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成/何宜蔓 (成都大學中國-東盟藝術學院)
鋼琴即興伴奏最基本的要求是擁有一定的鋼琴彈奏技巧。即興伴奏是演奏者以器樂曲、歌曲的旋律為基礎進行創新和編配的過程,所以,扎實的鋼琴演奏水平是學習鋼琴即興伴奏的重要條件。
1、音階、琶音、八度的基本彈奏能力練習
在音階練習的過程中第一步是放慢速度,把每一個音都彈實,再慢慢熟悉位置和手的走向。第二步,慢慢的增加速度,在彈奏的過程中加入節拍器,首先還是要求每個音都彈奏準確,確保節拍的穩定,同時注意左右手的同步。第三步,慢慢加快速度,一定要把每顆音的顆粒性彈出來,保持穩定的節奏、左右手的協調配合。
琶音練習在鋼琴演奏學習和鋼琴即興伴奏學習中的地位也同樣的重要,能快速而且清晰的彈奏出琶音可以為學習鋼琴即興伴奏打下良好的基礎。在琶音的練習過程中手指要求充分的擴張,每一顆音都要彈得飽滿,充實,并且在彈奏的過程中聲音要盡量做到均勻,不能一會兒輕一會兒重,并且要注意控制音色。
2、24個大小調內的基本技巧練習
很多的鋼琴學習者從小就開始練習各種練習曲,例如哈農,車爾尼的599,849,299,740練習曲集等。通過這些鋼琴練習曲集的練習實際上是間接的熟悉24個大小調基本技巧的過程。因為只有熟悉了24個大小調的升降排列,才能使學習者對于鋼琴的鍵盤體系有一些基本的認識,這些基本的認識也是開展即興伴奏教學所需要的。
在鋼琴學習的過程中,不同的演奏程度對于鍵盤音樂的理解程度也大不相同,在學習了大量的經典鋼琴作品后,學習者對于各種鍵盤技巧,常用的調式音階,都能在這些經典的作品中得到練習。當把每一個大小調的音階都能夠熟練的彈奏之后,我們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在音階中所構成的每一級和弦的位置,以及功能和聲之間連接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只有在真正掌握了功能和聲的連接規律之后,我們才能在即興伴奏的實踐過程中靈活的使用,安排合適的和弦來為器樂曲(或歌曲)進行有效的編配。
使用首調的概念來練習三和弦,屬七和弦及其連接。在鋼琴即興伴奏的學習過程中三和弦和屬七和弦的運用是無處不在的,用基礎的三和弦和具有不穩定性的屬七和弦幾乎就可以編配一些簡單的藝術歌曲。
在學習鋼琴即興伴奏的過程中,學習者們要去尋找自己所擁有的器樂曲(或歌曲)的和弦走向,只有通過兼顧更多的作品與和弦走向,我們才能快速的提高判斷和弦走向的能力。在見過大量的作品之后,學習者可以嘗試自己去編寫帶有和弦級數的樂譜進行練習,并且包含不同的調。在大多數的經典音樂作品中,作品的和聲進行都是具有一定規律的,在這些經典作品中我們可以去總結常用的和弦進行走向,或者是不同改編作品中的代理和弦的使用方法。
1、伴奏織體的定義
織體(texture)是指音樂的結構形式,在音樂作品中它常常指的是音樂時空上的分布形式??楏w從時間上的分布形式被稱為“曲式”(music form),是一項音樂的專用術語。一部作品,不管是大型的交響套取,還是精巧的藝術小曲,都擁有自己的結構形式,但是無論是什么形式都必須存在于時間的鋪展中,這就是音樂存在于時間上的形式。音樂在空間上的分布,其實更多的是借助于視覺印象中的概念,它是可以在樂譜上被直觀的反映出來的。
2、根據音樂風格所進行的織體選擇
在鋼琴即興伴奏中音樂的織體與風格選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織體與風格選擇是否合適決定了一首器樂曲(和歌曲)的藝術風格是否正確。正確的選擇作品的風格,并在保留原曲風格的基礎上再進行提升,卻不要完全扭曲原曲的本來色彩是在音樂織體與風格選擇中所需要注意的問題。在實際的鋼琴即興伴奏演奏中,演奏者經常會錯誤的選擇歌曲的風格與織體,這樣的結果會導致最后作品聽上去不倫不類,嚴重的影響了作品的藝術效果。
3、常用的伴奏音型種類
常用的伴奏音型主要有三種
(1)柱式大和弦的音型,這種織體類型所表現出的主要都是氣勢恢宏,莊嚴磅礴的藝術形象。這種伴奏音型手法簡便,并且能夠產生良好的效果,帶給人一種不斷推進的,充滿生機的感覺,多數用于進行曲風格、圓舞曲或者一些行進音樂之中。例如肖邦的圓舞曲中就經常使用這種柱式三和弦來作為伴奏織體,又如鋼琴協奏曲《黃河》的第四樂章中的主旋律,多處都使用了這種伴奏織體形式,表現了人民群眾抵抗侵略者的決心,以及一往無前的勇氣。
(2)分解和弦的音型,這種織體類型所表現出的一般是抒情婉轉,委婉深情的藝術形象。這種伴奏形式是把一個柱式和弦分解成單獨的音,并且依次彈出的伴奏形式。這種伴奏形式常常給人一種流動的美感,使人感覺到作品的輕柔優美,溫柔細膩。抒情歌曲和藝術歌曲中經常會使用這種伴奏形式。例如歌曲《在那銀色的月光下》在伴奏的織體選擇上就較多使用了這種分解和弦的伴奏形式,給人營造出一種靜謐又帶有一點憂傷的氣氛。再如在肖邦的鋼琴作品《第一敘事曲中》的呈示部中的第二主題,便是用分解的和弦營造出了一種柔美與深沉的意境。
(3)半分解和弦的音型,這種伴奏形式的節奏感明確,多用于表現生動活潑的形象,多用于表現歡樂的場景,或兒歌中。這種織體形式就是指和弦的低音于其他的和弦音在不同八度位置中以跳躍的形式交替出現。例如柴可夫斯基的鋼琴改編曲《四小天鵝舞曲》中的伴奏形式,以跳躍活潑的節奏,生動的表現出了作品的形象。再如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KV.331的快板樂章中使用快速的半分解和弦,用歡快的節奏,表現出了輕松生動的意境。
以上所使用的三種基本的伴奏織體是在即興伴奏中所常用的織體形式,具有較為典型的意義,也是之后深入學習即興伴奏所需要掌握的基礎的織體伴奏形式。
實踐性是鋼琴即興伴奏的一大特點,很多時候在演奏中需要進行即興的發揮,使演奏者在原本的旋律上發揮更多的創造力與想象力?;A的和聲知識是學習即興伴奏的基本條件之一,在和弦的編配過程中應該遵循功能和聲的基本原則,在一些歌器樂曲(或歌曲)中按照和弦功能的主,屬,下屬之間的關系來進行選擇。這些基本的和聲連接是鋼琴即興演奏過程當中的基本語匯,只有真正掌握和熟悉了這些最基礎的和聲語匯,在鋼琴即興伴奏的編配過程中才能更加靈活的運用和聲知識來正確的選擇音樂作品的和聲配置。
在進行和聲練習的過程中,鍵盤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鍵盤樂器是最能直觀反映24個大小調轉換的器樂。而且從最初的練習之中,學習者應該遵循調性的產生規律來科學的練習每一個大小調的功能和聲。
例如第一個選擇的是C大調,我們在練習了本調中的和弦連接之后,從C音向上一個純五度發展至G大調,然后繼續練習G大調的音階與和聲連接。又或者是從C向下一個純五度發展至F大調,進行F大調的音階或和弦連接練習。這兩種向上尋找升號調或者向下尋找降號調的練習方法,都能在依次的練習中練習完24個大小調。通過這種利用鍵盤來熟悉和聲位置的練習方法,能讓我們真正的熟悉每一個大小調的升降屬性,在練習的過程中循序漸進,由簡單的調再到復雜的調,直到將24個大小調都練習至純熟,學習者將會感受到自己鍵盤與和聲分析能力的快速進步。
首調思維在鋼琴即興伴奏的學習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們只有在擁有了首調思維以后,才能根據旋律快速的選擇出所需要運用的和弦。運用首調思維可以更加輕松的通過旋律的走向去判斷出一個小節內的旋律的低音,這一小節的低音通常便是決定了整個小節的和弦性質。在初學鋼琴即興伴奏的時候其實不需要在左手上配上太多花哨的伴奏織體形式,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其實是先運用首調的思維在鋼琴上進行旋律的彈奏練習,然后尋找出每個小節左手和弦的低音并且按照每小節的基礎律動編配上四分音符的單音進行雙手的配合練習。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練習可以快速提升初學者對于鋼琴即興伴奏的練習興趣,并且能夠在初學者的腦海里留下簡單又正確的和聲音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