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天娟
(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幼兒園,甘肅武威 733000)
我們將幼兒教育學、心理學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為一體,攜手家長,用心、靜靜地聆聽兒童心靈的那份溫暖,通過體驗互動、理論講座、個案分析等多種方式,幫助家庭在親密關系、親子關系上建立良好、和諧、一致的成長環境,跟蹤指導解決家庭教育中的困惑,讓心中滿懷的墨香飄逸心田,歡欣從容地走好每一步,用微笑面對人生之難,保持積極健康的心理、內外和諧一致的關系,促進幼兒幸福成長。
古人曰“入門須正,立志須高”,意思就是要走好人生開始最關鍵的幾步。作為教育者,包括父母,首先要了解兒童的世界,清楚怎樣做才能知行合一?如果不能為兒童的成長建構和諧美好的關系,將對兒童的成長帶來怎樣的終身影響。只有家園真正互動,彼此溝通,才能對癥下藥,精準施策,教育才有針對性、實效性。其關鍵在“融”,重點在“通”。當家庭和幼兒園教育理念一致、教育步調一致,教育方法科學、教育內容全面時,融和通的工作到位了,教育共識和教育合力也就達成了。
陶行知先生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苯倘饲笳?,關鍵在于教人者真;學做真人,關鍵也在于被學者真。困難是有的,并且是各種各樣的,但只要家長和教師樹立了正確的親子觀、教養觀、發展觀,互相支持和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就能為兒童搭建和諧成長的環境。
理念:重智輕德、重結果輕過程,人云亦云,實用主義、功利主義,把兒童當工具等。
做法:概念化、任性化、簡單化、情緒化等。
結果:家長迷茫、兒童無助、親子不合等。
想要成就優秀的兒童嗎?請先把自己變成學習型的教育者!
態度決定一切,家長的態度影響著幼兒園工作的開展。家長首先要轉變態度,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大多數人都知道,兒童的成長,并不只是家庭或幼兒園單方面教育就能起作用的。兒童從家庭中來,需要家長與幼兒園協同引領,才能健康成長。但現在家園共育的契合點不夠,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部分家長認為,把兒童送到幼兒園,兒童的一切就不用管了,兒童的教育就是教師的事。也有的家長只重視兒童的知識獲得,重智育輕德育,重智商輕情商,忽略對兒童全面素質能力的培養。當然,有的幼兒園過于制度化,只要求家長配合幼兒園工作,但忽視了與家長的理念溝通。
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圩印薄J聦嵣?,對兒童真正的教育是父母的成長。兒童的言行如一面鏡子,反映了家庭和父母的精神、素養。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身不斷感悟和學習的過程。如果父母言行一致,對兒童就會有較強的說服力。兒童的命運往往取決于父母的教育,讓兒童贏在跑線上,最后拼的往往是父母的功底。所以,要想家庭變得更好,兒童變得更優秀,父母就得和孩子一起努力,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只有自己變得足夠優秀,才能散發內在的能力,激發兒童變得更優秀。
如何才能幫助兒童“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印?,是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為學校指導家庭教育提出的一個重大命題。培養青少年邁好人生第一步,理應成為當前學校指導家庭教育之首要任務。幼兒園指導家長的重點是:幫助家長認識什么是家庭教育,以及它的本質、特點及規律;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思想,糾正一些不正確的教育理念;指導家長改變錯誤的家教態度和方法[1]。幼兒園可以為家長傳授科學的教育方法,激勵、喚醒、鼓舞家長的責任與擔當意識,推動教育創新。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就如同一車兩輪,必須同方向、同步調地前進,才能促進兒童前行。家長、幼兒園、社會教育三大體系有機聯系起來,形成互動之勢,產生合力,才能促進兒童幸福健康成長。
兒童的世界跟成人的世界是不一樣的。著名漫畫家豐子愷對成人和兒童打了個有趣的比方:“由兒童變成成人,好比由青蟲變成蝴蝶,青蟲生活和蝴蝶生活大不相同。成人是在青蟲身上裝翅膀而教他同蝴蝶一起飛翔,而兒童是斂住翅膀同青蟲一起爬行?!奔覉@共育絕不是簡單的形式羅列,其中蘊含著無限的教育契機和創意,還需要我們共同用心把握與創造[2]。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變,才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道理”,教育資源需要“變”——互動融合,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達成共享資源模式、融合發展,有利于拓展教育寬度,挖掘教育深度,提升教育發展高度,培養兒童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從而實現全社會人的終身發展和全人格發展。這是實現教育大繁榮、大發展的前提和保障。
2001年7月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對家園合作進行了說明,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此外,許多專業的幼兒教育書籍中也對幼兒、教師、家長的相互關系、相互作用及幼兒園、社區、家庭合作的內容、方式和意義進行了重點闡述[3]。書中指出,家園合作的最終目標是發展幼兒的知識、技能、能力、情感等各方面的基礎素質。為實現這一目標,家庭和幼兒園雙方需要充分調動自身的積極性、責任感,進而全面推動幼兒教育事業發展。
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深知家庭教育在當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何才能培養兒童良好的習慣和能力是眾多家庭的困惑,而養成良好的習慣就是為兒童播下一生幸福的種子。但是單純地要求和督促兒童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家長不能樹立榜樣,對兒童就沒有說服力。家長必須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為規范,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使命感,特別是在時代轉型期,社會價值和人生追求多元化的今天,尤顯重要。家長良好行為的示范是對兒童良好習慣養成和固化的最好引導、肯定。教師要深刻認識到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最好的補充,是整個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在此深切地呼吁:培養兒童,我們要蹲下來看看兒童的世界,看他們所看,想他們所想,了解他們,形成共同語言,引領他們走得更遠,飛得更高,在家園有效共育的環境里茁壯成長,并提升其終身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