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盛中 劉陽 孫松
摘 要:大學是大學生價值觀形成、道德品質提升和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時間段。宿舍作為當代學生日常生活的、大學生活的第二課堂,在整個大學育人過程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本文從宿舍學風建設、宿舍宣傳以及黨建進宿舍等方面,淺談了新時代下高校宿舍文化建設與宿舍管理,對于高校學生素質教育培養、行為習慣養成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高校;宿舍;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23-0-02
大學宿舍是當代絕大部分學生日常起居、自習、休閑以及交際的主要場所,尤其伴隨著流量時代的來臨,外賣行業飛速發展的促進與催化,據研究數據統計有超過 47.5% 的大學生平均每天在宿舍的時間可長達10-15 小時[1]。宿舍逐漸成為了當代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培養、學生歸屬感養成、學生行為習慣養成以及學生心理健康監控的“第二課堂”。良好宿舍文化建設更能對學生在校期間乃至今后生活的三觀樹立及形成、人格塑造、專業認同感培養和自身職業發展規劃等產生間接或直接的影
響[2]。良好的宿舍文化也會反促班級凝聚力的提升,優良學風的促進,提升學生自我約束管理能力。主抓思想政治教育宿舍主戰場,利用“第二課堂”開展思政教育,也可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管理能效。
一、新時代下宿舍文化建設的意義
新時代高校思政工作應當圍繞“立德樹人”總體目標,結合當代高校學生作息規律和生活方式特點,抓好宿舍陣地,加強文化建設,營造宿舍育人、文化育人的良好環境。進一步拓展理論教育陣地,走進學生,深入學生,切實將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做到入腦入心。加強宿舍宣傳和人文教育,提高學生歸屬感、親情感,促進宿舍關系和諧。在宿舍建設中增強學生自我保護防范意識,遏制電信詐騙、宿舍糾紛、傳銷等非法事件發生,為學生的安全保駕護航。
二、高校宿舍文化建設途徑及作用
(一)談心談話促感情,推行“導師”進宿舍
教師與學生,亦師亦友,導師入住宿舍是宿舍管理和文化建設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要求每名輔導員、班主任每月巡查宿舍不少于4次,每年入住不少于10次,每次入住走訪宿舍不得少于15間。在重大節點時,組織輔導員成立宿舍巡查小組,每天對宿舍安全和宿舍衛生進行檢查督促,確保假期宿舍安全、學生安全。在訓訪時如若發現宿舍違禁物品,及時收繳,提高宿舍安全保障。如遇突發情況能夠第一時間發現并及時解決,大大降低突發情況損失率降。同時在傳統佳節期間,對留校的經濟困難的學生給予適當的慰問,加強對學生人文關懷,促進宿舍“家文化”的建設。
在入住和巡查中,加強輔導員、班主任和學生的溝通交流,深入學生,切實把握、實時把握學生思想狀態,深入開展思想教育工作、安全教育工作。走進宿舍了解學生的真實生活面貌,對宿舍衛生較差、沉迷游戲的學生結合當前狀況及時進行談心談話。
走訪中關注學生心理狀況,在宿舍中與同學們進行心與心的溝通,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學生熟悉的環境中進行談心,更利于學生放松談話時的緊張感,間接提升談話內容的準確真實性,提高談心談話效率。樹立“管理即服務”的工作理念,拉近師生關系,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就業和情感方面的問題。培養健康良好的師生情誼,加強學生歸屬感,尤其是面對大一新生,及時給予關心關照,更利于他們快速適應新環境。
(二)宣傳進宿舍,宣傳走進心
高校宣傳工作是宣傳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助力學校發展與改革,促進師生和諧凝聚,攜手共建校園良好社會形象重要輿論陣地。隨著大學生活動的基層單位呈現出從班級轉為宿舍的趨勢,宿舍作為“第二課堂”,也是學生宣傳工作的落腳點。合理利用空間布局在宿舍中規劃張貼宿舍安全相關規章程,如宿舍用電須知、防止電信詐騙須知、預防大學生抑郁漫畫等,提高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利用宿舍大廳、走廊空間對宿舍家文化進行宣傳,在大廳中制作宿舍合影展示區提高學生在校期間的歸屬感,加強宿舍整體凝聚力;在走廊中上墻“衛生標桿”宿舍特寫,增強學生保持宿舍衛生環境的意識;結合專業特色,制作專業發展史展板、院校專業由來展板宣傳畫,增強學生專業認同感,利于學風的促進和學生職業規劃發展的確立。在宿舍大廳利用電子設備及時更新、循環理論知識、新聞等,加強學生理論知識學習。
(三)抓好學風建設,無縫銜接宿舍建設
宿舍學風建設也是宿舍管理中的堡壘戰。在宿舍樓中開設自習室,設立自習室規章制度,配備自習室相關管理人員,為學生提供舒適的學習場地。足不出戶就可以上自習,為學生日常學習提供便利,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間接調動學生積極性。此外在宿舍大廳開設圖書角和休息區,利于學生在等人時、休息時隨時翻閱查看書籍,利用“碎片時間”積累專業知識。休息區的建立也為不同宿舍的學生討論提供場地,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每學年以宿舍為單位,針對宿舍平均成績和宿舍“零掛科”,評選“優良學風宿舍”進行掛牌和獎勵,強調良好學風的重要性,督促學生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學生參與自我管理,構建宿舍育人新模式
針對當代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目標,優化豐富相關教學資源及校園文化,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提高自我認知與控制。宿舍文化建設中,培養學生組織進宿舍,引導大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學生加強自我服務意識與監督意識,逐漸激發、提升學生自我管理能力,促進宿舍關系的和諧融洽。宿舍關系和諧融洽能夠讓大學生形成強大的心理寄托,利于學生養成樂觀積極的心態,減少學生抑郁產生,保持健康積極的狀態。此外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激發與提升,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滿足當下社會發展的需求,利于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和自身價值體現需要。
在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提升過程中,也能間接反映出學生當前的心理狀況以及學生對社會的適應性。在宿舍中培養學生參與自我管理,促進學生自我資源的優化配置,進一步激發主觀能動性,間接使學生的自身潛能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充分發揮,以提升自身實踐能力、就業能力,增強自身就業優勢,對學院就業率的提高起到正面輻射作用。
在宿舍中培養學生參與自我管理,也可加強師生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學生干部在管理過程中作為信息源,保障了雙方信息的溝通順暢,宿舍真實情況的順利反饋,利于師生攜手創建和諧融洽的宿舍環境,更利于宿舍日常安全管理。
(五)高校學生黨建進宿舍
在學生社區中,優化設置基層黨組織,全面提升高校學生黨員素質,是加強高校基層黨建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要求。
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將宿舍陣地作為抓手,將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做到學生中去。實施黨建工作進宿舍工程,可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先鋒模范作用[3]。學生黨員中大多為中高年級學生,使用好他們在學生群體中的表率作用和影響力,可在學生宿舍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促進高年級黨員和低年級宿舍結對,和同年級宿舍結對,學生黨員在同學們遇到問題和困難時能夠找得到、幫得上,不忘“服務”的初心,和同年級宿舍結對,在宿舍衛生管理和學生日常管理可起到監督作用,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緩解高年級宿舍自身的衛生狀況不佳和學風不良的問題。此外黨員中大部分成績較好,也可對低年級學生學業給予促進作用。黨員中開展黨員宿舍掛牌,樹立好學生黨員優秀典型,號召全體學生黨員從自身做起、向黨員標準看齊、自覺接受同學監督,黨員與學生互相監督促進,能更好在宿舍建設中發揮正面效應。
(六)資助育人進宿舍,加強宿舍人文建設
宿舍文化作為大學人文建設的重要落腳點。在節假日期間,組織對留校的學生進行慰問,關心了解學生情況,助力健康成長,增強人文關懷,傳遞“家文化”,聯系有意愿的校友為學生宿舍捐贈相關基礎設施,例如直飲水機、熱水器、宿舍休息區座椅等,幫助校友完成反哺心愿,傳遞愛心,利于學生傳承校友反哺精神,提高專業認同感和歸屬感。
借助企業的力量,將優良的企業文化植入高校宿舍“人文建設”中。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行為準則、價值觀、信念,是具有行業標準相應特色的行為方式和物質表現,以人為中心、以人的素質提升為著眼點,具有培養人、引導人、激勵人、規范人的功能,與宿舍人文建設目的相輔相成[4]。利用好宿舍陣地,聯系專業相關對口的優秀企業將資助育人工作走進宿舍,讓同學在休息中感受來自對口企業的人文關懷,潛移默化地感受優良企業文化的熏陶,開拓學生眼界,利于學生對今后從事相關專業工作內容的熟悉,為職業規劃提供幫助。通過企業與宿舍的接觸,也利于企業對學生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的更近一步了解,利于企業與學生雙向選擇通道的更好建立打通,進而增強學院相關專業畢業生就業率。
三、結語
對于多數大學生來說,大學階段是他們價值觀養成的黃金時期。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平均在宿舍的時間逐漸增加。利用好宿舍“第二課堂”作用,開展優秀的、利于學生的高校宿舍文化建設,讓大學生懂得理想信念的重要性、集體凝聚的重要性,利于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開展進行;同時對促進學生良好的道德水平建立和優良學風的養成都能產生積極的正面影響,從而間接提升學院學生就業競爭優勢,提高院校就業率。本文從宿舍管理與文化建設為抓手,分析營造宿舍文化和良好的宿舍管理對學生形成的正面積極影響的途徑和意義。
參考文獻:
[1]陳研.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8(7).
[2]王厚兵,張偉.新時代高職院校宿舍文化建設探析——以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5).
[3]張佳怡,王博超,韓丹丹.高校學生黨建進宿舍工程的有效路徑探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9(4).
[4]丁正榮.高校宿舍“家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及策略研究[J].機械職業教育,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