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學生的識字效果和今后的語文學習存在密切的聯系。目前來看,我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狀況仍然不容樂觀,對此,廣大教師需要結合實踐對影響教學有效性的不利因素進行深入的分析,找到合適的辦法克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拓寬識字教學的途徑,從而讓學生對字詞的應用更加熟練和靈活,為學生接下來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結合自身經驗提出了幾點建議供作參考。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識字;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31-0075-02
【本文著錄格式】曹燕.淺談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如何拓寬識字途徑[J].課外語文,2020,19(31):75-76.
引言
學生識字的效果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具有奠基性的作用,所以,如何加強識字教學的有效性也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亟待解決的一項問題。結合語文教學現狀來看,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不高,尤其針對識字教學來說,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對小學生來說是非常難的,再加上教學方法的一成不變,想要讓學生全身心地進行識字的學習更是難上加難。基于此,廣大教師需要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主要目標,進而提升學生識字的速率,讓學生不僅能夠識字,更懂得靈活地用字,實現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最終教學目的。
一、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識字的積極性不高
結合識字的實踐教學來看,很多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都是帶著學生進行拼寫、朗讀,也就是每當學生們接觸到新漢字的時候,教師首先教會學生們該漢字的發音,然后帶領學生進行一遍又一遍的朗讀,想要通過反復朗讀的方式給學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這種方式從某些角度來說固然具有絕對的優勢,對于引導學生學會發音,幫助學生掌握字的形態來說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長此以往,這種教學方式的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教師長時間應用這種教學方法進行識字的教學,學生就會對識字產生一種單一、枯燥的主觀印象,識字積極性嚴重下降,甚至會對識字產生一種排斥的心理。學習興趣是驅動學生進行學習的重要途徑,當學生對識字的興趣淡薄的情況下,想要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的教學難度超乎想象。所以說,學生學習興趣低下是影響識字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理論性識字學習比重較大
不僅是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教師為學生布置的課后作業也基本上是以理論性的學習為主。針對識字這一方面來說,教師為了學生能夠在課后的時候對學過的漢字進行更深層次的鞏固和夯實,通常都會讓學生將課堂上學過的漢字進行抄寫。“同學們,放學回家把今天學過的漢字抄10遍!”這句話相信很多教師和學生都說過或聽過不止一遍,這也是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對于某些同學來說,這種方式的學習可能比較有效,然而并不是所有學生的意志力和對識字的耐心都處于一種較高的水平,有部分學生就會認為這樣的學習方式壓力太大,雖然完成了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記住了字的發音和寫法,然而如何用字,怎樣用好字依然很“蒙”。這樣的理論性的識字方式不僅浪費了學生的時間,沒有幫助學生更加靈活地掌握漢字的應用,反而會對學生的精力和耐心產生一定的消耗,導致學生逐漸喪失了對學習漢字的熱情,使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有效性受到嚴重的制約。
二、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拓寬識字途徑的策略
對于目前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仍需要廣大教師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對教學方式進行不斷的完善和優化,敢于創新,勇于實踐,從而拓寬識字的教學途徑,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認識到漢字的文化魅力,從而更加認可識字教學的真正意義,對推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提供助力。以下在教學方面和課后鞏固兩方面進行分析,對提升識字教學有效性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教學方面——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1.游戲教學
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上文曾提到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讓學生充分融入到學習當中的第一步。為了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開展識字教學,為學生創建更加多姿多彩的識字活動,從而讓學生在有趣的氛圍當中領悟到漢字的魅力,并且能夠長時間維持這種較高的學習興致,進而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自主地進行識字。對此,教師需要開拓識字教學的途徑,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合理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當學生掌握了一定量的漢字之后,教師可以在教學課堂上開展相應的教學游戲。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得到充分的鍛煉,通過學生們的踴躍發言使教學課堂呈現出更加生動、有趣的形象,和傳統的跟讀識字教學相比,這樣的方式更能夠獲得學生內心的認可。除此之外,通過在教學當中開展編故事的活動,學生在編故事的過程中對漢字進行多維的思考,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漢字的理解。通過漢字安插到語境當中,學生能夠更靈活合理地應用漢字,識字的積極性也有了明顯的提高,所以,這種教學方式對教會學生識字來說不失為一種有效的途徑。
2.小組合作
在學生識字的過程中,一些字形相近、發音相近的漢字為學生的學習帶來較大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分析和學習,從而幫助學生更快速地找出漢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更快地進行區分。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生之間能夠通過交流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達到學習過程中和思維能力上的互補。發動小組內全部成員的智慧,不僅能夠提升學生識字的效率,也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團體合作的樂趣,更能夠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3.信息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在識字的教學當中采用信息化教學的方式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利于教師將漢字以更加生動形象、更加有趣的方式展現出來。比如,學生識字的時候會接觸到一些比較復雜的漢字,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以動態的形式為學生呈現這個漢字的構造、發音。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圖片或者動畫方式等輔助學生對漢字進行理解和記憶。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漢字的印象,也有利于激發學生對漢字的熱愛和對中華文明的崇拜之情。
(二)課后鞏固——漢字的靈活應用
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僅限制了教師的教學觀念,也導致很多教師依然沿用著比較古老的教學手段,教師應該意識到教學不是為了幫助學生應付考試,也不是為了將學生培養成一個又一個的書呆子,教學的真正價值是為了幫助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更好地服務于自身,更靈活地應用于實踐生活當中,識字教學也是同樣的道理。“同學們會讀/會寫了嗎?”“嗯,會了”教學過程不應該僅是如此,教會學生如何應用漢字,如何用好漢字才是識字教學的最終目的。廣大教師也應該充分意識到識字教學的實質意義,當明確這個內容之后,就需要對學生課后的學習進行適當的改正和調整,不應該長時間為學生留大量的抄寫作業,可以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為學生布置一些實踐性較強的作業,從而讓學生在實踐中將漢字知識進一步夯實,將漢字更靈活地應用于實際生活當中。比如,在當天的漢字教學結束之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個小任務,讓學生利用學過的漢字進行造句,將漢字應用到不同的語境當中。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不僅需要對課堂上學過的漢字進行反復的觀察和思考,也需要分析怎樣用這個字進行造句,怎樣將漢字安插到實際的語境當中,這種情況下,既加深了學生對漢字的理解,也能夠逐漸幫助學生靈活地應用漢字。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以“尋找生活中的漢字”為題為學生布置實踐性的家庭作業,就當天學過的漢字,讓學生在生活當中的各個角落尋找漢字出現的地方,如公交站牌、廣告牌、書籍當中、食品外包裝袋上等等。不僅不需要學生反復地對漢字進行抄寫,還能夠增加課后復習活動的趣味性和實踐性,取得的復習效果也會進一步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識字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必須要達成的一項目標,而幫助學生如何將這項目標完成得更快、更好,是廣大教師需要深入思考和實踐的工作內容。為了提升學生識字、用字的效果,教師需要積極探索全新的教學方法,敢創新、敢實踐,從而為學生識字提供更強的助力。
參考文獻
[1]任煥芹.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5).
[2]梁金花.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方式思考[J].考試周刊,2020(39).
[3]王琪.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識字教學的實踐研究[J].小學時代,2020(12).
[4]鄧怡君.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20(13).
[5]謝巧璐.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分析[J].試題與研究,2020(9).
[6]馮樹萍.淺談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如何拓寬識字途徑[J].考試周刊,20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