職院校的學生心理狀態相較以往也有了明顯變化,隨著接收信息的不斷增多使得其無論是人生觀、價值觀還是世界觀都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對于事物也有著自己的獨到理解,但在整體來看公德意識與是非觀念仍較為強烈,綜合素質水平較高。從實際情況來看,大學生在思想道德方面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考試作弊、拜金主義以及貪圖享樂思想嚴重等。面對這種情況,就需要高職班主任采取合適方式做好思政教育工作,將隱性教育融入至日常的思想教育環節以將各類問題的發生風險與對學生本身素質造成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
1 高職思想教育中隱性教育的應用現狀
1)不重視隱性資源。高職院校往往將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作為基本的培養方向,并不重視思政教育工作,或只是采取強迫灌輸理論知識進行考核的粗暴方式滿足形式要求,期望通過這種方式消除存在的諸多思想問題。但由于高校管理人員并沒有真正意識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意義,將其作為理論課程的成績表現的一種,這也是其一直處于邊緣地位的主要原因[1]。但由于隱性教育的特殊性卻使得其可以在無意識的情況下,以潛在手段消除刻板的思政教育痕跡,既闡述了道理與文化內涵,也不會讓學生對這一類型的“說教形式”產生反感。
2)思政教育形式過于單一。隱性教育由于其突出的應用優勢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將其融入至日常的思政教育環節中,但由于缺少對隱形資源內涵的理解,導致所選擇采取的教育手段過于單一。首先是在課堂上教師依舊慣用說教的方式,使得學生只能從中感受到思政理論,而不會真正有情感體會產生,缺乏足夠的學習積極性。再加上所講述的理論知識對于學生們的日常生活并沒有實質性的幫助,缺乏實際應用價值;其次是多數高職院校采用思政隱性手段以舉辦班會或開報告等形式為主,但卻長期被這類傳統手段所局限,無法充分發揮隱性資源優勢,學生學習自主性沒有獲得應用的重視。
3)師生間缺乏溝通。相較本科學生,高職學生自由散漫的態度較為突出,在心智沒有完全成熟的階段更需要教師對其進行全面的思政教育。班主任絕不僅僅是學生的傳道受業者,更為重要的是要在教育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辨能力以幫助其樹立良好的道德品
質[2]。但從當下的實際情況來看,多數高職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時,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狀態,整個過程缺乏師生的溝通環節。再加上學生認為教師講的都是紙面上的道理,自然而然的就會對這種教育方式產生抵觸情緒。多數學生會認為教師過于嚴肅且不易被親近,在長期缺乏師生溝通交流的情況下使得思政教育的結果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2 高職班主任思政教育中的隱性教育的幾點建議應用策略
1)應用具有多元化特征的隱性教育載體。時代的發展變化使得信息技術的更新速度極快,在互聯網時代到來之際,對于大學生們來說網絡已經成為學習與生活的必備要素,其相較傳統方式無論是在信息傳遞效率還是在吸引力方面均表現出了極為突出的應用優勢,這一點也是傳統教育方式在短時間內難以追趕的。將網絡作為隱性教育的載體,能夠將學校、學生以及社會三方緊密聯結,這樣一來,原本限制教育落實效果的教育視野將轉改變狹隘封閉的特性,使其更加開闊,為教育手段的落實與效果的提升提供基礎條件[3]。而高職班主任則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平臺發布一些當下熱點的新聞內容,并以這些內容為基礎與學生進行討論,從而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一來不僅使得學生提高了對時事政治的關心,也培養了學生對問題的正常分析能力,繼而形成了良好且健康的學習氛圍,突顯出了隱性教育的教學效果。
2)良好班級文化氛圍的創設。對于高職班主任來說其應該意識到良好班級文化氛圍的重要意義,其在提升受教育者思想高度與綜合素質方面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4]。而作為思政教育展開的載體,班級文化環境是否良好決定了隱性教育的落實效果。想要創設具有教育意義的班級環境,就應將正確的思政教育內容融入至實際的班級文化表現的過程中,從制度、精神以及物質三個角度感染與熏陶學生,讓學生能夠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下受到積極的誘因的影響,以從根本上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第一是精神文化環境。作為高職班主任需要經常性的組織具有思想教育意義的活動,嚴格把控活動主題,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們共同策劃積極的文化活動方案。這樣一來,通過創設趣味、思想以及知識融為一體的班級文化氛圍,學生們也會在不斷舉辦的活動中逐漸成長,繼而達到思政教育目標。
第二是物質文化環境。高職院校多數擁有各自專業的教師,而作為學習的重要場所,班主任應強調宿舍與教室的衛生以及美化的重要意義,從而為學生創造出良好的物質文化氛圍。可以安排專人管理教室衛生,并張貼不同主題的黑板報與名人字畫,或是定期組織宿舍評比活動等。物質環境本身并不會表現出情感,但卻能夠通過設計空間賦予其情感表現,從這一環節中所傳達出的積極向上的情感同樣是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基礎。
第三是制度文化環境。作為一個整體,班級想要維持健康且有序的運行就需要將完善的班級制度作為支撐,這就需要班主任采取合適的方式利用制度落實隱性教育的相關工作。班主任應通過嚴肅班風或制定班規的方式讓學生知曉班級行為規范的有關要求,繼而使其能夠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其道德修養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提供基礎條件。在此過程中同樣需要盡可能的滿足學生對于發展的有關要求,耐心傾聽其政治訴求,繼而讓學生在如此的班級氛圍下對創設的班級環境產生認同感與歸屬感,為實現隱性教育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3)社會實踐活動的大力開展。作為高職班主任應多多組織班級學生參與到籌劃的具有趣味性與知識性特點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并在此過程中結合思政教育中隱性與顯性內容,從而為學生創設一個能夠感悟到知識的良好環境,這也是在短時間內達到自我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徑[5]。因此,高職班主任應將自身從傳統校園活動中解放,摒棄單一的演講形式,充分利用隱形資源優勢使其不僅僅局限于校內,應以開放視角教育學生,讓其能夠在不斷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感悟并熱愛生活,讓其以主人翁的角色定位推進道德實踐進度,從而提高接受教育的自主性與積極性。例如班主任可以組織社會服務活動,讓學生扮演志愿者投入到社區與公益活動中,在活動中形成服務意識并真切感受到社會責任感。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職院校中,對隱性教育進行的相關研究為后續的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徑,但卻并不意味著需要傳統顯性教育的形式全部去除,而是應將隱性資源融入其中以幫助彌補顯性教育的不足之處,以突顯隱性教育的應用優勢。這樣一來,高職班主任將能夠獲得更為廣闊的教育視角,為思政教育工作的順利推進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欣欣.方法論視域下的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8.
[2]李國輝.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實現路徑論析[D].吉林大學,2017.
[3]宮建偉.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17.
[4]韓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8.
[5]林炎紅.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遼寧工業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