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晉江市平山實驗小學 李曉紅
在以新課標為導向的授課背景下,教師需要意識到素質思想所發揮的核心作用,在語文課實際授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側重于學生思維邏輯和學習能力的綜合性培養。語文教材中包含著不同題材類型的文本,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閱讀思維和理解能力建設。因此,教師需要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樹立良好的文體意識,并引導學生在文體的角度對具體的閱讀素材進行綜合性鑒賞與分析,從而保證學生對文章的解讀更加全面和精準,全面提高學生的理解水平。
文體意識,即學生對文本素材的題材、風格以及文體類型方面所形成的思維認知,作為一種綜合性的閱讀思維,在小學階段的語文課教學領域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在語文課規劃和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合理滲透文體意識,并對課程內容以及具體的教學環節進行優化設計,能夠將課程的具體目標清楚、全面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對文本所具有的文學價值進行明確,比如說,教師針對古詩詞類型的文本展開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就詩詞的特點、語言風格和意境進行情感朗讀,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領悟能力。同時,樹立文體意識,對于促進師生精準掌握課程重點,明確學習目標和探究方向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能夠全面提高學生在閱讀領域的學習水平。因此,教師需要以文體意識為主導對具體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并將其具體應用到各個階段的教學活動當中。
自主學習單,是促進學生針對語文課程完成自主預習的重要載體,在該階段,教師需要明確一點的是不同的文體類型的文本,在內容概括方面所應用的關鍵詞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以敘事類型的文本為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等層面進行概括。因此,在該階段,教師需要合理滲透文體意識,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精準概括。
比如說,教師在講解《狼牙山五壯士》時,則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分析課文類型,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掌握記敘文的寫作特征,引導學生針對記敘的具體順序進行有效梳理,即確定具體的事情發生,接受掩護群眾和轉移隊伍的任務,而結果則是五壯士英勇犧牲。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思維認知進行記敘順序的有效概括,即接受任務、 痛擊、絕路、殲滅敵人和跳崖。并在此基礎上對文章所包含的情感進行分析。
在閱讀課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若想讓學生順利地突破學習難點,需要在學習方法上進行有效干預。積極向學生宣傳文體意識,并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從文體類型、創作特征和情感內涵的角度進行綜合性的學習和鑒賞。比如教師在講解《獵人海力布》時,可以引導學生站在記敘文寫作特征的角度,對該文本進行深入鑒賞,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和鑒賞文章,思考作者在對待海力布的認知態度、情感。在分析的過程中,教師要滲透六要素的閱讀方法,幫助學生梳理閱讀思路。從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等層面進行縱向剖析。引導學生分別針對“救小白蛇”和“救鄉親們”兩個事件的具體情節進行分析。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導遵循記敘文的發展思路進行創編,如當海力布變成石頭之后發生的事情,進行合理的想象與創編,比如說鄉親們為海力布祈福、禱告,最終海力布蘇醒了,與鄉親們一起快樂地生活……,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創新意識,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從而保證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面更加全面,也能夠支撐學生更加深入地完成對文章的鑒賞。
在小結階段,教師需要樹立文體意識,并對具體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分別從內容概括、朗讀、閱讀理解等多個層面進行文體總結,以及深入剖析,從而促使學生在文體意識的支撐下,形成良好的閱讀思維,全面提高學生在文本方面的綜合鑒賞和理解能力。
比如說,教師在講解《太陽》時,則可以引導學生先朗讀課文,對課文內容形成明確認知。之后,通過自主閱讀確定文章的文體類型,即說明文的類型。教師需要側重學生思維邏輯強化訓練,先強調學生處理好自己的感情,深情地朗讀文章,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進行思考,并整理閱讀思路。讓學生掌握舉例子和數字的方式,并對太陽所具有的特點進行自主總結,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分別從“大”、“熱”等層面引導學生就太陽進行具體分析,通過做比較和打比方的方式讓學生對說明文的寫作思路和技巧加深理解。
在語文實際授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在文體意識的支撐下,對教學活動進行適當的拓展和延伸。比如教師在組織《題臨安邸》古詩詞教學之后,則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檢索課外古詩詞,并通過自主閱讀、鑒賞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或者與教材中單元范圍內的《已亥雜詩》、《示兒》等相銜接,圍繞古詩詞文體類型進行綜合性的對比和分析,讓學生積淀更多的詩詞知識儲備,確保知識面廣博、豐富,也能夠讓學生通過課外拓展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再組織豐富的課外閱讀活動,引導學生結合課上所學的文本內容,根據具體的文體類型就課外相關聯的書籍進行明確,并自主參與到閱讀活動當中,這樣就可以將文體意識更好地滲透。
在樹立文體意識,創新語文課教學舉措的過程中,作為新時代的語文教師需要對具體的授課思想和價值觀進行端正。首先,對文體意識的影響要素進行明確。通常情況下,教師需要充分考慮課程、學段方面的目標,以及不同文本所呈現的文體特征,以此為依據進行教學規劃,構建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從而保證學生在不同時期所形成的文體意識比較的規范,并支撐學生更加深入、系統地參與到閱讀活動當中。
在強化文體意識貫徹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樹立良好的分層理念,即針對學生在語文課學習領域所呈現的具體差異,就文體意識培養方案進行階段性構建。根據學生的基礎強弱,以及不同的年齡段,由弱到強地設置文體意識培養戰略方案。讓每個階段的學生都能夠形成良好的文體意識,并深入參與到閱讀課學習當中。
依前所述,對小學生來講,掌握文體形式,對于全面理解文本內容將發揮著顯著的支撐作用。因此,語文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樹立良好的文體意識,并在該思想支撐下對具體的課程體系進行優化創設。分別在不同的階段滲透文體意識,并在具體進行教學創新的過程中,需要從文體理念、階段性和靈活性發展層面進行創新,讓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閱讀思維,促使學生在文體意識的支撐下,全面、深入地掌握文本內容,全面提高學生的理解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