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幫
在寫作過程中,從審題立意、選材組材、謀篇布局到潤色修改,思維都貫穿其中。譬如要寫一篇以“師愛”為主題的文章,大腦就會顯現教師與自己共處的畫面,思考有哪些代表性的事件與細節最能表現這種愛。選好事例后,進一步思考如何調整文章結構,排比開頭還是篇末點題等。寫作過程就是思維活動的過程,既要運用發散思維,又要運用形象思維、抽象思維,還要發掘積淀在心底的情感。寫作思維是復雜且動態多變的,但是有規律可循,是可通過練習提升的。筆者認為,小學生的寫作思維能力應具有廣闊性、靈活性、獨立性,要求再高一點,還應具備獨特性與批判性。
一、發散與核心:圍繞中心,多維思考
發散思維是一種多向輻射性思維,是從多方面、多層次去發現、思考問題的思維方法??陀^事物正如廬山,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會發現其多面與多變。這一特性提示我們,要學會運用發散思維思考問題,這樣才能對現象或事物有較為全面、準確的認知。寫作時,合理運用發散思維可以讓作者靈感迸發,妙筆生花。
凡事皆有兩面,發散思維可以讓學生想到更多,也會導致學生漫無目地胡思亂想。這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協調發散思維和核心思維的關系。核心思維是以某個對象為中心,從多方面將思維指向中心的一種思維方法。在寫作中,核心思維會把飄在空中的思維平穩降落到中心,引導學生的思維。發散思維和核心思維相輔相成、互相成就與完善。
二、形象與抽象:深度加工,反映本真
形象思維是基于對事物的印象,依據主觀的需要對大腦中的事物進行加工,再以恰當的形象輸出反映事物本真狀態的思維?!段饔斡洝分袑O悟空的嫉惡如仇,《水滸傳》中林沖的隱忍等,典型人物都需要運用形象思維來塑造。形象思維是通過形象反映事物的一種思維方式,它呈現給讀者的是真實的生活畫面?!兜谝淮伪赣H》中作者那意想不到的用力,《水》中一瓢水給四兄弟帶來的快樂,《船長》中船長如雕塑一般隨著輪船沉入大海……文學作品中傳神的動作、微妙的心理都是這種思維方式的最好詮釋。
觀察力對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尤為重要。要讓學生善于觀察,掌握觀察的方法。首先,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應學會準確觀察事物,對客觀事物進行形象化感知。一串成熟的葡萄擺在面前,除了用眼睛看見紫色的圓形果實,還能用手摸一摸,用嘴嘗一嘗,用鼻子聞一聞等。
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相對,是指通過概念、判斷等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質,是寫作中運用很廣泛的一種思維方式,有明顯的思維生成性。寫作指導課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圍繞一個主題開展辯論會。辯論的過程中,學生會注意對方的說法是否符合邏輯,會組織材料與語言說服對方。
三、辯證與創造:一分為二,與眾不同
辯證思維要求思考者用一分為二的、聯系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審題時,學生需要一分為二地解讀材料,讀懂材料的隱含義。構思、行文階段亦然。一些學生對待同樣的材料能提出獨到的見解,發現其他人看不到的角度與問題,令人拍案叫絕,這就是辯證思維在發揮作用。辯證思維的訓練關鍵在于引導學生解構作文要求,多元化、多維度地作文。比如寫作“我的媽媽”這個文題,如果教師能引導學生發現媽媽的特點,甚至可以是“討人嫌”的一面,則更容易寫出佳作。
辯證思維與創造性思維是好伙伴,它們的訓練都重在培養學生的作文內驅力與寫作熱情。學生喜歡寫作,對周圍的人和事也會感興趣,內心的欲望就會被激發,期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別人的贊美與肯定。教師給學生布置的命題要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課堂上,學生有創造性的想法,教師要給予贊美,而且,不要批評學生稍顯“奇怪”的語言表達,因為那是學生本真的東西。
四、作者情懷與讀者意識:心中有你,筆下生輝
“寫作可以沒有教師,不能沒有讀者?!睂W生作文時如果能夠關注讀者,有特定的傾訴對象,更容易激發起寫作欲望,為真情而寫,為傾訴而寫,為發泄而寫,目的明確,寫作欲望與指向性會更強。
培養學生的讀者意識,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可以進行限定“讀者”或擬真情境的訓練??吹阶魑念}目,先引導學生思考我的作文“寫給誰看”。教師應該開放思維,用多種方式展示學生的作文,吸引更多真實的“讀者”參與進來。特級教師管建剛的《作文周報》便是制造讀者的典型代表。學生的作文不斷得到“讀者”的肯定,便會期待下一次的成功,使作文成為自我表達的一部分,盡情地發揮創造力,展示自己的個性,以滿腔熱情去寫作文。
學生作文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提升需要循序漸進,培養的空間不局限于寫作指導課,應落實到每一節語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