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赤壁市中伙鋪鎮中學 祝 伊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一直都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內容,高效的閱讀課堂教學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有積極的作用。但是,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來看,部分教師依然采用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過于重視知識的講解,忽視了學生自身對內容的理解與感悟,導致閱讀教學效率較低。為改善這一教學現狀,初中語文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采用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自主投入閱讀學習中,深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有效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而后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旨在能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第一,教學觀念落后。在當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依然存在以教師教學為主的現象,部分教師覺得學生自身閱讀水平有限,必須通過教師的講述才能真正理解課文內容,而在這種以教師教為主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閱讀活動太少,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學生在課堂上自主閱讀的時間較少,使學生難以發表自己對閱讀的觀點,單純地聽老師講解,阻礙了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
第二,忽視閱讀興趣的培養。我從多年的初中語文教學經驗總結到,語文閱讀教學走進了一個怪圈,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的閱讀教學局限于以應試為目的的閱讀訓練,在課堂上過于重視學生的閱讀訓練,忽視了學生自身的閱讀體悟,這樣本末倒置的教學模式,不但沒有提高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取信息的能力,而且影響了學生對閱讀興趣的提升,很多學生不喜歡看書,這不得不說是語文教學的失誤。回想古今中外,很多有成就的人談起自己的經歷,無一例外會提到一點:“自己比同齡人多讀了幾本書。”而當前很多初中生不愛看書,主要原因就是對閱讀缺乏興趣,這也是阻礙當前閱讀教學效率提升的關鍵因素。
第三,教學內容泛化。目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主要局限在教材上,部分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把握不夠詳細具體,導致在課堂教學中忽視了閱讀的重點內容,為此就導致缺乏閱讀實效。
第四,教學活動形式化。教學活動形式化是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有些教師過分追求標新立異,卻忽視了閱讀教學的人文性,對學生自主閱讀的重視度不夠,導致自主閱讀也變成了沒有目的性的閱讀,沒有價值的閱讀很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在這一過程中,若教師沒有對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也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對學生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那么在初中閱讀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就成為每個教師首要解決的問題,創設情境無疑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在初中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從教學需要出發,創設能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課堂情境,往往能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社戲》這篇課文時,為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感受江南水鄉的生活氣息,體會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戀和回憶之情。我先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童年趣事,讓學生相互分享自己的生活體驗,以提高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然后提問:“想不想了解一下魯迅先生的童年趣事,感受一下作者生活的趣聞趣事?”學生紛紛表示:“想!”接著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江南水鄉的美景,帶著好奇心,一起走進作者的童年生活,一起學習魯迅先生的《社戲》。由此可見,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不僅能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能為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奠定基礎。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這不僅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關鍵。為此,在閱讀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實際水平出發,根據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深入閱讀。但由于初中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相對較差,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時可抓住文本內容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促使學生借助自身生活經驗對文本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體會文本語言的精妙之處,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語文閱讀教學變得更加精彩高效。
例如在講《春》這一課內容時,為讓學生對課文細節有整體的把握,能深刻體會到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此時恰逢春天,這是一個萬物復蘇的季節,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我就帶領學生開展戶外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春天的變化,觀察植物努力地生長,樹木抽芽、遍地野草,讓學生通過真實體驗,感受春天的美好。通過組織學生開展這樣的戶外活動,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讓學生把自身的體驗與課文內容融為一體,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認真對課文進行閱讀,理解作者的語言描寫,全面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深化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從而促使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
課外閱讀相對于課內閱讀,在時間、內容、目的上都有很大的自由度,課外閱讀可隨時隨地進行,閱讀內容也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使閱讀心理比較愉悅,從而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將課外閱讀納入教學的計劃之內,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合理的指導,使學生在完成閱讀后寫下閱讀收獲,進而提升閱讀的有效性。
例如在講《使至塞上》這一課時,這首詩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一句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讓學生對邊塞景象有更多的了解,我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搜集與討論關于邊塞的詩詞,并對相關內容進行總結與整理,最后相互分享自己小組的討論成果,激發學生對邊塞詩的學習興趣。進而引導學生在課下多看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古詩詞,以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由此可見,加強課外閱讀,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也能拓寬學生知識視野,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實現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總之,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新課標一線的實施者,我們要深入研究初中語文教學內容,從學生角度及教學實際情況出發,不斷優化閱讀教學方法,使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運用合理的教學手段,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同時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閱讀訓練,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閱讀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