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摘要:目的? 通過觀察群組管理對社區老年高尿酸血癥患者的干預,為老年患者的治療提供新型模式。方法? 選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在本市本社區服務站就診的96名本區老年高尿酸血癥患者列為研究對象,按地區分布劃分為干預組及對照組。其中干預組48例;對照組48例。患病周期為0.5-15年。干預組采用群組管理,另一組采用常規管理;干預周期為3個月。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相關知識得分情況及血尿酸檢測的水平。結果? 在相關知識得分情況上,干預后兩組得分均有所升高,P<0.05,有統計學差異,且干預組得分情況增長較另一組更明顯,說明干預組干預后得分情況更優。在血尿酸水平上比較,兩組干預后血尿酸水平均都有所下降,P<0.05,有統計學差異,且干預組經過干預后該值的水平降低程度較另一組更明顯,說明干預組干預后血尿酸水平降低更優勢。結論? 群組管理這種方法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增加其相關知識的了解,提高重視度,改善服藥規律性,改善生活規律,減少住院次數,減輕家庭社會負擔,是一種更為經濟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老年;高尿酸血癥;社區;群組管理
【中圖分類號】R??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4-127-02
尿酸(UA)是人體內嘌呤代謝所產生的終極產物,口中的食物經過分解產生核酸,而經再次分解為嘌呤核苷和嘌呤,再經過一些列氧化分解進一步成為尿酸,而75%的核酸由腎臟排泄而出,剩下由肝臟分解破壞或跟隨膽汁排出。而機體內尿酸排泄困難或者其分解產生數量增多進一步導致這一疾病在人體內產生。在國際醫學中高尿酸血癥定義為:正常嘌呤飲食下,不同日的兩次血尿酸水平中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1]。經我國某社區調查表明,我國人群中,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約為11%-13%[2]。高尿酸血癥不僅與痛風相關,更與各種代謝疾病及心腦血管等疾病息息相關,嚴重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而在我國,老年高尿酸癥患者占據著重要比例,他們對于這一疾病往往達不到重視,防治意識差。在這種情況下單獨依靠醫院臨床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達到預期目的,而群組管理可以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起到經濟、有效的優勢。本次研究通過選取本轄區內的96名患者,按社區歸屬劃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48例,其中干預組通過社區群組管理,對照組進行常規管理。兩組經過3個月干預,進一步觀察群組管理在社區的這類患者的治療上的療效,從而更好指導該病的防治,為我國老年患者的治療提供一種新型有效的方法。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在本市本社區服務站就診的96名本區老年高尿酸血癥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國際醫學診斷標準:正常嘌呤飲食下,不同日的兩次血尿酸水平中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1]。②年齡≧60歲。③歸屬于本社區服務站下屬社區。④自愿參加本次研究。⑤為平穩期患者,無急性或加重病情,不伴隨臟器損害。⑥有生活自理能力。⑦非腫瘤血液疾病引起。將納入的所有患者按轄區歸屬劃分為干預組及對照組。其中干預組48例,男20例,女28例;對照組48例,男22例,女26例。患病周期為0.5-15年。經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研究方法 干預組48例患者采取群組管理模式,干預組患者由醫護服務組進行每周的健康教育,通過健康教育對患者講述該病的防治知識以及生活注意事項,并且每2周由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血尿酸檢測協助診斷,對所有患者進行藥物服用、飲食控制、生活規律的調控,并且對所有患者進行及時微信隨訪。而對照組患者48例患者進行常規管理,即該組患者每2周就診于我區門診,進行定期血液檢測,診療規劃,健康宣教。所有患者進行4個月的干預。
2.療效評價
2.1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相關知識得分:采取問卷調查模式,共25題,其中包括高尿酸血癥相關知識,每題4分,滿分100分,相關知識掌握越好分數越高。以上兩組得分結果通過 SPSS 24.0 統計,所得數據通過平均數 ± 標準差形式納入,以t檢驗,以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②相關指標得分:觀察治療前后血尿酸水平。所得數據采用 SPSS 24.0 進行統計分析。檢測指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2.2結果 ①在相關知識得分情況上,干預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得分比較P>0.05,無統計學差異,有比較意義;而干預后兩組得分均有所升高,P<0.05,有統計學差異,但干預組得分較對照組升高明顯,說明其通過群組管理干預后得分更優。②在血尿酸檢測水平上比較,干預組與對照組干預前得分比較P>0.05,無統計學差異,有比較意義,而干預后血尿酸水平均都有所下降,P<0.05,有統計學差異,且干預組下降程度較對照組更明顯,說明其干預后該指標降低更有優勢。
3.結論
近年來我國這一疾病的老年患者逐年上漲。而良好的生活方式及早期合理的診療是治療該病最為有效的方式。而常規的診療模式在病人數目不斷增長的當前社會環境下,已經不能滿足患者需求,并且加重患者的家庭負擔,同時也加重社會醫療負擔[3]。而群組管理模式是將同一種疾病的患者規列起來,經過統一診療和管理、統一宣傳教育、特殊個體特殊化治療為整個一體的精準醫療管理[4]。本次研究更加進一步說明,這種有效的群組管理可以更為有效的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增加其相關知識的了解,提高重視度,改善服藥規律性,改善生活規律,減少住院次數,減輕家庭社會負擔。
參考文獻
[1] Huang X,Jiang X,Wang L,et al.Visceral adipose accumulation increased the risk of hyperuricemia among middle-aged and elderly adult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J].J Transl Med,2019,17(1) : 341.
[2]LiuR,Han C,Wu D,et al. Prevalence of Hyperuricemia and Gout in Mainland China from 2000 to 2014: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Biomed Res Int,2015,2015: 762820.
[3]齊佳,鄧敏.老年慢性病出院患者護理需求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6,14(6):121-123
[4]邵晶晶,蘇靈丹.群組管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管理中的開展與效果[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0,2(28):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