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吉 (上海大學音樂學院)
文藝復興是歐洲的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在文藝復興運動之前,整個歐洲社會是宗教的社會。為了加強教會的自身統治,將音樂作為統治工具,起到教化人心的作用。因此在當時的社會,世俗音樂是被禁止的,當時的大眾只允許傳唱世俗音樂。
而文藝復興運動的產生,推崇了以人為本的精神思想,強調人權大于神權,人才是這個世界的主宰。各種新思想、新理念陸續產生,體現在文學以及各類藝術創作中。這種思想上的改變對社會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音樂作為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也受到了前者的影響,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不再拘泥于宗教音樂中,而是在音樂中加入人的思想情感,使音樂體現人的意志。并且在這一時期,五線譜已經完善,不再使用中世紀時期的紐姆譜,印刷術的發明也推動了音樂的發展。于是世俗音樂便在這種歷史大背景下逐漸產生了。
在文藝復興的影響下,人們對于情感的關注與追求促使人們在音樂創作中產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將一些鄉間民歌加入到宗教音樂中去。然而在傳唱過程中,人們并沒有覺得這種宗教音樂又破壞音樂之神圣,反而覺得非常親切,引起共鳴。再者,這一時期也出現了不少民間藝人,他們在大街小巷傳唱著一些通俗易懂,符合人們情感的歌曲。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這類歌曲立刻受到群眾的追捧,于是便廣為流傳了起來。最開始的世俗音樂就是這些民間藝人們所吟唱的歌曲,后來逐漸由鄉村流傳到城市。正因為這類音樂符合群眾們的情感需要,適應當時的社會背景,因此便蓬勃地發展起來了。
在文藝復興之前,世俗音樂本不被看好,被認為是俗樂,一種非專業的音樂形式。但是在文藝復興這一提倡人文主義的大背景下,世俗音樂被廣泛接受,創作世俗音樂成為了當時音樂家們的創作風向,這使得音樂發展上升到了一個新的臺階。由最開始的民間藝人口口相傳,到后來被社會不同階級所接受,從鄉村發展到城市。游吟詩人對世俗音樂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隨著他們的遷移,將世俗音樂傳播到更廣闊的范圍。并且利用樂器“維瓦爾”和“琉特琴”進行傳唱,對世俗音樂進行繼承與發展。當時的意大利牧歌、尚松便是世俗音樂的代表性題材之一。這時的世俗音樂不再是俗樂,而是在音樂家的創作下,與宗教音樂進行融合,逐步進入到專業音樂的范圍。
以牧歌這種題材為例,牧歌的歌詞大多加入了詩歌內容,這些詩歌的類型包括田園詩、十四行詩等等,這些詩詞源自于當時著名的文學家,因此具有很強的文學性。由于詩詞具有特定的節奏,以及巧妙設計的韻腳,因此引起了音樂家們的廣泛關注。他們根據詩詞的韻律,設計出抑揚頓挫的旋律,勾勒出詩詞中的重音模式,以及特定的元音和輔音的發生方法。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創作為表現詩詞的情感而進行了創新,將音樂與詩詞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并且在作曲手法上,也有了重大的轉變。這一時期的創作不在拘泥于和聲、結構的作用,轉化為更加強調了旋律的優美性。牧歌足以體現出文藝復興時期,音樂對以人為本的精神思想的推崇。
世俗音樂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它打破了中世紀宗教一統天下的局面,使音樂中人的情感被重視起來。這無疑對宗教音樂是一種威脅,但作為音樂發展的必然趨勢,世俗音樂蓬勃發展了起來。它來源于傳統的宗教音樂,但經過音樂家們的創造,加入了真誠熾熱的情感,在宗教音樂的基礎上進行改編,產生了結構完善,風格多變,旋律優美的世俗音樂。
如果說音樂中包涵理性和感性兩個部分,那么在文藝復興運動之前,音樂中的理性部分是大于感性部分的,而到了文藝復興時期,理性和感性逐漸平衡,人的意志逐漸被重視起來。可以說他為之后巴洛克時代巴赫對于復調調式的整體改革,以及古典時代,浪漫時代音樂家個性的展現都有著巨大的影響。世俗音樂的發展代表著人性的發展,也從中體現出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特征。
文藝復興運動是人文主義的發展,它使更多人想在音樂中表達并傳遞個人情感。它不僅給人的思想帶來了轉折,也是音樂發展的重要轉折點,對歐洲乃至西方整個國家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它所推崇的以人為本的精神思想改變了宗教長期統治的局面,使西方文明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除了思想上的轉變以外,音樂作為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也受到了前者的影響,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世俗音樂的產生是這一時代的音樂特征與音樂創新,各個時代都有世俗音樂發展,但是沒有任何一個時代比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更加純粹,更富有生命力。這是音樂發展中的必然趨勢,也對西方音樂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