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師范學校第二附屬小學 丁 玲
小學語文的綜合性很強,是學習各門功課的基礎,對兒童各方面的發展影響極為深遠。情境教育創始人李吉林老師在情境教育研究的早期就強調要培養孩子的創造性。她曾指出,人才的最高層次,是高尚的審美情趣、道德觀念與創造精神一體化。在情境教育的課堂中,我們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小學語文教育不僅要讓兒童在有情有義的課堂中感知教材,而且要竭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那么,在小學語文情境課堂中如何培養兒童的創造性思維呢?
情感,是情境教育的命脈。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的課堂以情感為紐帶。有了情感的課堂,老師會充分尊重學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為方式,學生也會從內心對老師產生一種信任,他們便敢于大膽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創造性也得以激發。師生雙方所達到的這種氛圍便是一種綠色空間,在這種綠色的空間里,兒童的情感火花更易被點燃,兒童的創造性思維更易于被激發。在這種綠色空間中,兒童往往敢想敢說。
李吉林老師曾說:“無論是創新精神還是創新能力,都是以思維為核心的,而思維是不可能不帶情緒的?!彼哉f,只有當智慧融入了情感,認知與情感交融,才會產生奇跡。當師生雙方都感受到教與學的無窮樂趣,教學進入充滿生命活力的完美境界,學生自然敢想敢說。
我上課時,感情總是很投入的,事實證明,學生也往往能夠受到老師情感的感染。課堂上,我常常會把自己融入學生當中,忘掉周圍的一切。我在給一年級的孩子上《我是一只小鳥》時,自己扮演鳥媽媽。當我戴著鳥媽媽的頭飾,學著鳥媽媽的樣子向孩子們問好時,孩子們興奮極了,激動地回答:“鳥媽媽好!”頓時,課堂就成了鳥媽媽和小鳥們一起游玩、一起對話的課堂,就連平時不怎么發言的孩子此時此刻也變得活躍了起來。在情感的渲染下,孩子們的思維也被打開了,僅僅關于春天的話題,他們就一下子提出“鳥媽媽,你是怎么知道春天已經來到了呢?”“鳥媽媽,你為什么要選擇在春天飛回來呢?”“鳥媽媽,在春天里你們會帶寶寶做什么事情呢?”等十幾個問題??梢?,將學生導入綠色空間,這既讓師生之間情感得到溝通、心智得到交融,更是營造了一種師生間民主平等的教學氣氛。在這種寬松、融洽的氛圍中,就容易形成教與學的合力,學生自然而然敢想敢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事實也告訴我們,對小學生而言,對學習產生了興趣,他們就會學得積極,學得主動。為此,我們的教學必須首先激發興趣,讓學生在愉悅積極的情緒中達到最佳創新心理狀態。
怎么才能激發起兒童的興趣呢?兒童對美有一種天生的追求。凡是美的,兒童就會被吸引,就會投入其中。孩子作為審美主體,在審美感受中他的需求得到滿足,就會因此而產生快樂,思維也會在這種自在的狀態中積極展開,潛在的創新的種子也會悄然萌芽。所以,情境教育的課堂,會選取美的素材作為教學內容,為學生構筑一定的審美空間。
在這樣的審美空間中,學生的興趣被激起后,老師通過選擇美的教學手段,運用美的教學語言再現教學內容之美,學生在這樣的審美愉悅中便易于達到最佳的創新心理狀態。
一場大雪過后,我帶領一年級的孩子上觀察說話課《小雪花的旅行》。在教學中,我和孩子分別擔任雪花媽媽和小雪花的角色。在大雪紛飛的情境中,我們一起讀兒歌、演兒歌、說兒歌……一段優美歡快的音樂響起,“雪花們”隨風起舞。與此同時,我加以語言描繪,引導孩子們想象開去:
冬天到了,風婆婆吹呀吹,我們小雪花從天空中飄落下來,像蝴蝶一樣飛舞,一會兒上,一會兒下,一會兒又打起轉來。風婆婆用力一吹,小雪花立刻飛上天了,許多云彩圍過來,跟云朵打個招呼吧。小鳥也在我們的身邊飛舞,跟小鳥打打招呼。又來一陣風,要落下去了,想好飄到哪里去了嗎?又遇到了誰呢?
在老師這樣的引導下,孩子的思路發散開來了:
我飛到了花園里,看到了五顏六色的小花。
我來到了高山上,看到了一棵棵大樹。
我飛到了農村,看到了一群群 小雞。
我飛到了小河里,看到了一群群調皮的小魚兒。
我飛到了藍天上,看到了一架轟轟響的火箭。
……
有天上的,有地上的,多么寬闊的思維空間!在這樣的審美空間中,孩子們的觀察、思維、想象已經無痕融合。他們漸漸地沉浸在美美的情境中不愿離去,我在此情此境中,也被孩子們的創造性震驚了。
“人的所言所行、所感所悟,其核心就是思維。思維迸發出的最燦爛、最具價值的火花就是創造性思維。而創造性思維又是創造的核心?!彼哉f,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就是要培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這兒尤其要指出的是,這種思維并不是指傳統的追求整齊劃一的思維。因為這種追求標準化、完美化的思維訓練,實質上是抑制甚至是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品質,我們就是要為學生打造智創空間,讓學生在這種相對開放、輕松的空間中善想善說,也就是能夠想得遠些、獨特些,說得豐富些、精彩些。
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笔聦嵣?,每個孩子都是充滿想象力的天才。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想象力卻在逐漸地消失。情境教育的語文課堂,一直重視孩子想象力的培養,因為激發想象,是拓寬兒童思維空間的最好途徑。在小學語文的情境課堂中,老師一般會創設優化的情境,可以是借助圖畫等途徑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思維材料,可以是通過音樂或者語言描述渲染輕松民主、有感染力的氛圍,以幫助學生建立寬闊的思維空間,為培養其創造性思維添翼。
有了前面的基礎,兒童敢想敢說了,進而達到能想能說的水平。那么,在教師打造的智創空間中,又如何讓兒童能夠善想善說,說得豐富說得精彩呢?
我認為,要想讓兒童說得豐富,說得精彩,首先要讓兒童對所要描述的事物擁有豐富的表象經驗。因為兒童的表象經驗豐富了,他的思維才有依托,他才有可能說得豐富,說得具體,說得精彩。因此,教師有意識地組織觀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在情境教育的課堂中,我們會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有計劃、分層次地開展觀察活動,引導兒童在觀察活動中發現美,感受美,表達美。例如,我們老師會結合季節進行專題的觀察,也會充分挖掘當地的自然資源來設計觀察。從對低年級學生進行的有指導、籠統、粗略地觀察到中高年級獨立、有步驟、精細地觀察,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觀察的對象也從靜態逐步過渡到動態。這里要強調的是,不管組織哪個年齡段學生進行觀察,老師都應預先到現場備好課,這包括根據學生年齡段特點設立好目標,考慮好合理的觀察順序,設計好各個環節啟發性的導語。這樣,每次的觀察活動才能取得高效,才能讓學生在這樣的觀察活動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表達。
兒童表達的水平是與他的感知、感受緊密相連的。學生會觀察了,他頭腦中關于事物的表象經驗豐富了,又應該如何引導他們說得豐富、說得精彩呢?要引導兒童在此基礎上說得豐富、說得精彩,還有一個環節,那就是激發兒童的想象。孩子天生就擁有豐富的想象力,這是成人無法媲美的。一個孩子的想象力越豐富,從某方面可以表明這個孩子的創造性思維越發達。因此,我們在培養兒童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呵護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并且注意激發和培養兒童的想象力。實踐中,我們發現,兒童對事物有了一種美好的直覺印象后,他的內心喜歡上了某一事物,他就更容易進入想象的狀態。這里以《荷花》一課為例。課前,我布置孩子利用節假日到家附近的荷花池觀察荷花。上課時,為讓孩子獲得進一步感受,我出示了一幅圖片:遠看一大片的荷花挨挨擠擠,鋪滿了池塘;近看,一朵朵荷花姿態各異,美不勝收。隨后,我通過語言描繪創設情境,三言兩語,孩子們仿佛便被我帶到了荷花池邊,靜靜地觀賞。悠悠的音樂響起,孩子們仿佛真的看到了碧綠的荷葉、亭亭的荷花,以及那嬌羞欲滴的小蓮蓬。我帶著他們深吸一口氣,有的小朋友表現出那種陶醉的樣子,仿佛真的聞到了淡淡的荷花香……就這樣,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讓他們可以身臨其境般的智創空間,在課文內容調動起學生經驗的同時,學生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審美意象。這個時候,讓學生說說你最喜歡哪一朵荷花、它是什么樣時,孩子們紛紛舉手——
我最喜歡這一朵全部盛開的荷花,它的花瓣兒都打開了,中間露出了嫩嫩的蓮蓬,像個可愛的娃娃。
我喜歡這一只花骨朵兒,它的幾個花瓣還緊緊地聚攏在一起,就好像是一個尖尖的粉嘟嘟的雞蛋。
我喜歡這一朵一半兒開了還有一半兒閉合著的,它羞答答的,像我們班害羞的小姑娘。
……
孩子們的話匣子一下子被打開了,爭先恐后地要表達。站起來回答的幾個孩子都能說得具體,說得生動,而且展開了豐富的想象。由此可見,孩子有了之前觀察所積累下來的表象的基礎,課堂上借助了圖片又豐富了他的經驗,這時候產生的審美意象,在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的作用下,那其實已變成了一種“再創造”,所以每個孩子表達出來的荷花形象便是各不相同了,但是荷花的美,連同孩子們內心里所激起的對荷花的愛,卻是共同的。課堂上,孩子們非常踴躍地用心中最美的詞句去描述荷花、荷葉……有不少學生興之所至,深情地描述:
站在荷花池邊,我久久地看著荷花,看著,看著,我仿佛變成了一朵荷花……
孩子們將此情此景中所獲得的內心體驗,通過語言表達了出來。而且,表達得是那么豐富、生動、精彩。由此可見,為學生打造富有審美情趣的智創空間,是可以幫助孩子善想善說的。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情境課堂中是必須也是可以培養兒童創造性思維的。兒童在寬松民主的綠色空間中,其創新的幼芽得以滋養。教師通過打造智創空間為兒童的思維提供恰當的契機和依托,最終促使兒童心隨情動,思隨境飛,創造性思維得到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