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文化藝術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毀滅性沖擊。在過去的半年中,位于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博物館,美術館相繼關閉停業。因此,在這種時期,如何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保持觀眾的遠程參與就變得尤為重要。盡管當下疫情逐漸好轉,但如何實現遠程的觀眾參與依舊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因此,本文將著重探討特殊時期下博物館可以實現的三種線上數字化途徑。
關鍵詞:博物館;新冠疫情;線上轉型;數字化呈現
中圖分類號:G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20)11-0101-01
展覽策劃和公共教育是一個博物館保持與其社群聯系的最常見的兩種方式,隨著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在新冠疫情期間被迫關閉停業,探索新的吸引觀眾注意力,保持觀眾遠程參與的辦法變成了博物館亟待解決的頭等大事。在這一期間,在線展覽,實時媒體互動,直播等各種或新興或傳統的引流方式在吸引觀眾視線上的作用逐漸被發現并應用在博物館,美術館領域。下面,本文將結合這一時期不同博物館的創新性舉措介紹三種可用于應對特殊時期的博物館數字化方式。
1 線上展覽
對于博物館和美術館來說,實現數字化的最有效的途徑莫過于開設線上虛擬展覽。今年6月,巴塞爾藝術展正式宣布取消2020年巴塞爾展會。但與此同時,觀眾依然可以在超過282家世界頂尖畫廊舉辦的巴塞爾藝術在線觀看室中觀看超過4000多件的展品。無獨有偶,Google Arts and Culture[1]在全球范圍內聯合了2500余家文化藝術類機構共同舉辦了一個大規模的線上免費展覽。截止到六月份,全國有1300余家博物館通過網站、微博、微信等平臺推出了2000余項線上展覽類的項目。盡管線上展覽的概念由來已久,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新平臺的不斷出現,線上展覽的內容也比以往更加的豐富。
2 直播
在博物館關閉之時,對于觀眾來說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無法實地參觀博物館。因此,如何賦予觀眾更多的現場感,保持觀眾與博物館間的熟悉度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而直播恰恰可以喚起觀眾的實地感,進一步拉近觀眾與博物院的距離。2020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館日,抖音短視頻聯合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敦煌研究院、陜西博物館等國內20余家博物館的“云端博物館”的系列活動,24小時內達59萬播放量,引發現象級的關注和討論。而其實早在今年3月,抖音就曾聯合國家博物館、湖南博物館、南京博物館等博物館推出“在家云游博物館”活動,通過直播帶領觀眾360逛展,介紹館藏的同時也為觀眾完整的呈現了博物館的全貌。同樣,彼得森汽車博物館(Petersen Automotive Museum)專門為兒童提供教育性的直播節目,其中包括制作氣球汽車的課程以及創建和裝飾自己的車牌等課程,在介紹和展示博物館自身的同時對直播觀眾進行了細分,運用直播這一形式很好的承擔了博物館的教育職能。博物館的功能不僅僅是對館藏展品的“收藏”與“展示”,如何運用數字化的方式促進與觀眾更多的交流,引發思考與討論是博物館直播需要不停思考的問題。
3 VR+AR 虛擬現實交互體驗
在虛擬現實領域,2019年盧浮宮便攜手HTC VIVE Arts打造的首個虛擬現實(VR)體驗項目——《蒙娜麗莎:越界視野》,通過全新的沉浸式體驗方式,為參觀者提供一個全新的欣賞《蒙娜麗莎》這幅畫作的視角,參觀者可以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近距離欣賞作品。VR體驗將移動圖像、聲音及互動設計相結合,使參觀者得以回溯到當時創作的環境中,以別樣的方式重新認識和感知作品。反觀國內,故宮對VR和AR技術的探索早在2000年已經開始,從早期的AR穿搭服飾互動項目到《御花園》虛擬現實作品觀影周,再到《故宮VR體驗館》,這些項目無一不是把博物館的專長——館藏與數字化創新相結合,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觀展體驗,以創新型的敘事方式豐富了觀眾在觀展中的參與感。疫情期間大英博物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等眾多博物館通過Sketch Fab等網站向公眾提供了交互式3D對象,這些內容可以通過AR和VR技術呈現在觀眾家中,由此成為遠程參與的另一種途徑。
麥克塔維希在論及虛擬現實博物館時曾質疑:“鑒于虛擬博物館事實上一定程度地強化了博物館與公眾的傳統關系,這種新的展覽形式是否真的有助于形成更具包容性、更民主的全球性博物館理念?”[2]。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把“線上展覽”推到了公眾視野面前,而無論是線上展覽還是在線直播,在這些數字化的方式后,我們不難看到博物館在突破虛擬展覽后的更多形態和嘗試。事實上,當下中國的博物館已經越來越趨向為一個多功能的綜合體,教育、娛樂、研究等功能愈發顯現出來。博物館是否能在失去物理實體空間的特殊時刻繼續承擔好自身的責任,以及疫情過后傳統的博物館與觀眾的單向度關系是否會發生改變,是當下每一個博物館都在面臨的挑戰。
參考文獻:
[1]Google Arts & Culture (前名 Google Art Project) 于2011年2月1日推出,是Google與世界各地博物館合作,利用Google街景技術拍攝博物館內部實景,并且以超高清解析像拍攝館內歷史名畫,供用戶觀看。
[2]蓮安麥克塔維希 (Lianne McTavich),“訪問虛擬博物館:藝術和網上體驗”,珍妮特馬斯汀編著,《新博物館理論與實踐導論》,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8年,P259-281
作者簡介:張仲陽,1997年12月,女,漢族,河北省邯鄲市,研究生在讀,從事文化產業、戲劇戲曲學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