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軍
摘 要:在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環境下,農村商業銀行的競爭更加激烈。為了更好地提高商業銀行的競爭力,必須切實加強對其的分析,并從多個方面切實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才能更好地促進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農村商業銀行;影響;對策
1 互聯網金融的概念及現狀
1)互聯網金融的概念。互聯網金融是指傳統金融機構通過互聯網與信息通訊技術將金融機構所提供的業務、產品、信息等深度融合的創新模式。相當于把傳統的金融運營模式轉移到互聯網上。依托大數據和云服務計算,能提供比原來更高效,信息化,平臺化的服務。順應世界信息化產業革命的潮流,我國在短短數年的發展中已達到世界發達水平。從傳統金融行業的互聯網化,到如今第三方支付的蓬勃發展,互聯網金融促進產業改造升級,提高整體服務質量,深化金融改革,產生了數萬億計的經濟效益,擴大就業。
2)互聯網金融的現狀。目前互聯網金融展現出了多樣的運作模式以及業務,主要分為下列五類:第一種是第三方支付。互聯網生活的極大便利催生了第三方支付的新模式。第三方支付公司拿到中國人民銀行許可,依托銀行賬戶為基礎將銀行卡綁定到移動支付軟件上,實現收付結算功能。并由此還衍生出眾多附加服務,如投資理財,信息咨詢等。在此業務上的佼佼者是騰訊的微信支付以及阿里巴巴的支付寶支付,兩者共占據了市場99%的份額。第二種P2P網貸指的是借助互聯網平臺的財務公司通過發布一定利率條件的信息尋找愿意借款的人群及給有需要貸款的人群,通過中間人的角色完成交易并收取服務費的模式。第三種是眾籌模式。意思就是創業者,藝術家或個人發布需要籌資的項目,爭取人們的關注。將人們籌集的資金通過眾籌平臺交給發布者,通過審核之后,后期在平臺上展示或分享進度和成果。第四種是大數據金融。是指結合互聯網上相關可分享的信息通過云計算、數據收集技術準確分析客戶的需求習慣,并預測實行的方向,將所得的數據變現為客戶所需要的信息。最后一種是金融門戶,是指客戶挑選產品時可以通過金融門戶提供的多種金融機構的信息并比價出合適的產品。這種模式產生了以理財保險產品投資為主體的門戶網站,實際不承擔金融產品的實際銷售,資金也沒有通過其平臺。
3)互聯網金融的優勢。互聯網金融是金融機構未來的發展重點,相比傳統模式,其產生了眾多顛覆的優點,如:(1)成本較低。一方面可以通過信息傳播更快,信息量豐富的網絡平臺完成資金需求雙方的定價、需求、匹配度。另一方面消費者可以在開放的平臺上找到更優質的產品,省時省心,避免了信息不對稱的尷尬。(2)效率高。互聯網平臺主要由計算機集中完成,通過標準的程序處理。在為客戶服務時僅通過數據庫匹配分析,配合風險分析和國家信貸征信系統等處理。從申請到審批僅需幾分鐘就即可完成一筆貸款。(3)覆蓋廣。互聯網金融的服務覆蓋全國各地,僅通過網絡即可完成全部操作,不存在類似傳統金融機構的服務區域化盲區,僅需要滿足貸款條件即可處理。
2 農村商業銀行如何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發展壯大
針對當前互聯網金融業給傳統的商業銀行帶來的沖擊,我們應主動接受挑戰并予以出擊。把互聯網金融發展帶來的挑戰和壓力轉為機遇和動力,切實強化多方的合作,以互聯網金融發展為契機,結合自身的優勢,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切實加強大數據分析技術和互聯網交易平臺的利用,致力于數據和業務分析工作的開展,致力于用戶需求的開發與挖掘,切實強化金融服務產品的開發與創新。
第一,發揮激勵效應,加快銀行戰略轉型發展。互聯網金融盡管受到客戶群體、交易量、資產規模和市場地位等先天因素的制約,較難快速成為商業銀行的“主流業務”,但卻能為銀行未來的長期穩定發展帶來“激勵效應”,激發農村商業銀行戰略轉型(更加重視小微企業客戶、農村市場、發展零售業務和科技銀行等)。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給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帶來重大機遇,發揮本土金融,積極進行業務轉型,將大零售業務作為轉型增效著力點,將“互聯網+”作為轉型增效發展模式。
第二,提高管理層對技術和產品創新的重視度。過去只重視傳統金融業務,如存款、貸款、資金業務的經營理念,必須改變對互聯網金融的認知,將互聯網金融業務當作核心業務而非增值業務打造“數字農商”。在農村市場大力推廣互聯網新技術,切實以客戶為中心,以本地三農市場為導向,創新營銷技術和渠道,強化手機銀行、網上銀行、微信公眾號、獨立App等端口建設,精簡業務流程、提高業務執行效率,將業務受理無限接近為大眾接受和理解的平臺經濟模式。
第三,切實加強人才開發,通過人才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不管在任何行業還是在任何時代,人才的競爭始終是最大的競爭力。尤其是在互聯網金融業務方面,由于其具有雙重屬性,所以在人才方面的要求更高。而目前很多農村商業銀行在具有計算機網絡技術、銀行業務、運營管理等方面的金融復合型人才上較為缺乏。所以農村商業銀行應加強人才的開發,對現有的人才加強培訓,著力打造一支既有網絡程序設計能力和網絡應用技術,又有金融業務知識和專業金融管理水平以及互聯網工具熟練應用的市場營銷人才隊伍,才能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第四,深度挖掘數據,將線下業務放到線上,提升業務效率。省聯社成立以來,各省內大部分農合機構上線了數據大集中系統,并推出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微信銀行等電子銀行業務,但在數據的挖掘、分析、利用方面還不夠,與網商銀行“根據客戶的交易數據,科學計算客戶的信用額度,借款人在線申請,系統自動審批發放”的模式相去甚遠。農村商業銀行可從以下兩方面拓展線上業務:一是創新個人貸款業務模式。研發自助申貸平臺,該平臺與數據大集中系統、征信系統和不動產登記系統、社保系統、稅務系統、車管所系統等聯網,由審貸平臺根據客戶在農村商業銀行的銀行流水、信用情況、農村電商平臺交易信息、房產、社保繳納、繳稅等信息綜合,給出最高的貸款額度,由平臺自動審批,力爭做到線上操作,提高辦貸效率。二是加強與外部優質數據庫的合作,實現精準獲客。銀行數字化轉型以大數據為中心,深入挖掘、提煉客戶需求,數據系統不應局限于銀行系統內部,而應積極與外部優質系統強強聯合,實現高效精準獲客。線下布局智慧場景,線上實現無現金交易,互相促進,實現批量獲客目標。
第五,深入發展農村商業銀行的移動支付業務。雖然當今人們更多依賴第三方支付來完成生活中各種場景的需求,但是歸根結底第三方支付也是依賴銀行卡為媒介而建立的,因此首當而沖作為農村商業銀行必須完善銀行卡支付的相關功能。通過技術升級完全實現與各種第三方支付的融合。如綁定支付寶支付、信用卡還款、生活服務等各種功能的結合。第二是開展多種支付場景的應用研發,如類似農行的APP能夠實現行內線上掃碼支付;商戶開通二維碼一碼通,收錢直接進入銀行卡等。以上從幾點場景中可以看出,農村商業銀行可以發揮更積極的作用,融合了互聯網金融的便利,減少傳統不必要的資源,提高支付的安全性與專業性。提高了農村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地位。
3 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金融的誕生不斷沖擊傳統農村商業銀行的地位。曾經的銀行卡支付轉變成了更廣泛的第三方支付,面對如此挑戰,農村商業銀行如何利用互聯網金融的優勢深度融合以及將挑戰轉化為發展的動力與契機成為當前最主要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艷英.農村商業銀行的互聯網金融營銷發展策略研究[J].農業經濟,2019(10):107-108.
[2]李涵鈺,羅荷花.互聯網金融促進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發展研究[J].中國市場,2019(23):41-42.
[3]韓杰.農村商業銀行服務鄉村振興的創新發展策略[J].甘肅金融,2019(07):26-29+41.
[4]刁小鳳.互聯網金融背景下農村商業銀行營銷策略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