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夫俠
有研究認為,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受三個因素的影響。一是小學生的年齡小,生活經驗和閱歷有限;二是小學生的知識儲備不足,以至于作文內容空洞,沒有可讀性;三是小學生的表達能力差,在寫作時不能充分表達自身的想法和感情。有專家認為,讀寫結合是解決這三個問題的有效手段。因此,作文教學中,教師應采用讀寫結合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重視知識積累
信息加工學理論告訴我們,閱讀有利于學生積累語言材料,充實句式和詞匯的儲備量,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觀察方式、銜接方式等眾多寫作技巧。對于所讀作品中知識的有效理解和吸收,可以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同時,在不斷的寫作實踐中,學生可以逐漸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閱讀分為教材閱讀與課外閱讀兩種。以課外閱讀為例,教師可以推薦合適的文學作品,如推薦魯迅的《朝花夕拾》,學生對于書中作者少年時期的記憶是有共識且感興趣的,這有利于學生讀懂、讀好這部作品。教師布置閱讀任務后,可以布置相應的寫作任務,以便于學生鞏固閱讀所學知識。比如,可以讓學生以“我的童年”為題寫作,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作文與《朝花夕拾》聯系起來,閱讀文中的童年趣事和作者的奇思妙想,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過類似經歷,寫作時可參考文中的寫作方法。讀寫結合,可以有效完成知識的內化和吸收。
二、結合閱讀進行仿寫,培養寫作能力
為了吸收和理解閱讀內容,教師可以組織專門的仿寫訓練。仿寫訓練就是將范文當作模仿的對象和模板,學習范文的寫作手法、記敘方式以及結構等,是鞏固閱讀內容的重要手段。小學生的模仿欲望很強,這是此年齡段的特點,有利于仿寫訓練的開展。以部編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課文《少年閏土》為例,完成閱讀和講解后,教師可以布置相關的仿寫訓練。假設仿寫文章第一段,教師先要告訴學生第一段運用的是情景交融的描寫手法,再具體講解如何運用情景交融描寫手法,讓學生理解并掌握知識點。接下來再進行仿寫訓練,仿寫訓練的內容要盡量和文章契合,還要降低難度和要求,讓學生掌握知識點。例如可以讓學生寫“我的好朋友”,這個文題既能與課文銜接,難度系數也比較低,學生可以直接描寫場景引出“朋友”。
三、利用課文留白,培養想象能力
法國作家雨果說:“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麗的翅膀。”教學實踐證明,想象是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方法,可以豐富寫作的內容和形式。因此,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想象力的培養。讀寫結合教學同樣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但具體的培養策略只有和閱讀內容相結合,才能實現最佳效果。一些課文中有留白,有的在結尾,有的在中間,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留白鍛煉學生的想象力。依然以《少年閏土》為例,文中寫道:“我們那時候不知道談些什么,只記得閏土很高興,說是上城之后,見了許多沒有見過的東西”。對于閏土見到的東西,作者用“很多”概括,并未詳細記述。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當時的時代和社會背景,想象少年閏土見到了什么,這對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有著顯著的作用。
四、發掘短句寫作價值,重視表達能力培養
寫作對語言表達技巧的要求很高,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發掘短句的價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眾所周知,作文是由段落組成的,段落是由長短句組成的,長短句是由字詞組成的,歸根結底,文章是由基礎的字詞、短句組成的。作文對字符有硬性要求,而學生的寫作能力有限,常常會為了滿足字符要求而拼湊字數,忽略字詞、短句的質量,甚至出現用詞錯誤或語句不通順等情況。教師不能忽略學生基礎能力的培養,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摘抄和記憶優美的詞句,以便學生在寫作時有“料”可用。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課文《荷花》為例,課文中寫道:“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教師可仔細分析“大圓盤”和“冒”這兩個詞(將荷葉比喻成“大圓盤”,形象生動;“冒”字形象地寫出了荷葉疊壓和擁擠的狀態,充分表明了荷葉之多、之茂密),讓學生體會語言文字的魅力。再讓學生練習造句,提高其語言運用能力。
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的,閱讀能力提升,寫作能力也會提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讀寫結合對寫作教學的積極意義,并不斷優化教學手段,切實提高小學生的作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