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文
(甘肅省永昌縣朱王堡中心小學,甘肅金昌 737200)
21 世紀是信息技術時代,伴隨信息技術的發展,人類已經全面進入大數據時代。可以說,在當前時代,大數據對于我們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對于教育來說,大數據的發展,也促使教育界呈現新的變化,促進了教育教學的變革。為了對其進行有效的研究和分析,筆者以小學語文教學為研究切入點,對大數據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變革情況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
如今,人類已經全面進入大數據時代,這一新的時代被稱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大數據又稱big data,顧名思義就是大量的、海量的數據信息。大數據伴隨互聯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生,并且這一數據信息很難借助一般的數據存儲、數據工具進行有效的分類和處理。
與傳統的數據不同,信息時代的大數據具有四個顯著特點:(1)規模大。與傳統的數據不同,大數據中涉及的數據信息內容較多,已經遠遠超過TB 的級別,只有借助云技術,才能對其進行有效存儲。(2)多樣性。就大數據而言,其涉及的內容相對繁雜,不僅包含數字數據,還包括文字數據、圖片數據、音頻數據和視頻數據等。(3)速度快。在對大數據信息進行處理的過程中,其速度較快,具有極強的實效性。(4)價值密度低。與傳統的數據采集不同,大數據進行數據采集的時候,并未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并且在數據采集的時候,并未進行有效篩選。在這種情況下,在大數據采集的過程中,常常會有一些沒有價值、沒有意義的數據被收錄其中。
目前,大數據已經在社會各行各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如中小企業、科學、工程、金融、醫學、電子商務、教育等,并取得了顯著效果[1]。
在大數據背景下,鑒于信息量空前豐富,人類的思維方式也隨之向多元化方向轉變。因此,大數據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教學思維的變革。就小學語文這一基礎學科來說,在大數據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思維方式逐漸向著新的思維方式轉變。在這一形勢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再局限于對知識的因果關系研究,而是更加注重知識的相關性。
在這一思維方式的轉變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開始拓展和開闊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并以提升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主要教學思維。在大數據時代下,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使用的教學方式也由“封閉式課堂”逐漸變為“多元化的網絡教學模式”,并在具體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借助網絡的多維空間,利用情境互動的形式,給小學語文課堂注入新鮮的血液和活力,進而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領略到新鮮視野,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全面實現新時代的人才培養需求。
在大數據時代,智能終端已經成為學生最重要的學習工具,使得小學語文課堂學習呈現出個性化、情境化。在這一時代,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合理使用App,積極構建一個多向的語文學習模式,促使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
一方面,巧妙借助App,能夠在立體教學過程中不斷加深感悟。尤其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教學內容非常豐富,文章質量較高。翻開小學語文課本,不難發現,其含有大量贊美祖國大好河山、溫情人文的文章。在大數據時代,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可充分借助實景地圖,引領學生身臨其境,不斷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以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的目的。例如,教師教學《黃山奇石》時,可讓學生上課之前打開實景地圖,并將這一景觀輸入App,很快就會在實景地圖上出現一條路線,進而促使學生置身黃山這一景色中,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這一教學模式的變革,能全面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另一方面,在大數據時代,巧妙借助上網這一有效形式,促使學生在閱讀思辨的過程中獲得思想感悟。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充分借助網絡這一載體,引導學生有效利用,促使學生在網絡上進行有效的信息搜索、提取、整理等,讓學生思維得到發展,不斷提升創造力。例如,在具體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疑惑點,或者學生無法理解的自然段,教師可采用指導學生上網查詢的形式,積極尋找相應的答案,經過討論,最終獲得多元化的解答方式[2]。
當前,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任務,讓學生學會表達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所在。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下,表達方式的教學僅僅局限于口頭表達、書面表達,而這兩種表達方式的重點在于促使學生學會利用語言表達的一元化方式。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教師在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的時候,充分借助智能終端App,將一元化的表達方式逐漸轉變為多元化的表現方式。這一轉變,不僅豐富了表現形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表達效果,促進了學生學習意義的構建。
具體來說,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指導學生進行語言品讀,交流感悟,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常常是教師拋出問題,由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并在閱讀的關鍵處做批注。在具體的交流過程中,學生則是互相傾聽、表達,但很少有學生對其進行記錄。在大數據時代下,學生可以充分借助智能工具,將一些有深度的想法記錄下來。同時,學生進行交流和表達的時候,不再僅僅是文字交流,還可以是圖片交流、視頻交流等。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檢測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在傳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課后常常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對作業進行批改、分析。可以說,在這種模式下,教師的課堂反饋存在較強的滯后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在大數據時代,檢測形式也從文本檢測形式徹底轉變為在線檢測形式,使得即測即評成為一門課程,促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并在第一時間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計劃進行有效調整,進而全面提升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3]。
綜上所述,在大數據時代,數據已經被廣泛應用到教育行業,并彰顯出其價值。可以說,大數據的出現,正在引領課堂教學形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革,讓教師的教學思維、教學模式、表達方式和檢測方式均發生轉變,通過充分借助大數據這一有效形式,全面提升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