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靈芝
沉浸體驗式教學是指讓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充滿代入感與融入性,尤其是在學習技能或者知識的過程中,學習者常常會呈現出有感而發、深入體驗的學習狀態。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沉浸體驗式教學模式具有更多的優勢特點,有助于提高學習者的認同感和接受感,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基于此,本文對沉浸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幼兒美術教育中的滲透進行深入探究。
沉浸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幼兒美術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在幼兒美術教育中引用沉浸體驗式教學模式,能夠促使幼兒在描繪事物、鑒賞事物、觀察事物時沉浸其中,讓幼兒感受到美的存在,對各種美麗的狀態、物體等產生興趣與喜愛,并以此為重要基礎,讓幼兒產生積極向上、陽光的情緒,對美產生認同之感,進而讓幼兒主動描摹與展現美。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不管是在培養審美鑒賞能力、美感方面,還是傳授技巧、知識等方面,沉浸體驗式教學模式更具有優勢,這種教學模式能夠促使美術教育飽含情感。
第二,在幼兒美術教育中運用沉浸式體驗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幼兒通過自身的親身感悟,去發現周圍存在的美好事物,有助于幼兒了解與掌握知識內容,促使幼兒掌握更多的美術技巧。
第三,運用沉浸體驗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幼兒對美的領悟能力與理解能力,讓幼兒可以獨立自主進行美術創作。隨著時間的累積,幼兒的身份會由美的學習者轉變為美的創作者。
沉浸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幼兒美術教育中的滲透
(一)以幼兒為主體,進行小組合作教學
在幼兒美術教育中,教師應做到以幼兒為主體進行小組合作教學,提高幼兒對美的創造能力與想象力。在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班級幼兒分成若干個小組,開展多種美術教育活動。教師不但要幫助幼兒解決疑問,在美術活動結束后,還應對幼兒的創意思維進行評價與拓展,同時給予幼兒一定的啟發,促使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聯想到更多的創造主體。
(二)美術教育過程應深入生活
自然環境中存在很多美的元素,但是卻缺乏發現美的眼睛。針對美的元素,每個人對其產生的感知都是不同的,所以一些人的審美能力與對美的感知能力相對較弱。教師應幫助幼兒發現自然環境中各種美的元素,更好地在幼兒美術教育中滲透沉浸體驗式教學模式。例如蔬菜拼圖教學,實際上就是通過搭配、組合蔬菜、水果的色彩、形狀,以構成一幅圖畫;采用不同的切法,如斜向切法、橫向切法、縱向切法等,將幾個蘋果切開,然后要求幼兒認真觀察果核的形狀,他們會發現一些類似于五角星的形狀,一些類似于半圓的形狀。針對平時經常見到的各種事物,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認真欣賞,從中發現這些平常事物中隱藏的美,促使幼兒深入領會、用心觀察與感受美。
(三)綜合應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式
一般來說,美術教育的構成常常具有不拘一格、豐富多彩的特點。所以,為有效提高幼兒學習美術的積極性,沉浸體驗式教學模式也應具有不拘一格的特點,應綜合應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式。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種多媒體技術,讓幼兒主動學習各種美術技能與美術知識,有效激發幼兒學習美術的興趣。教師應幫助幼兒養成勤于動手、動腦與善于觀察的好習慣,不應僅局限于課堂教學,教師還可以在課余時間中擴展美術教學。美術教育重在積累與沉淀,幼兒要想具有較高的審美鑒賞能力與較強的美術學習觀念,一定要親身體驗感悟與實際操作,這樣才能夠有效提高自身的美術綜合素養。
美術教育是我國素質教育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當前社會中,傳統美術教育模式逐漸被社會淘汰,無法跟上時代的快速發展。在這種社會發展背景下,出現了沉浸體驗式教學模式。在美術教育中通過運用沉浸體驗式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彌補傳統美術教育模式的缺陷與不足,滿足美術教育的創新發展需求,不斷提高幼兒的美術技能水平,提高幼兒的審美鑒賞能力與對美的感知能力。
(作者單位:上海市嘉定區菊園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