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冠軍
(山東省東明縣東明集鎮中心學校,山東東明 274500)
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還要發揮語文的人文教育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生命教育理念倡導尊重個體差異,要求教育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對生命的正確認知,并能形成獨立的個性和優秀的人格。語言和文字承載著情感,通過語文教學進行生命教育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感受和認識世界[1]。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不能忽視精神文明的建設。自新課程改革推進以來,素質教育得到了良好的發展。素質教育要求教師以人為本,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生命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分支,要求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運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完成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價值觀念的塑造。小學語文與生命教育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不僅能使小學語文教學更加具有人文精神,還能為語文課堂增添活力,使學生更愿意投入課堂學習。語言和文字能夠很好地傳達思想情感,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生命教育是水到渠成、合情合理的,相比其他學科更加容易。
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感知體悟能力。生命教育的滲透可以啟發學生獲得更多的人生感悟,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生命、生活、世界和周圍的人,使其形成和保持良好的生活態度和處世精神[2]。
小學生的身心處于生長發育的時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還未建立完全,很多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還待養成,可塑性非常強。因此,小學教學要重視對學生的正確引導,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導學生形成優秀的品格。教師如果一味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不考慮對其進行生命教育,就會使學生長期處于學習壓力中,長此以往,學生性格就會出現缺陷。并且,小學生抵御外部誘惑和不良信息影響的能力比較弱,若缺乏生命意識,對自身和他人的生命沒有正確的認知,就可能出現傷害自己或他人的情況,嚴重影響身心的健康發展。
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生如果不懂得生命的意義,就無法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更不愿意主動學習。生命教育可以為小學生提供更多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機會,可以培養小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有利于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充滿趣味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習得知識的愉悅,從而使其更加熱愛學習、熱愛生活。
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在其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地位,能夠影響他們的一言一行。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學生的表率,秉持敬畏生命的態度,以正確的生命意識影響學生。教師要發自內心地關心、關愛學生,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并促進學生之間形成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友善氛圍,整體提高學生對生命的認知,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如今,大部分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對孩子都寄予了厚望,但家長們必須注重使用正確的教育方法,不能一味地給孩子施加壓力,同時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孩子的榜樣,用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敬畏生命的人生態度來對孩子進行言傳身教。教師要保持與家長進行良好的溝通,及時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的表現或異常行為,呵護學生的心理健康,為學生營造健康、良性的成長環境。教師和家長還要與學生多交流,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學生取得進步時要多多鼓勵和表揚,在學生犯錯誤時不要直接批評,而是先講清楚事情的原委,讓學生知曉其中的道理,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自我反思、改正錯誤。
被選入語文教材的課文大多是名篇佳作,濃縮了古今中外文化中的精華,這些課文內容可以陶冶情操,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3]。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蘊含的生命教育內容,并結合教學實際采取適合的教學手法,有目的地進行生命教育的滲透,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感知生命的珍貴。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為什么賣火柴的小女孩要一次又一次地點燃火柴?”在學生回答過后,教師要進行總結:“如今,我們生活在溫暖舒適的環境里,不會像小女孩那樣只能懷抱著虛假的希望。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讓自己每天都過得開心、充實,這樣才不辜負父母給予我們的生命和愛?!蓖ㄟ^賣火柴的小女孩與學生自身的對比,讓學生懂得熱愛生命、珍惜美好生活的道理。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巧妙運用提問和分組討論等方式使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自我表達。教師也能通過學生充滿個性的答案發現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特點,從而適時進行教學內容的調整。
情境教學是教育改革推進以來適用于小學語文教學的一種新的教學手法。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置身于課文所描述的環境中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情境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對講解的內容進行留白處理,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自主思考和發散思維,從而使學生獲得個性化發展,形成獨立的人格。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課文《搭船的鳥》時,教師可以通過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搭船的鳥的真實模樣,運用圖片、視頻全方位展現翠鳥的可愛靈動。生命教育不僅要讓學生對人類生命形成正確認識,還要引導學生尊重自然環境、愛護豐富多彩的自然生命。教師可以創設情境啟發學生表達對小鳥的喜愛之情,同時告訴學生要尊重生物的多樣性,愛護花草樹木和小動物,善待野生動物。由于很多家庭會養寵物,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分享家中寵物的照片和視頻,并講講自己是怎樣對待寵物的,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實現情境教學的閉環,讓學生學會與動物、自然和諧相處。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引導學生養成邊閱讀邊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在學生朗讀課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課文的關鍵句和關鍵詞,并對某些能夠體現作者思想的語句進行具體分析,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感悟,對生命產生更加深刻的認知[4]。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課文《麻雀》時,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朗讀或默讀課文,如畫出文中描寫小麻雀的句子、找出獵狗在發現小麻雀后的動作詞語、找出危急關頭老麻雀是怎樣保護小麻雀的描寫等。然后,教師根據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情況進行課文內容的整體解讀:“小麻雀沒有經歷過風雨,面對危險茫然無助,也沒有力量去躲避;老麻雀為了保護小麻雀,即使知道自己并不是獵狗的對手也要擋在小麻雀的身前。文中的老麻雀和小麻雀就如同父母和我們,父母為了保護羽翼未豐的我們是可以付出任何代價的?!睂W生通過對課文的全面理解和感悟,會思考父母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懂得感恩和親情的偉大,并學著關心父母,尊敬父母。除課內閱讀外,教師還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拓展知識面,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教師可以將優質的課外書籍推薦給學生,并通過讀書筆記、定期分享課外閱讀心得等方式促使學生完成對生命的感知,豐富學生的閱歷,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寫作是促使學生自主思考、運用文字抒發情感的有效方法。教師要在習作教學中通過命題、半命題、自擬標題等寫作形式,結合教學內容進行生命教育的滲透。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隨時開展習作練習,如讓學生即興續寫課文故事,或用一小段話概述全文等。這樣根據課程內容及時進行的寫作訓練可以鍛煉學生的總結能力,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在寫作練習中啟發學生對生命價值與意義的思考,引導他們在寫作中升華對生命的認知。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課文《魯濱孫漂流記》就非常適合進行習作練習。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在閱讀時感悟文章的思想,寫出課文的梗概,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續寫課文故事。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交流,使學生懂得人生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在遇到困難時應向魯濱孫學習,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努力尋找方法克服困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根據課程內容適時開展實踐活動,可以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滲透。例如,在講解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課文《匆匆》前,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學校拍下早晨、中午、下午、太陽落山后等各個時段的照片,并拍下每張照片拍攝時手表指針的畫面;在課堂上,通過對比照片中的陽光和手表指針,讓學生感受時光的流逝,使學生認識到要珍惜一去不復返的時間,努力學習和生活,讓生命的價值得以實現。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不僅是教育發展的需求,還是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的需求。教師要積極創新教學方法進行生命教育的滲透,與家長共同發揮榜樣作用;結合教材創設情境,并聯系實際生活讓學生有所感悟;在閱讀與寫作中滲透生命教育,增加學生對生命的思考;注重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到時間的可貴,實現對生命意義的感知和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