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大學即墨實驗學校 張春筍
國家《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指出,學校要注重小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讓他們學會集體生活中與他人進行合作,學會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首先是善于合作的示范者,即能出色地與不同文化背景的英語教育者和學生組共同合作,促成不同思維的碰撞與融合。英語課堂中真的合作還包師生對語言中蘊含的文化知識和彼此之間的文化背景的認同。這種真合作課堂,可以從三個維度的視角開始。首先,原生的合作即基于教師已有經(jīng)歷與教材之間的合作,這有助于形成對英語課堂的初步構想與設計;其次,教師要學會與學生身邊的教育工作者之間密切合作,從而豐富教師本人對即將展開的教學的認識;最后,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合作,掌握學生目前已有的知識水平和他們的個性需求。基于這些因素以及學生所處的環(huán)境,進行對話、溝通,最終形成基于學生真實需求的真合作學習的目標。這種根據(jù)三個維度的合作的理解和認同,能夠真正實現(xiàn)學生的合作學習方式和策略的改進與研究。而要實現(xiàn)能夠促進學生真實生命成長的合作學習,就要讓教師和學生理解對方及其文化背景。
2019 年12 月,我受邀參與國培班一節(jié)英語示范課“Italy”的展示交流,學校是一所省外知名私立學校。本節(jié)課是對人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學生對世界各國的初步學習基礎上設計的。針對話題:交通方式、飲食、文化、著名建筑欣賞話題的基礎上,以及學生品德與社會中關于意大利國家地理知識的基礎上展開的。學生的主要學習內(nèi)容是描述意大利的建筑比薩斜塔、美食PIZZA、水城威尼斯以及孩子耳熟能詳?shù)墓适隆镀ブZ曹》,了解相關圖片、視頻。閱讀文本,能感受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培養(yǎng)一定的民族自信和跨文化意識;學生通過對加拿大、美國、中國等國家的地理、人文、建筑等有知識的掌握。本節(jié)課在前面的基礎上學習表達關于國家描述的綜合運用,分為讀、寫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生自主合作閱讀An interesting country:Italy,第二部分是讓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合作完成一張意大利的思維導圖。主要的語言結構是…is interesting…You’ll…
為了解本班學生特點,做好知識儲備和學情了解。課前該校教師帶領我到達這個班級時,我被這里的孩子驚呆了,他們每個人都有一大堆話想表達,個個躍躍欲試,原來這些孩子中的大部分都有出國的經(jīng)歷。基本上每個人都能夠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對于國外的傳統(tǒng)文化具有學習的熱情,因此課堂上教師根據(jù)這一實際情況,給予學生合作展示的機會。有一個班級中的佼佼者主動走過來,全程用英文表達了她本人已經(jīng)做好了的展示的準備,是不是可以多給她一點表達機會和時間的意愿。由于她經(jīng)常在眾人面前演講,當遇到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教師和全校領導及教師面前的展示機會,可想而知,她和她的學伴們,都是倍加期待的。
但是,班級中也有這樣的情況,即雖然該校英語任課教師已經(jīng)根據(jù)平日情況做好分組,在一群熱鬧得甚至按捺不住交流欲望的孩子中也存在問題學生。比如:我發(fā)現(xiàn)一個男孩子趴在桌子上,這個孩子叫Ben,我走過去問他原因時,他卻始終沒有抬頭,后來他抬起頭,用傻傻的表情“回答”我:班里沒有學習小組肯接納他。所以對他而言,上課是一件無所謂的事情,看著他一臉無奈的樣子,我問他被安排在哪個組時,他漫不經(jīng)心地用手點了一下,我就拉著他的手,找到了組長:“你們是不是少了隊員呢?”組長告訴我他不屬于這組,這樣一連找了兩組。最后,他才告訴我自己屬于那個男生的組。那個組長向我明確表態(tài):如果讓他進來,他就不干組長了。因為這個孩子的父母是四川人,由于說話有口音,因此他總是被同學譏笑,班里的孩子都拒絕接納他。了解到這個情況,我當即要求他們組務必帶上他,看到我的堅決,組長讓Ben 進了組,這給了這個“抬不起頭”來的孩子一股新生的力量。接下來,輪到我的示范課堂時,我再次遇到他,看上去他已經(jīng)做好充分準備,視線未曾離開過我。他的手每次都高舉過頭頂,積極參與到每一次問題的交流中。
為了彰顯不同語言的魅力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我先示范用山東即墨方言說“你好”,然后用英語翻譯方言所表達的意思。鼓勵能聽懂不同地方方言的學生用他們自己的方言表達對來自全國各地教師的問候。一石激起千層浪,好多孩子舉手了,臺下來自全國不同省份的聽課教師都被吸引了。當我看到Ben 把手高高舉起時,我把第一個展示機會交給了他。他首先謙遜地發(fā)問“Can I speak the language of Sichuan?”我很肯定地告訴他:“Of course!”當他很流利地說完一遍四川話時,我鼓勵他再慢一點說,讓大家都跟你學一學四川方言,他立刻很自信地又說了一遍,話音剛落,周圍響起了掌聲。
這個被忽略的孩子被一個文化問題與共鳴點燃,當全體師生的掌聲響起,他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之后,Ben 舉手最積極、回答聲音最響亮、自信參與并且?guī)恿私M員全程投入。一個學生的積極回答,帶來的是整個課堂的高昂與激情,同學們的在接下來的展示課上,合作展演、互動提問展示了寬松的自主學習課堂的自然樣態(tài)。因為全體學生動起來了,學生的求知欲推動課堂新知屏幕式展開,最后幾乎全部孩子都能夠理解、表演并借助思維導圖對羅馬的建筑、文化、美食、運動、藝術等達成教學目標。同時,學生通過獨立觀察思考、同伴交流,提高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通過談論中國與羅馬文化的比較,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通過品讀對話與鑒賞羅馬鑒于,感受羅馬古典智慧之美。這節(jié)合作學習課例的呈現(xiàn)和教學設計的規(guī)范給觀摩學習的教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在課堂結束后,我設計了一個心愿表達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們舉起地球儀觸摸地球,表達對世界各個角落的好奇,表達自己用世界眼、中國心擁抱世界,希望世界各國合作共贏的祝愿,我回看合影時,發(fā)現(xiàn)Ben 非常自信地走到了舞臺的中央托起了最大的地球儀。這節(jié)課讓我明白,當我們從心底里想要理解一個人時,會讓他得到尊重。作為教師,我們送給孩子的理解就是讓他們擁有既有個性又不失傳統(tǒng)風骨的中國人的信心,是他們可以與這個世界合作的理由。
了解學生才能設計出適合他們的學習活動。以課前三分鐘為例,期初的設計是全體學生觀看羅馬足球賽和羅馬宣傳片,猜測這個國家。了解學生學情后發(fā)現(xiàn)他們對這些西方國家非常了解,幾乎大部分孩子去過很多個國家,因此他們有更多國家話題,因此課前影片播放改為“童眼看世界旅行見聞分享”,學生傾聽并就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進行提問,學生從被動給予到主動獲取和互動學習,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到主動獲取者,合作學習體驗立刻不同。
語言作為一種文化象征,認同一個人操守的語言,就是對他成長經(jīng)歷的接納。溝通就會容易發(fā)生,當人們真正愿意了解、學習屬于每個人身上的語言時,意味著他能夠用他的生命唱歌和表達,就是他最自信和熟悉的本土文化已經(jīng)開始交流,這種文化才是一個人的自信源泉,繼而讓他去理解與接納的身邊的人,關心周圍的一切。因此,英語課堂中的尊重應該從理解悅納課堂內(nèi)外操守不同方言的人開始,這一點需要教師提高敏感度,因為地區(qū)文化不同中國自古也有排斥外來的傳統(tǒng)。且這種排斥通常是隱形的,只有當事人最痛苦并且不能到處哭訴。
我執(zhí)教的是一節(jié)“Italy”的報刊閱讀課,通過與學生開展基于文化展示的多層次、多緯度、多時間、多空間對話,進行中西和古今文化的比對,讓文化穿越時代、引領發(fā)展。兒童對于閱讀內(nèi)容和閱讀的深度思考最能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因此,作為教師將備課過程視為是一個不斷與自己對話、不斷與不同的自我交流,進行相關文獻查閱,站在歷史高度進行中國和意大利的古今文化發(fā)展史上進行橫向觀察和縱向比對。更能讓學生了解“我是誰,我來自哪里,我將要去哪里。”
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情感因素,關注學生的認知結構,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使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因此,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我從學生已有經(jīng)驗入手,直奔“國家”主題,通過舊知和不同類型描述國家的單詞復習,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對前置知識進行復現(xiàn),為后面學生的流利表達做鋪墊。本文引領學生先了解“有趣的羅馬”,通過對到羅馬的人文、歷史、地理和生活風俗人情了解以后讓學生深刻體味到“羅馬的有趣”,這也是對外來文化的了解和悅納過程。
總之,基于合作學習的備課、上課過程是一部愛的交響曲的演奏練習,只有教師真正了解孩子的心靈,才會帶動一群孩子學會真合作,因為合作學習的動力還是隱藏于對不同文化故事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