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汀流河鎮汀流河中心小學 龐庚午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剛脫離幼兒階段進入小學,他們的注意力品質差,學習上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指導他們學習語文知識、技能,在教學上就要仔細斟酌,采取適宜的方法。因此,順應他們愛玩的天性進行游戲化教學,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游戲不是游戲化,兩者不是同一概念。前者是點,后者是面;前者是一個具體的活動過程,后者是一種教學的理念。針對前者的教學,是有關規則和方法的講解、示范或創編的過程;而針對后者的教學,則更多的是教育者通過對兒童游戲的參與和控制、施加一定目的的教育,以促進兒童更好地發展為目的。由是出發,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中的游戲只是一種可以施加一定教育目的的活動平臺,教育者所追求的不是游戲本身,而是通過游戲可以達成的教育目標。
游戲化教學順應了學生的天性。利用小學生對游戲活動的愛好心理,將游戲活動適時、適度融入教學活動中,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對有趣事情的期待心理,使之樂于參與其中并在活動過程中掌握相應知識或技能,這對提升學生的課堂活動興趣、培養能力、融洽師生和生生關系等大有幫助。或如弗洛伊德所說,“每一個游戲著的兒童都如同創造性作家一樣,都在編織著一個屬于自己的世界,或者說以一種使自己快樂的新方式重新安排世界里的東西”。
一是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由于對游戲本身感興趣,對于隱含在游戲表象下的知識或技能,學生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并進行有效學習。如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采用“打牌識字”游戲,由于學生“不得不”在識讀拼音后才能發牌,識字的任務就會在不知不覺間被完成。二是深化對課文的理解。低年級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情境才能完成,這時就可以采用游戲情境進行。如教學《曹沖稱象》,借助于玩具小象、水槽、石子、天平等,由學生進行分組的實際操作后再來理解課文內容,就更為容易。三是激活想象力。以教學《狐假虎威》一課為例,由學生分飾狐貍與老虎進行游戲活動《狐貍與老虎》的表演,學生的自由發揮會使他們的想象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
1.識字教學
識字是基礎中的基礎。識字數量的多少與質量的高低,對于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以及其他學科的學習都會產生深遠影響。為此,將游戲活動融入識字教學,可有效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并提高識字效率,提升鞏固率。如前述“打牌識字”游戲,以一定的識字教學為基礎,將所需識字標注讀音寫在卡片上制成撲克牌,無論玩哪種撲克游戲,都要求學生先行讀取牌面上的生字讀音才能出牌,就會使學生在游戲的“誘惑”下不知不覺間順利完成識字任務。
2.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不僅是培養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和進行閱讀的能力,拓展學生思維、促進學生智力發展也是很重要的方面。而在教學實踐中,采用游戲形式進行,就能更好地實現這一點。如教學《小猴子下山》一文,針對尾段中“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讓學生想象一下此時此地小猴子的內心所想和語言表達,或者它回家見到媽媽后母子之間的對話,并在班上進行表演。這對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并以創新性的語言進行表達,就會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3.寫話教學
低年級學生寫話時,不知道寫什么、不知道怎樣寫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對此,教師也可以借助游戲的形式來進行輔助。如教學口語交際“注意說話的語氣”時,盡管教材明確提示“說話的語氣不要太生硬”“避免使用命令的語氣”,但仍不妨讓學生真的那樣做試試。而通過具體感受,學生認識到“語氣生硬”“命令式語氣”帶給自己的不舒服感覺后,再進行寫話表達時,也就會更加委婉。
1.導入新課
低年級學生學習新內容,直接進入內容學習是很困難的,必要的鋪墊是必需。為此,借用游戲形式,巧妙揭示學習主題,或是采用創設游戲情境的方式為學生學習提供一定的認知背景支撐,都有助于激發學生對新內容的學習心向,從而順利進入新內容學習。
2.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既然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品質欠缺、易受外界環境影響,教師就可以巧妙借用這種影響,而使游戲活動成為這種影響的主要組成部分來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如教學寓言《亡羊補牢》時,學生對動漫感興趣,教師就可以借助Flash 動畫形式來展示各知識點,并將知識點融入動畫情節中,這就會將消極影響轉變為來自外部世界的積極影響。
3.檢查知識掌握情況
將所要檢查的知識或技能內容融入游戲過程中,隨著教師對游戲活動進程的把控和對學生游戲過程中表現的觀察,對學生的知識或技能掌握狀況也就會了解得一清二楚。
4.完成課堂或課后作業
教師布置了學生需要完成的明確作業內容,要求學生采用什么樣的方式去完成也考驗著教師的智慧。例如:識記生字,怎樣就算認識、會讀,怎樣去鞏固,都需要教師的考查智慧。這時,要求學生就所學生字自制撲克牌,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游戲化教學的重點不是游戲,而是以游戲為載體和平臺融入教學內容,最終實現教學目標。因而,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游戲活動的控制是全方位的,包括游戲的規則制定與開展方式、參加人數的多與寡、對游戲效果的預期設置與把控等,都要基于教學的實際需求來定,并需對最終的過程與效果進行評估。在這種精神下,游戲進入課堂,需要對游戲本身進行論證和調整,應需而動。自然,也就不能認為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會有游戲活動,隨便什么游戲都行。有了這種認識,課堂活動的過度游戲化現象就不會發生,從而有效避免因濫用游戲而造成的脫離教學目標或教學目標不能達成的現象。
良好的游戲化教學對教師的教學素養,從理論知識到課堂實操技能,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如何尋找教學內容與游戲活動的契合點,該引入何種游戲并需對游戲進行何種程度的改造與創新才能適應教學需求,游戲活動與學生能力培養的結合點在哪里,教學過程中對游戲活動如何進行把控等,都是教師需要認真考慮并需進行有效論證和教學實證的問題。有了較高的游戲化教學素養,教師對于教學中游戲需求的多樣化,也就會有更多與更好的把握。如游戲活動與數字游戲,前者主要是指師生、生生可以面對面進行的游戲,后者則主要指通過人機互動進行的網絡游戲。多種多樣的游戲融入課堂教學,會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激情。
總之,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應用游戲化教學,因其順應了學生的天性和心理需求,會更加容易調動起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也就會使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間掌握應學知識和技能,并最終強化學生的語文學習體驗,達至愛學、樂學和以學為樂的狀態與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