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武城縣第四中學 王新祥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如何讓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凸顯立德樹人本色,潤物無聲地給學生以人生啟迪和精神力量,本文就其實現路徑進行了探討。
有些教師只把獲取高分作為教學的目標,認為只要考了高分就是教學成績良好的標志,對于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落實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則不重視、不思考、不實踐;還有一些教師的課堂教學采取傳統的“背多分”的形式,教者無力、聽者無心,枯燥無味,缺乏吸引力——德育功能缺失,無法觸碰學生心靈。其實,學會做人比成才更重要,如果一名學生學習成績很好卻冷漠自私,更不會與人合作,這樣的學生將來會甘愿為國家、為社會的發展做貢獻嗎?對此,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要做到育人為本,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抓好育人環節,不僅不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對提高學習成績有促進作用。我們的課堂如果能撥動學生心弦,能引導學生志向高遠、勇于創新、善于實踐,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和積極向上的人格,進而樹立良好的班風學風,這必將助力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提高,為學生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創設情境選取案例時,應堅持正面引導原則,采用正面、健康、積極的案例,多向學生展示社會真善美的一面,在學生心靈深處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例如: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輝煌成就,千千萬萬的普通勞動者做好本職工作,將個人夢融入到實現中國夢的壯麗圖景中;感動中國的獲獎人物、全國道德模范、時代楷模、最美孝心少年的先進事跡;優秀共產黨員對黨忠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帶領群眾艱苦創業,脫貧致富;科學家以國家利益為重,在艱苦惡劣的工作環境中開拓創新,實現重大科技突破;志愿者熱心公益,富有愛心,樂于助人,默默奉獻。等等。
而對反面例子可適度運用,但應當把握好應用的度。有的教師在教學素材的選擇上欠考慮,盲目追求新異,不當使用反面案例,在課堂上大談社會消極面、陰暗面,靠拼素材的“出位”來吸引學生眼球。對反面案例的過度使用,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對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學會多角度看問題,辯證認識社會。例如:在“長春生物疫苗”案件發生后,國家嚴厲查處相關人員,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體現了對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高度重視,體現了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依法治國,做到違法必究。雖然有消極現象,但對這一案件的依法處理,彰顯了正義的力量和社會的進步。
師生課堂對話互動的過程,也是澄清錯誤認識,強化正確認識,實現價值引領的過程。教師要善于發現對話中出現的一些生成性教育資源,把握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機會。要做到科學應答,機智駕馭課堂,該激勵時要激勵,該點撥時要點撥,該補充時要補充,該追問時要追問,該糾正時要糾正,旗幟鮮明地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五課第一節“我們的情感世界”時,教師讓學生小組討論:回顧你的成長經歷,讓你體驗深刻的情感有哪些?一學生說:“每周一開學時,父母5 點多就起床做飯,6 點半把我送到學校,從家到學校很遠,父母非常辛苦?!睂W生一邊說一邊流淚。教師馬上回應:“你心念父母的辛苦付出,存有感恩之心,一定會是一位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大家為他的優秀品德鼓掌?!苯又衫^續問到:“你將如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呢?”學生答:“積極承擔家庭責任,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在學校努力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睂?,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此時的課堂,洋溢著濃濃的親情,處處浸潤著溫馨,師生的感情在交流互動中得到了升華。
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八課第一節“敬畏生命”時,教師播放了多國合力搜救馬航MH370 的視頻,讓學生討論:花費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尋找失聯的MH370 值得嗎?突然一學生回答:“不值得,不如把錢花在活著的人身上?!苯處燅R上反問:如果你的親人在失事客機上,你還會是這樣的看法嗎?如果我國政府對失事客機不組織搜救,會有什么后果?通過學生回答,師生共同總結:體現了我國對公民生命的敬畏和珍愛,彰顯了我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不管你身在何處,當你遇到危險時,祖國永遠是我們堅強的后盾。教師在大是大非問題面前,回應果斷、觀點明確,并且及時糾正了學生的一些錯誤認識,讓課堂因生成而精彩。
考試分數不是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唯一標準,知識只有內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大家是否注意過這樣的現象:課上教師講保護環境,課下學生把廢紙、食品袋扔得滿校園隨處可見。課上教師講文明交往,而課間經常聽到學生之間不堪入耳的罵聲。課上教師講誠信做人,考試時學生卻瘋狂作弊……如果是這樣,即使我們的學生考了滿分,也是失敗的教育。對此,學生的日常行為是道德與法治課最重要、最直觀的答卷。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要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教學目標,從學生發展的長遠考慮。教師要把所教的知識融入學生的血脈,內化為學生的信念,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對學生行為的影響是長期的甚至貫穿一生。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教師對學生最深沉的愛,應該是給學生留下影響其一生的精神財富,為其一生的長遠發展奠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師的最大貢獻,是為國家、為民族培養人格健全、積極向上、長大后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立德樹人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根本目標,讓我們守好自己的責任田,把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打造成鑄魂育人的“金課”, 培養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好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