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賽君
(浙江省東陽市第二實驗小學,浙江東陽 322100)
小學階段的古詩詞教學從一年級便已開始,語文教師應讓學生建立正確的古詩文概念,激發學生對古詩文的興趣。那么,怎樣搭建古詩文起始教學的基礎呢?
誦讀是學習古詩詞的一種有效方法。只有反復誦讀,學生才能充分體會詩歌抒情、審美的藝術魅力,加深對詩意的理解,被詩中的情感所感染,并與之產生共鳴。所以,詩詞教學要關注朗讀訓練。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如果只是單純地講解朗讀技巧,不僅無法使學生會讀,還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教學質量[1]。
【《江南》教學片段一】
師:剛剛你們所說的,古人用一個詞就說出來了,這就是“何田田”。
師:同學們,你們能把蓮葉的“多”讀出來嗎?自己先試試。
(指出一名學生讀)
師:你很勇敢,是第一個起來讀的學生!你想不想讀得更好?老師教你一招秘訣吧!我們讀的時候可以把后面三個字的音拉長一些,你聽……
思考:《課程標準》中對第一學段的閱讀要求指出:“要讓學生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逼渲械年P鍵詞是“學習”。也就是說,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還沒有完全具備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更何況是對于古詩詞的朗讀。因此,在低年級古詩詞起始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使用范讀這一手段,通過自身的激情示范,直觀地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從《江南》這一片段的教學中,反映出低年級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們的許多知識是在不停地模仿中學會的。所以,在低年級的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緊扣學生學情,用范讀去引導學生朗讀。
詩詞具有豐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以及生動形象、含蓄凝練、富有節奏感和音樂美的語言,是人類精神營養豐富的滋補品。《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提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币虼?,學習古詩詞僅靠朗讀是不夠的,教師還要注意結合古詩詞的時代背景或作者的經歷、遭遇教給學生一定的知識。
【《江南》教學片段二】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江南在哪兒嗎?(出示地圖)
師:這是一組江南風景圖,我們一起來看看!你發現了什么?
師:對啊,這里魚多、米多,被稱為“魚米之鄉”,生活在江南的人們是幸福的;這里船多、橋多、水多,被稱為“江南水鄉”,所以我們江南的江字就是帶三點水的。這可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個新偏旁,請同學們看老師寫一寫。
師:同學們,剛剛我們欣賞圖片的時候,就發現了江南很美很美,古時候的人們就創作了一首樂府詩來贊美它。樂府詩是幾千年前的秦朝設立的一個機構,如果說年齡,它已經是幾千歲了。到了漢朝以后,這個部門發展到了鼎盛時期,人們把秦以后的可以讀又可以唱的詩都歸類為漢樂府,并稱之為古時候的一種文體。
思考:在當前提倡“核心素養”的教學背景下,教師應讓自己的古詩詞教學豐厚起來。所以,筆者認為,在一年級的古詩詞起始教學時,教師就應根據學情進行知識建構。例如,《江南》這一教學片段中,教師就有意識地對“江南地域”和“水鄉特點”進行了知識建構,既通過圖片、配樂等方式,讓學生建立起相關的知識概念,又深入淺出地告知了學生古詩相關的背景,并且不失趣味。
古詩詞教學必須讓學生理解詩詞的意思,特別是一些古今意義相去甚遠的詞,通過教學,要讓學生說出古詩詞的大致意思。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理解、品味古詩詞的意思呢?
【《江南》教學片段三】
師:江南的荷塘真美啊,連魚兒也忍不住過來了呢!同學們,發揮想象,你看到的魚兒正在水里干什么呀?
生:魚兒在水里游戲玩耍。
師:古詩中的哪個字告訴你們魚兒是在游戲玩耍的呀?
生:戲。
師:這個“戲”是什么意思呀?
生:游戲、嬉戲。
師:你覺得此時魚兒的心情怎么樣?
生:快樂、高興(板書:樂)(指導朗讀)
思考:許多教師認為,教學古詩就是讓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讀。但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沒有任何學習古詩的知識基礎,很難通過自己的朗讀來讀懂古詩,所以,單純讓學生讀會打擊他們對古詩的學習興趣。
對于一張白紙似的低年級學生來說,教師必須教給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方法——抓住關鍵字,品味語言。這一教學片段中,教師就抓住了“戲”這個字,通過學生自己的想象畫面,抓住戲,理解戲,用趣味朗讀表現戲,潛移默化地告訴學生,要想讀懂古詩就要抓住關鍵字詞。
【《江南》教學片段四】
師:荷葉塘里,魚兒們都玩得很快樂,那除魚兒之外,還有什么動物呀?
生1:螃蟹。
師:你能用一個字來代表這個動物嗎?
生1:蟹。
師:請你把蟹帶入古詩中說一說。
生1:蟹戲蓮葉間……
師:還有什么動物呢?
生2:小青蛙。
師:喲,小青蛙來啦,用一個字代表你自己,帶入古詩說一說!
生2:蛙戲蓮葉間……
師:知道老師剛剛為什么一定讓你們用一個字說動物嗎?古代的詩歌都是有字數要求的,這里是五個字,所以只能用一個字來代表動物哦!
思考:古詩之所以傳承千年,之所以美,不僅僅在于它的凝練、高度濃縮,更在于它獨有的韻律和節奏。因此,讓低年級的學生了解古詩與平時所學課文的不同尤為重要,這既是文本知識的建構,也是學生對古詩特有語言的認知。有了這樣的認知,學生才會在接下來的古詩文學習中,關注古詩的語言,了解、體味古詩獨有的韻味和意境。也正是因為教師點出古詩的這份獨特,學生才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善于創造就必須善于想象。古詩詞具有簡潔、篇幅短小而意蘊豐富的特點,學生如果要充分了解詩中意境、詩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聯想、補充和創造,構想詩詞中的畫面。
【《江南》教學片段五】
師:詩人筆下的江南描寫的是怎樣的情景呢?當時又是怎樣的心情呢?讓我們一起先來讀讀第一句吧!
生: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師:這句話是在寫江南的什么呀?看,夏天的蓮葉塘里是這樣的,你看到了什么?
生1:看到了很多蓮葉。
師:這么多的蓮葉,這么多的蓮蓬,難怪詩人一開始就說……
師:同學們,請閉上眼睛,此時你的就身處蓮花池,在你的眼前有大片碧綠碧綠的蓮葉,蓮葉間藏著粉嫩嫩的蓮花,顆粒飽滿的蓮蓬。一陣微風吹過,蓮葉、蓮花、蓮蓬都搖擺著向你打招呼……你有怎樣的感受?別說出來,用你的朗讀來表現吧?。ㄖ赋鲆幻麑W生讀)
思考:《課程標準》中指出,第一學段的閱讀要求學生能夠,“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督稀愤@首古詩中的“何田田”一詞是詩人對當時所見場景的高度濃縮。要讓一年級的學生理解這個詞,并通過朗讀讀出意境,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首先出示了“何田田”的圖片,在學生的腦海中建構出茂密蓮葉的圖畫,然后通過描述身處其中情境的所見所聞,讓學生閉眼想象,加深對這一場景的印象。學生雖然可能無法用言語表達,卻能意會當時情景,自然也能將情感融入句子中,讀好古詩第一句話。
【《江南》教學片段六】
師:其實啊,這首詩不僅可以讀,還可以唱。(師范唱)
師:同學們,漢樂府詩有12 類,今天學習的《江南》是其中的相和歌辭,就是一人領唱,眾人和。讓我們一起合作來試試吧!老師領唱,你們和。
師:另外,古詩吟唱的曲調有很多,老師剛剛唱的只是其中一種,接下來讓我們聽聽另外一種。(播放視頻)
學生全神貫注、自然跟唱,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思考:《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學尤其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一點在低年級的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尤為重要。低年級的學生跟古詩詞存在巨大的空間感和時間感。以《江南》為例,這是一首經典的樂府詩,讓學生理解詩詞意境,理解樂府詩的獨有特點,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唱。這樣又能讀又能唱的古詩自然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上面這一片段的教學中也不難發現,當知道這是一首可以唱的古詩時,學生表現出了極大的學習熱情,在與教師一唱一和的過程中,仿佛看到了江南采蓮的情景,也明白了采蓮人的快樂。這樣簡單的意會比復雜的言傳更高效。
綜上所述,在低年級古詩詞起始教學中,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古詩概念,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從而實現古詩起始教學的初衷與目標,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