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歆怡 (上海大學音樂學院)
自閉癥,又稱孤獨癥或孤獨性障礙等,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代表性疾病。男女比例約為4:1,男孩比女孩多3-4 倍。
1、社會交往障礙。該癥患兒在社會交往方面存在很大缺陷。他們對社交常情缺乏理解,對他人情緒缺乏反應,不能根據社交場合調整自己的行為。成年后,仍缺乏交往的興趣和社交的技能,無法建立戀愛關系和結婚。
2、交流障礙。該癥患兒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們的不舒適或需要。部分患兒雖然會背兒歌、背廣告詞,但卻很少用言語交流,不會提出話題、維持話題,僅靠刻板重復的短語進行交談,糾纏于同一話題。
3、興趣狹窄及刻板重復的行為方式。該癥患兒對一般兒童所喜愛的玩具和游戲缺乏興趣,而對一些通常不作為玩具的物品卻特別感興趣。常用同一種方式做事或玩玩具,要求物品放在固定位置,長時間內只吃少數幾種食物等。并常會出現刻板重復的動作和奇特怪異的行為,如:重復蹦跳、將手放在眼前凝視、撲動或用腳尖走路等。
4、其他癥狀。約3/4 該癥患兒存在精神發育遲滯。約1/3-1/4患兒合并癲癇。部分患兒在智力低下的同時可出現“孤獨癥才能”,如在音樂、計算、機械記憶和背誦等方面有超常表現。
目前各方面專家并未對自閉癥的成因達成共識,但有遺傳學說,染色體異常學說等說法。
天使知音沙龍是上海一個關愛自閉癥兒童的機構。2008 年由上海市慈善基金會、上海城市交響樂團指揮曹鵬先生及其大女兒,上海城市交響樂團團長曹小夏女士創立,并由樂團200 余名演奏員組成志愿者團隊,每周六在盧灣區青少年活動中心舉行活動,通過音樂干預自閉癥患兒的病情并使之好轉,給予學會簡單樂器的自閉癥孩子與交響樂團一起演出的平臺,目前還通過社會愛心人士及愛心基金會等的扶持在假期為自閉癥孩子開設文化課。2018 年5 月曹小夏創辦自閉癥社會實踐基地“愛咖啡”,由自閉癥兒童擔任服務員和咖啡師,志愿者可以通過與自閉癥兒童聊天交流免費品嘗咖啡,促進自閉癥患者日后融入社會,參與就業。沙龍創辦宗旨:關愛自閉兒童。
傳統意義上的音樂治療是指以音樂作為主要的治療手段幫助患者恢復身心健康,音樂成為了一種幫助病人康復的工具和媒介。目前,音樂治療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接受式音樂治療,通過聆聽音樂來改變生理或心理的狀態和體驗;第二種是要著重講的再創造式音樂治療,患者不僅需要聆聽音樂,還要親自參與到各種各樣的音樂活動中加深體驗感。目前第二種音樂治療方式被證明對自閉癥患者具有非常積極的效果,正在廣泛推行和實施。
當下非常有名的自閉癥關愛機構天使知音沙龍正是依靠這樣的方法讓許多自閉癥患者家庭重新迎回歡笑和希望。城市交響樂團的志愿者每周都去沙龍教孩子認五線譜,做游戲,敲木琴,彈鋼琴,吹小號等。剛去的孩子一般從彈鋼琴或敲木琴學起,一開始只要求發出聲音,到后來很多孩子被鼓勵學習兩種甚至以上的樂器。沙龍會定期舉辦音樂會,在志愿者教好獨奏部分以后,孩子們會參加城市交響樂團的排練,現已登上過國內外各大著名音樂廳的舞臺演出,出訪過日本,捷克,美國,意大利等國。2018 年沙龍與上海慈善基金會及各界愛心人士繼續合作,創辦了自閉癥社會實踐基地“愛咖啡”,由有經驗的咖啡師教自閉癥兒童做咖啡。孩子們經常上午做咖啡接待客人,下午在老師的帶領下組成管樂團練習重奏,通過音樂學習與他人合作。
首先,自閉癥兒童都存在語言障礙,而音樂是一門特殊的語言,能為自閉癥患兒提供極大的自由度和安全感。科學研究表明在早期的干預過程中,音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患兒大腦相關部位腦功能的重新發育,彌補他們因大腦某些部位發育不全而導致的行為障礙。沙龍的志愿者們也發現,重度自閉癥患者仍然會對音樂的刺激做出反應。其次,音樂節奏可以很好的起到規范作用,從音樂的節奏規范轉而去引導孩子們語言節奏的規范;通過音樂旋律的變化去影響他們說話時語音語調的變化。
綜上,自閉癥兒童大部分會拒絕用語言來交流,但大多具有良好的音樂體驗能力,對音樂也有很好的反應。通過音樂活動中家長老師的鼓勵,他們可以在短時間內享受成功的喜悅,建立自信心。
最早去沙龍的一批孩子已經從不敢與人有眼神交流,沉默不語,動不動就情緒失控大發脾氣的小患者變成了能夠獨當一面,與大的交響樂團一起同臺演出獨奏曲目的小音樂家。他們不再排斥肢體接觸,會主動與志愿者們擁抱,好幾個當了沙龍里的班長,小干部,專門負責監督別的小朋友,還會管紀律,跟老師溝通。雖然難免還是與正常孩子有些區別,但正常的社交基本已經沒有問題,這都是音樂治療帶來的奇跡。
自閉癥兒童完全康復的案例雖少之又少,但通過天使知音沙龍十一年來的不懈努力,我們可以證明音樂治療對于自閉癥治療是卓有成效的。自閉癥兒童不可能永遠都呆在家里,最終還是要融入社會。天使知音沙龍這些年來不斷用音樂去幫助這個團體也是為了改善他們的社交障礙,讓他們未來可以自力更生,讓社會大眾不再戴有色眼鏡看待他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自閉癥的明天會更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